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再回到連隊時他的內心已比較平靜了,走下戰場時那仿佛被人扼住喉嚨似的痛苦變淡了。由於他們在634 高地的戰鬥和犧牲終於與某種貫通於民族歷史的莊嚴崇高的事物聯繫到了一起,恍恍惚惚的,他覺得劉有才、葛文義他們在南疆的烈士陵園裡可以閉眼了。
然後他向連里提出了轉業申請。戰後九連已發生了很大變化:程明梁鵬飛調任新職;從八連和五連來了新任連長和指導員;他已被任命為副連長,七連的一個班長當了三排長;連隊評功評獎已基本結束,於得水等和他最後攻上634 高地主峰的五人全部保送陸軍學院深造;連里和團里為他報了一等功,目前軍區還沒有批下來。新任連長指導員對他很尊重,一見他的轉業報告,竟有些不知所措:“副連長,你是不是嫌你的功評低了?……告訴你一個消息,軍區所以遲遲沒批你的一等功,是想向軍委為你請報特等功和榮譽稱號!……你看看這些天的報紙,就是你真想走,誰敢批你轉業?!”
上官峰看了報上關於他和634 高地之戰的許多文章,連他自己也覺得現在想轉業是很荒唐的事情。一個新的宣傳高潮正在到來,沒過幾天,軍里就受命組織一個英模事跡巡迴報告團,團員名單上第一個就是他。
與此次活動中受到的歡迎和尊敬相比,過去兩個多月間作為部隊代表在烈士家鄉受到的歡迎已不足掛齒。這是一次全國性的活動,無論走到哪裡,出現在他們面前的都是鑼鼓喧天、萬人空巷的歡迎場面,規模盛大、出席的首長級別很高的報告會。還有豪華的賓館供住宿,名勝古蹟供參觀,有專為他們舉辦的文藝晚會供娛樂,。長期置身於這種鋪天蓋地的歡迎浪潮中,上官峰漸漸覺得,他不再是作為一名戰鬥英雄受到尊敬,而是代表所有的參戰軍人——不,是軍人這個職業——在接受全國人民的尊敬與景仰。
“……一個人無論做了什麼,都不會也不應當受到這種傾城傾國的歡迎,人們為之感動和尊敬的只能是軍人這個整體。……
軍人這種古老的職業同任何別的職業都不同,人們對它的敬意不僅來自軍人們建樹的功勳,更來自他們對軍人要遭遇的苦難和犧牲的同情與理解。正是在這種同情與理解的基礎上,軍人職業才變得崇高、莊嚴、令人敬仰。……“再後來他對接受各地的歡迎就比較自然了,一旦某處熱情程度稍差一點,還會敏銳地生出一點不愉快的感覺。事實上隨著時光推移,戰後這又一次的宣傳高潮正低落下來,報紙、電台和電視上出現了新的新聞與宣傳熱點。考慮到這種情況,軍區首長決定提前結束報告團的活動,讓他們做完最後一場報告就回去。
這最後一場報告是在某大型礦山的禮堂里做的。正是在這場報告之後,上官峰精神上受到了一次相當強烈的刺激。因為一家外資企業要同該礦山簽訂投資意向書,會場上只來了一名宣傳部長作陪,而且報告會結束時,竟無人想到請他們去就餐,礦山的大小領導全去陪那個高鼻子黃頭髮的外國人了。等宣傳部長和他一起在酒桌旁找到廠長,說“還有一夥戰鬥英雄沒吃飯”(部長原話),廠長竟不耐煩地說了一句:“下點方便麵打發了他們算了!”大家又等了一個小時,才每人吃了一小碗方便麵,啟程時才知道礦山根本就沒有為他們準備車票,他們不得不自己去擠本已十分擁擠的硬座車廂。帶著明顯的怨氣上了車,趙健很快因為一個座位同兩個四川的煙販子吵起來。儘管車長後來了解到他們的身份,將他們安排到餐車坐下,旅途中又一一補了臥鋪,趙健的氣還是沒順過來。回到部隊後,他不想再去上什麼軍校了!、“他媽的,老子在公母山打過一仗了!……上完軍校還不得回來帶兵打仗?夠了,本人不想再給火車上那些王八蛋賣命了!”
結果九月上旬,上官峰到火車站去送往軍校的就只剩下吳彬、於得水、趙光明和趙光亮了。將這件事做完,上官峰覺得自己的心又被深深地刺疼了。
“趙健這件事做的是有毛病。……不過那座礦山的領導做得對嗎?還有火車上跟趙健搶座位的煙販子,他們做得對嗎?還有那滿車廂的人,知道趙健是位參戰軍人,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指責那兩個沒道理的煙販子。……劉有才他們屍骨未寒,軍人在他們跟里又一錢不值了嗎?……最重要的是,我們不久前受到過的那些歡迎和敬仰全是虛假的,僅僅出於宣傳的需要嗎?……”
正是這時新任團長劉宗魁找他談話,詢問他是否已就去陸軍學院和留部隊工作做出了選擇。上官峰心境不佳,他覺得在他尚沒有對那個剛剛從心底生出的新問題找到滿意的答案之前,無法給團長一個回答。這個新問題是:和平環境下的軍人的命運是否就是如此,有了邊境戰爭便去流血犧牲,戰爭一結束就被視如敝履?無論是去陸軍學院還是留部隊,他都仍舊要做一名軍人。但那個新問題卻給了他一個必須深思的問題:不是到哪兒去做軍人,而是在和平時期繼續做一名軍人是否真有意義?
