第8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父子二人敘了一陣舊,李适終究是病入膏肓,一時的激動過後更加痿頓,又睡到了床上,眼睛也閉了起來,嘴裡說話的聲音也越來越小。

  李誦不得不將耳朵帖到李适的嘴邊,聽他說道:“二郎,當年我們排擠李漠、和李漠爭江山,那是應該的。也算不上是我們的錯。可是現在,他是皇帝我們是臣子了,景興大唐仍然在老李家的手上,而且一天比一天好,他待我們也算不薄,這就夠啦……父親無能,無力經營江山。我自己的兒子自己心裡也清楚,你也未必就能比父親強多少。但是,李漠是個奇才。大唐在他的手上,舊貌換新顏一日千里的精進。如今大唐如日中天,連吐蕃人都給收拾掉了。以前,以前我們可是見到吐蕃的兵馬就嚇得渾身發顫哪,這種事情我們是想都不敢想……二郎,別記恨李漠了。他也不容易。再說了,他就算不是一個好兒子、好兄弟,但絕對是一個好皇帝。他是我們老李家,最出色的男人,應該當皇帝……好好的當自己的臣子,守著本份。還有,管束你的那些兄弟子女們,讓他們也好好的守著本份。不要有任何的非份之想……唯有如此,我們一家才能生存在這太平盛世。為父的這番話,你能理解嗎?”

  “是……孩兒,全都記下了。”李誦的淚在無聲的滑落,“父親,放心。”\

  結局篇 第465章 唐風(五)【大結局】

  幾天以後,長安城明德門外。

  房慈跳下馬來,快步走到一張馬車前,恭敬的拱手拜道:“公主殿下,長安已到。”

  文安公主掠開車窗看了外面一眼,神色幽怨複雜。巍峨的城頭穿流的人群,有誰又能注意到我了呢?

  “小仨兒,我也不知道現在該去哪裡了。”文安公主放下了車窗,悽怨的說道,“你帶著車兒,想往哪裡載,就往哪裡載吧!”

  房慈為難的尋思了一陣,輕聲說道:“公主……皇帝陛下有聖諭在此。請公主務必進宮。”

  “務必嗎?”文安的聲音里有些嘲弄的味道,“那便進去吧。晚了,興許要殺頭呢!”

  房慈皺了下眉頭,無奈的輕嘆一口氣,騎上馬來領著車子進了城。

  此時正好剛剛下了早朝。文武百官從太極殿退下來,三三兩兩的回到皇城的各個衙門裡。眾人驚訝的看到,一輛兒普通的平民馬車,居然大搖大擺的走進了朱雀門,正朝皇宮裡駛去。而且,旁邊護衛的鐵甲軍士不少於五十人,全是頭號王牌軍的飛龍騎將士!

  “什麼人進宮了哪?”眾人猜疑不休。

  房慈心裡也擰成了一團,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本來,當初他也曾苦求文安公主請她回京。可是文安公主就是不肯,仿佛心中還有許多的心結。無奈之下,房慈只好隻身進京交差。後來半途接到皇帝急令,只好又硬著頭皮趕回去。連哄帶拉軟硬兼施的將文安公主請到了長安。

  “皇帝要文安公主來長安幹什麼呢?不會是要為難她吧?”房慈心裡一陣打鼓,非常地不安。

  兩名宦官快步跑到了房慈的馬前,上氣不接下氣的問道:“將軍可是飛龍騎將軍----房慈房將軍?”

  “正是下官。”房慈禮貌地下了馬來。“請問有何指點?”

  “哦……小人是皇宮內苑監的宦官。奉皇帝陛下之命,請房慈將軍護送公主寶駕,前往大吉殿。皇帝與太上皇、賢王,同在那裡等候。”

  “什麼,賢王也來啦?”文安公主心中驚顫,一下掠起了車窗,“小仨兒,快走嘛!我要去見哥哥,還有父皇!”

  文安公主走完龍尾道到了大吉殿殿門前的時候,第一眼看到的人。就是賢王李誦。

  闊別多年,兄妹二人相見無語凝噎。久久對望。

  “燕兒。皇帝讓我們一家團聚,自己卻迴避了。”李誦說道,“父皇讓我告訴你。不要再記恨皇帝了。他是個好皇帝,是個值得尊敬的兄長。”

  文安低頭著默不做聲,突然一下醒悟:“父皇自己為何不跟我說?”

  “因為他……”李誦的神色有些黯然,“病重不起,正在昏迷之中。”

  “啊?!……”文安驚嚇得六神無主。“父親在哪裡?”

  “就在殿中。”李誦連忙拉住妹妹。“皇帝就是擔心你早早得知了消息,太過心急才沒有將消息告訴房慈。只讓他請你來。燕兒,你千萬不要怪皇帝。”

  文安愕然的看著李誦:“哥,你什麼時候開始給他說好話了?”

  “一言難盡……”李誦黯然神傷,搖頭,“我們還是先別管這些,伺候父親去吧……他的時間,可能不多了。”

  當天傍晚,李世民獨自坐在武德殿御書房裡,發呆。

  文安公主來了,那個長得像兕子的妹兒,是否還在心中記恨當年的事情呢?我,是否應該召見她一下?見了面,又該說些什麼?

  時間一點點地滑過,擺在御桌上的飯膳也涼了,李世民卻全無胃口。

  片刻後,御書房門口傳來一個清脆地聲音:“陛下,臣妾墨衣求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