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頁
“不是!”房玄齡手指屈伸,繼續就援軍的表現進行分析。“我估計是,大將軍怕救援不及時,所以先派了少量軍隊分三路迷惑始必,令其不敢全力施為。待將所有輜重籌備好後,主力才將沿其中一路殺向婁煩關下!”
這個解釋很合理,也讓李世民暗自鬆了一口氣。他不想再欠李旭的人情,雖然援軍無論以何種方式到達,他都已經欠了李旭的情分。自從某件事情發生後,李世民心裡對自己這個年少時最佩服的同姓哥哥產生了股莫名其妙的感覺。負疚、畏懼、甚至還帶著某種殘忍的快意。他有時非常害怕李旭通過某種途徑發覺當年其在河南戰敗,其實是自己在背後刺了他一刀。有時卻又非常希望李旭能發現當年那件事情是自己做的,然後找到自己,當面與自己來場痛痛快快的了結。那樣,至少他把自己當做了同等的對手,而不是依舊看做當年的那個處處需要他遷就與照顧的無賴頑童!
“李仲堅會走哪一路?”將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後,李世民繼續向心腹們詢問。
“三路大軍中,必然有一路為實兵。其他兩路為虛。只要控制好進軍節奏,糧草輜重可以稍後些運到。如果始必分兵去攔,我軍便可以集中力量打其中一路。在一點上形成突破,便可長驅直入!”回答他的是杜如晦。比房玄齡的話少,但更清晰明了,“依照我的想法,李仲堅會走懷戎、陽原這一路。沿途有桑乾水作為引導,阻力最小,糧草運輸也最為方便。否則,帶著十幾萬大軍的補給翻山越嶺,光耗也把人的精力耗盡了!”
“的確如此!”長孫順德支持杜如晦的判斷。“走飛狐嶺繞路繞得太遠,沿長城腳下走,道路又太崎嶇!除非李仲堅可以與始必一樣,以牛羊為主要補給。”
“我們能這樣判斷。始必也會這樣判斷。大將軍用兵,不可以常理度之!”長孫無忌不同意其叔叔的意見,搖頭反駁。“我認為是走長城根兒,也就是大夥認為最不可能的道路。這條路直線距離最短。並且斜插一下,就能將始必的退路直接封死。咱們與大將軍南北夾擊之勢一成,始必將不占自潰!”
“太險。”杜如晦用兩個字點評長孫無忌的推測。
“兵行險道,其收益也必然大!”長孫無忌固執己見。
“如果是孤來安排援軍,也會走長城下這條道!”李世民的意見也傾向於長孫無忌。畢竟他的年齡剛剛二十出頭,骨子裡帶著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銳氣。“孤以為,咱們反正都要應對,就按照最難發生的這種情況應對,諸君以為如何?”
“不可!”杜如晦很不給面子地繼續搖頭,“我等意在守關,不敗便已經是勝。沒必要奢求更高的結果,反而失了方寸!”
李世民先前冒險迂迴到婁煩關外攻擊始必,便是吃了好大喜功的虧。不但沒如願打敗始必,反而連累得娘子軍損兵折將。至今,李婉兒還躺在雁門郡的軍營里看不到任何康復的希望,一些娘子軍將領也因此對李世民冷臉相對。此事大夥都清楚其中因果,卻誰都儘量不再提起。杜如晦也是太沉迷於軍務了,居然毫不猶豫地把最不該說的話說了出來。
話音落下,屋中一片寂靜。李世民的臉色如同六月的天氣般,頃刻間便布滿了陰雲。眼看他就要控制不住自己,長孫無忌輕輕咳嗽了一聲,笑著道:“其實我們這裡,侯君集的判斷最為權威。畢竟他去過涿郡,比任何人更清楚大將軍那邊的虛實!”
“大將軍根本沒跟我說他準備走哪一路。”侯君集見長孫無忌將火向自己身邊引,趕緊擺手否認。“侯某當時急著回來復命,也沒問大將軍會如何派兵,誰料他居然跟咱們玩這一手,連個准信兒都不給!”
“想必大將軍是怕你落入始必之手。自然不能暴漏太多軍情。”一直沉默不語的李靖接過話頭,低聲替李旭辯解道。“君集可否說說你在涿郡看到的情況,越詳細越好。我總覺得這個安排太蹊蹺!”
“虎賁鐵騎戰鬥力非常強悍。博陵軍的戰鬥力很高。他們以三十人送我回來,沿途闖關斬將,自己一人未損!”侯君集想了想,快速總結。
被他和李靖兩個一打岔,李世民臉上的怒意慢慢消失。想了想,低聲命令:“你把剛才跟我說的話再跟大夥重複一遍。對那邊情況了解得越詳細,咱們的判斷才會越準確!”
