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劉赫沒有說,鍾離尋也沒有問,心知肚明的兩人只是遠遠看著,安靜的等待著趙雲和典韋分出勝負。

  典韋很意外,也很驚喜,意外的是年紀輕輕的趙雲竟然也能進入天降境界,驚喜的是這輩子從來也沒有像今天這樣過,和旗鼓相當的對手放手一戰。

  在這種淋漓盡致的感覺刺激下,典韋愈戰愈勇,眼神中充滿了興奮,而趙雲則依然是表情平和,哪怕是對方下一次的進攻,就有可能取他性命。

  如果說戰場上的典韋是一團火,那麼趙雲就是一塊冰,一個放肆隨性,一個冷靜至極。

  兩人的招法也是如此,相比套路清晰的趙雲,典韋的每一招都可謂是隨性而為,大有形隨意動,意隨心動的意味。

  這也是擅長步戰的武將和擅長騎戰的武將之間的區別,步戰往往是雙方混戰作一團,沒什麼道理可講,能殺死對手就是唯一的原則。

  而騎戰則不然,由於騎兵是靠極速衝鋒制敵,所以每一個動作的要求都極為嚴格,當年韓義在鬼見愁訓練韓家軍的時候,更是將這種嚴格發揮到了極致。

  幾乎每一個出身老牌韓家軍的騎卒,在戰場上衝鋒時的動作幾乎都一模一樣,這種整齊劃一付出的代價,就是年復一年的苦練,光是衝鋒到敵軍面前從哪個角度刺出第一槍這一個動作,每名韓家軍的騎卒都練過不下上萬次。

  韓義治軍之苛刻還遠不止如此,就連在馬背上手握在長槍長矛的哪個地方,韓義都會嚴加管束,這種調教屬下的方法已經到了近乎於吹毛求疵的地步,可也正因為如此,韓家軍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戰力天下第一。

  趙雲的武功雖不是韓義傳授的,但對戰時的嚴謹作風卻是完全拜韓義所賜。

  在面對妙招不斷的典韋一輪又一輪的猛攻時,趙雲沒有落得絲毫下風,這不僅是由於他已經進入了天降境界的緣故,有條不紊,才是他支撐住局面的關鍵。

  第七百二十九章 恩怨

  韓義治軍雖然嚴格,卻不是不懂變通的古板之人,招數可以變,甚至可以改,但出招時的動作卻不能馬虎,這才是趙雲從韓義那裡學來的最有價值的東西。

  “頭兒,你說誰能贏?”武學修為遠遠不及劉赫的鐘離尋輕聲問道。

  “不好說,”劉赫先是給出了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繼而又解釋了一番,“典韋所用的都是些野路子,講究的是簡單有效,而趙雲則是完全按照正規的套路去走,有利有弊,不會輕易犯錯,也沒什麼出其不意的可能。”

  鍾離尋思量片刻,似乎領悟出了一些東西,但又不敢確定,皺著眉頭問道:“頭兒的意思是說,趙雲在等典韋犯錯?”

  劉赫輕輕點了點頭,眼睛始終沒離開交戰中的二人,說道:“話雖然是這麼說,但並不像字面上那樣,趙雲就一定有優勢。如果是一般人,恐怕還沒來得及犯錯,就會被趙雲一槍挑了,可他現在面對的是實力相當的典韋,而且還是不死之身,想要抓住典韋的紕漏,恐怕趙雲還要再撐很久。換句話說,雙方現在拼得不僅僅是力道和速度,心態和耐心才是真正能決定勝負的關鍵。”

  鍾離尋雖然武學修為不及劉赫,卻也清楚的知曉劉赫話中的意思,而他要做的,並不是站在一旁替趙雲吶喊助威,在拜別了劉赫之後,鍾離尋馬不停蹄的回到了陣中,開始了新的一輪部署。

  他從幾處本已經捉襟見肘的戰場上再次抽調出了一批兵力,並讓他們火速趕往趙雲和典韋所在的戰場,理由很簡單,一旦趙雲敗北,那麼這一處戰場馬上就將成為南疆軍隊士氣最高的地方。

  鍾離尋無法估算出需要多少兵力才能抵擋南疆軍有可能發動的最強一波攻勢,因為對方的不死之師的戰力究竟恐怖到何種程度,誰也不知道,作為前線的總指揮,鍾離尋只能做最壞的打算,將一切可以調動的兵力全部派往趙雲和典韋交戰的地方。

  但是這麼做的副作用,就是其他幾處戰場的劣勢將會更加明顯,尤其是士卒們得知還有其他戰場戰況更加慘烈時,那種心理上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

  鍾離尋生平第一次在兩軍陣前有種如履薄冰的感覺,他幾乎要將兵力的調度精確到個位數,對於一個需要在數十萬人的戰場上運籌帷幄的統帥來說,壓力可想而知。

  對於鍾離尋所面對的壓力,劉赫很清楚,卻什麼也沒說,這本就該是謀士的職責,就和武將在戰場上要直面生死一樣,無可厚非。

  換一個角度來說,這也是劉赫對鍾離尋的一種信任,那個從秣陵城走出來的讀書人能坐到今天這個前線統帥的位置,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只是這位前線統帥有一個隱藏很深的心結,而且還是與天機營的另一位統帥韓義有關。

  鍾離尋和韓義一文一武,皆是百年難遇的帥才,更是劉赫的左膀右臂,天機營至今能有不敗的戰績,絕大數的功勞都要記在他們兩人頭上。

  在外人看來相得益彰的兩人,其實暗藏著芥蒂,尤其是鍾離尋對韓義,雖然嘴上不說,卻始終無法釋懷。

  這與當年鍾離家與韓家的一段恩怨有關,鍾離尋的先祖鍾離眛,本是楚霸王項羽帳下的一員大將,項羽戰敗身死,鍾離眛便投了韓信。

  高祖七年,有人告發當時已被封為楚王的韓信謀反,漢高祖劉邦採用陳平計策,以出遊為由偷襲韓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