他想了一想,對劉宗魁說:“團長,我還沒有最後決定。……現在我只想回家休假,假期中間再好好想一想。”
然後他向連里提出了轉業申請。戰後九連已發生了很大變化:程明梁鵬飛調任新職;從八連和五連來了新任連長和指導員;他已被任命為副連長,七連的一個班長當了三排長;連隊評功評獎已基本結束,於得水等和他最後攻上634 高地主峰的五人全部保送陸軍學院深造;連里和團里為他報了一等功,目前軍區還沒有批下來。新任連長指導員對他很尊重,一見他的轉業報告,竟有些不知所措:“副連長,你是不是嫌你的功評低了?……告訴你一個消息,軍區所以遲遲沒批你的一等功,是想向軍委為你請報特等功和榮譽稱號!……你看看這些天的報紙,就是你真想走,誰敢批你轉業?!”
上官峰看了報上關於他和634 高地之戰的許多文章,連他自己也覺得現在想轉業是很荒唐的事情。一個新的宣傳高潮正在到來,沒過幾天,軍里就受命組織一個英模事跡巡迴報告團,團員名單上第一個就是他。
與此次活動中受到的歡迎和尊敬相比,過去兩個多月間作為部隊代表在烈士家鄉受到的歡迎已不足掛齒。這是一次全國性的活動,無論走到哪裡,出現在他們面前的都是鑼鼓喧天、萬人空巷的歡迎場面,規模盛大、出席的首長級別很高的報告會。還有豪華的賓館供住宿,名勝古蹟供參觀,有專為他們舉辦的文藝晚會供娛樂,。長期置身於這種鋪天蓋地的歡迎浪潮中,上官峰漸漸覺得,他不再是作為一名戰鬥英雄受到尊敬,而是代表所有的參戰軍人——不,是軍人這個職業——在接受全國人民的尊敬與景仰。
“……一個人無論做了什麼,都不會也不應當受到這種傾城傾國的歡迎,人們為之感動和尊敬的只能是軍人這個整體。……
軍人這種古老的職業同任何別的職業都不同,人們對它的敬意不僅來自軍人們建樹的功勳,更來自他們對軍人要遭遇的苦難和犧牲的同情與理解。正是在這種同情與理解的基礎上,軍人職業才變得崇高、莊嚴、令人敬仰。……“再後來他對接受各地的歡迎就比較自然了,一旦某處熱情程度稍差一點,還會敏銳地生出一點不愉快的感覺。事實上隨著時光推移,戰後這又一次的宣傳高潮正低落下來,報紙、電台和電視上出現了新的新聞與宣傳熱點。考慮到這種情況,軍區首長決定提前結束報告團的活動,讓他們做完最後一場報告就回去。
這最後一場報告是在某大型礦山的禮堂里做的。正是在這場報告之後,上官峰精神上受到了一次相當強烈的刺激。因為一家外資企業要同該礦山簽訂投資意向書,會場上只來了一名宣傳部長作陪,而且報告會結束時,竟無人想到請他們去就餐,礦山的大小領導全去陪那個高鼻子黃頭髮的外國人了。等宣傳部長和他一起在酒桌旁找到廠長,說“還有一夥戰鬥英雄沒吃飯”(部長原話),廠長竟不耐煩地說了一句:“下點方便麵打發了他們算了!”大家又等了一個小時,才每人吃了一小碗方便麵,啟程時才知道礦山根本就沒有為他們準備車票,他們不得不自己去擠本已十分擁擠的硬座車廂。帶著明顯的怨氣上了車,趙健很快因為一個座位同兩個四川的煙販子吵起來。儘管車長後來了解到他們的身份,將他們安排到餐車坐下,旅途中又一一補了臥鋪,趙健的氣還是沒順過來。回到部隊後,他不想再去上什麼軍校了!、“他媽的,老子在公母山打過一仗了!……上完軍校還不得回來帶兵打仗?夠了,本人不想再給火車上那些王八蛋賣命了!”
結果九月上旬,上官峰到火車站去送往軍校的就只剩下吳彬、於得水、趙光明和趙光亮了。將這件事做完,上官峰覺得自己的心又被深深地刺疼了。
“趙健這件事做的是有毛病。……不過那座礦山的領導做得對嗎?還有火車上跟趙健搶座位的煙販子,他們做得對嗎?還有那滿車廂的人,知道趙健是位參戰軍人,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指責那兩個沒道理的煙販子。……劉有才他們屍骨未寒,軍人在他們跟里又一錢不值了嗎?……最重要的是,我們不久前受到過的那些歡迎和敬仰全是虛假的,僅僅出於宣傳的需要嗎?……”
正是這時新任團長劉宗魁找他談話,詢問他是否已就去陸軍學院和留部隊工作做出了選擇。上官峰心境不佳,他覺得在他尚沒有對那個剛剛從心底生出的新問題找到滿意的答案之前,無法給團長一個回答。這個新問題是:和平環境下的軍人的命運是否就是如此,有了邊境戰爭便去流血犧牲,戰爭一結束就被視如敝履?無論是去陸軍學院還是留部隊,他都仍舊要做一名軍人。但那個新問題卻給了他一個必須深思的問題:不是到哪兒去做軍人,而是在和平時期繼續做一名軍人是否真有意義?
他想了一想,對劉宗魁說:“團長,我還沒有最後決定。……現在我只想回家休假,假期中間再好好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