侯君集點了點頭,將自己求援的經歷和在涿郡以及歸途中的見聞從頭到尾說了個清楚。連同自己被累昏了,試圖欺騙李旭等人,而對方發現真相後根本不予計較的事情也說了出來。房玄齡等人聽後,愈發感到迷惑。隱隱約約覺得援軍的動向絕對不會如自己這邊猜測得般簡單,但具體複雜到什麼程度,卻半點眉目都找不到。
“君集說,大將軍一下子就給了你九十三匹突厥良駒?”沉吟了片刻,李靖繼續又問。
“是!大將軍為人的確有其獨到之處。侯某到現在還甚覺感激。”侯君集點點頭,有些感慨地回答。如果不是為了自家主公,他一點兒也不想跟李旭為敵。那個人性子雖然執拗了些,卻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朋友。至少,跟他交往,你永遠不必擔心哪天其會從背後刺你一刀。
這個解釋很合理,也讓李世民暗自鬆了一口氣。他不想再欠李旭的人情,雖然援軍無論以何種方式到達,他都已經欠了李旭的情分。自從某件事情發生後,李世民心裡對自己這個年少時最佩服的同姓哥哥產生了股莫名其妙的感覺。負疚、畏懼、甚至還帶著某種殘忍的快意。他有時非常害怕李旭通過某種途徑發覺當年其在河南戰敗,其實是自己在背後刺了他一刀。有時卻又非常希望李旭能發現當年那件事情是自己做的,然後找到自己,當面與自己來場痛痛快快的了結。那樣,至少他把自己當做了同等的對手,而不是依舊看做當年的那個處處需要他遷就與照顧的無賴頑童!
“李仲堅會走哪一路?”將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後,李世民繼續向心腹們詢問。
“三路大軍中,必然有一路為實兵。其他兩路為虛。只要控制好進軍節奏,糧草輜重可以稍後些運到。如果始必分兵去攔,我軍便可以集中力量打其中一路。在一點上形成突破,便可長驅直入!”回答他的是杜如晦。比房玄齡的話少,但更清晰明了,“依照我的想法,李仲堅會走懷戎、陽原這一路。沿途有桑乾水作為引導,阻力最小,糧草運輸也最為方便。否則,帶著十幾萬大軍的補給翻山越嶺,光耗也把人的精力耗盡了!”
“的確如此!”長孫順德支持杜如晦的判斷。“走飛狐嶺繞路繞得太遠,沿長城腳下走,道路又太崎嶇!除非李仲堅可以與始必一樣,以牛羊為主要補給。”
“我們能這樣判斷。始必也會這樣判斷。大將軍用兵,不可以常理度之!”長孫無忌不同意其叔叔的意見,搖頭反駁。“我認為是走長城根兒,也就是大夥認為最不可能的道路。這條路直線距離最短。並且斜插一下,就能將始必的退路直接封死。咱們與大將軍南北夾擊之勢一成,始必將不占自潰!”
“太險。”杜如晦用兩個字點評長孫無忌的推測。
“兵行險道,其收益也必然大!”長孫無忌固執己見。
“如果是孤來安排援軍,也會走長城下這條道!”李世民的意見也傾向於長孫無忌。畢竟他的年齡剛剛二十出頭,骨子裡帶著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銳氣。“孤以為,咱們反正都要應對,就按照最難發生的這種情況應對,諸君以為如何?”
“不可!”杜如晦很不給面子地繼續搖頭,“我等意在守關,不敗便已經是勝。沒必要奢求更高的結果,反而失了方寸!”
李世民先前冒險迂迴到婁煩關外攻擊始必,便是吃了好大喜功的虧。不但沒如願打敗始必,反而連累得娘子軍損兵折將。至今,李婉兒還躺在雁門郡的軍營里看不到任何康復的希望,一些娘子軍將領也因此對李世民冷臉相對。此事大夥都清楚其中因果,卻誰都儘量不再提起。杜如晦也是太沉迷於軍務了,居然毫不猶豫地把最不該說的話說了出來。
話音落下,屋中一片寂靜。李世民的臉色如同六月的天氣般,頃刻間便布滿了陰雲。眼看他就要控制不住自己,長孫無忌輕輕咳嗽了一聲,笑著道:“其實我們這裡,侯君集的判斷最為權威。畢竟他去過涿郡,比任何人更清楚大將軍那邊的虛實!”
“大將軍根本沒跟我說他準備走哪一路。”侯君集見長孫無忌將火向自己身邊引,趕緊擺手否認。“侯某當時急著回來復命,也沒問大將軍會如何派兵,誰料他居然跟咱們玩這一手,連個准信兒都不給!”
“想必大將軍是怕你落入始必之手。自然不能暴漏太多軍情。”一直沉默不語的李靖接過話頭,低聲替李旭辯解道。“君集可否說說你在涿郡看到的情況,越詳細越好。我總覺得這個安排太蹊蹺!”
“虎賁鐵騎戰鬥力非常強悍。博陵軍的戰鬥力很高。他們以三十人送我回來,沿途闖關斬將,自己一人未損!”侯君集想了想,快速總結。
被他和李靖兩個一打岔,李世民臉上的怒意慢慢消失。想了想,低聲命令:“你把剛才跟我說的話再跟大夥重複一遍。對那邊情況了解得越詳細,咱們的判斷才會越準確!”
侯君集點了點頭,將自己求援的經歷和在涿郡以及歸途中的見聞從頭到尾說了個清楚。連同自己被累昏了,試圖欺騙李旭等人,而對方發現真相後根本不予計較的事情也說了出來。房玄齡等人聽後,愈發感到迷惑。隱隱約約覺得援軍的動向絕對不會如自己這邊猜測得般簡單,但具體複雜到什麼程度,卻半點眉目都找不到。
“君集說,大將軍一下子就給了你九十三匹突厥良駒?”沉吟了片刻,李靖繼續又問。
“是!大將軍為人的確有其獨到之處。侯某到現在還甚覺感激。”侯君集點點頭,有些感慨地回答。如果不是為了自家主公,他一點兒也不想跟李旭為敵。那個人性子雖然執拗了些,卻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朋友。至少,跟他交往,你永遠不必擔心哪天其會從背後刺你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