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諸葛城對張郃的能力,十分滿意,這是一個寵辱偕忘的好太守,文治武功都不賴。
“真有金礦,那敢情好!”張郃抿嘴兒笑了,這一年多,跟著諸葛太傅,驚喜一直不斷。
“我只是知道幽州玄菟郡有一個大銅礦,還伴生很多黃金。再遠,就是扶餘國的北部山林,有非常好采的露天金礦,不知道現在能不能有人跡可行。”
諸葛城清楚記得撫順的紅透山銅礦,那時候瀋陽和撫順、鐵嶺等地都屬於幽州玄菟郡,而朝鮮半島南部則歸屬於幽州樂浪郡。
“如此之遠,如何是好?”郭淮聽說金礦那麼遠,就愁了。
“再遠的,也有很多,比如說西出渤海,在遙遠的海上彼端,就有許多巨大金礦,如今我們的大船,也還不足矣行駛那麼遠。”諸葛城記得美國西部的淘金熱,那是全世界的熱點之一。
“我們築城移民,步步為營,每一年向北推進100里,10年就是1000里,100年就是10000里,終究能夠得到扶餘以北的黃金。”張郃卻一直樂觀向上,畢竟有魏郡和巨鹿郡的變化在。
“真正的金礦,在於郡學,我已經上書天子,在雲中郡建設郡學,仿魏郡郡學規模,另外新開始採礦專業,由商會的高手負責教學,努力培養各種礦產人才。”
諸葛城不怕找不到金礦,怕的是找到金礦,也開採不了。
“恩師是要占領更多土地,開發更多礦產,生養更多漢人?”郭淮以一問,拍得馬匹啪啪響。
“雞、鴨、豬、羊,都要圈起來養,馬匹和耕牛則要適當放養,卻也不能不設圍欄。每一個馬場,都要有駐軍、有長城、有堡壘。各族混居、商會分類,都是為了專業化的生產,有了專業化的生產,才能讓我們的堡壘成為互市的中心,吸引來更多的人定居。”
“恩師這一辦法,足矣治療草原懶散之患,也能讓草原上多了許多歡笑和人口。”
郭淮慢慢地已經知道了,恩師提出的“諸葛模式”是什麼意思了。《太史公書》也是一種模式,把好學上進的青年人勸導到這個模式裡面,自然就會少了許多無謂的爭鬥。
“安居,才能樂業。草原兵禍,唯有定居一途,可以治理。”張郃久在北方,這一段時間又時常出入草原,自然對此認識更加深刻。
“只要有和平互市的可能,沒有人願意擅動刀槍。”諸葛城想到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列強之所以要戰爭,不過是想要做生意搞傾銷,清政府閉關鎖國不和人家做生意,人家只好用槍炮打得你不得不同意做生意。
“雖然我們壟斷了灰泥的生意,但這麼多的軍屯牧場,費用也不少啊。”張郃大概知道一些,畢竟從一開始,諸葛家存下的就不是錢。
“哪能每一個生意都賺錢呢?白酒不論對內、對外,都是暴利。灰泥紅磚的建築,只要不賠錢,就都是賺的。你可知道朝廷原來維持邊地的糧草,每年要花多少錢?如今我們為朝廷增加了近三個郡的土地,到明年會有多少錢糧的出產?”
“那就是說,賺錢的生意,在明年?”張郃有點兒明白了。
“也不一定是明年,現在的涼州騎兵,基本上沒用朝廷一個銅板,那你說這六萬人每年的糧餉,至少要多少?”諸葛城算的是大帳,不花錢就是省錢。
“對啊,朝廷說打仗不出錢,那麼不等於說日常開銷不給錢啊!”張郃有一些明白了。
“天子的內庫,金銀無數啊,為了整頓市價,我特意和天子兌換了大量的銅錢,並且要求各大世家商會,使用和接收銅錢,平常不過百,最多不過千。這樣才能保證百姓手中有銅錢,世家手中有金銀,商人易貨得便利。”
“怪不得天子特許諸葛商會,進行銀錢兌換,我還以為這是一個能賺錢的買賣呢,這麼賺錢的買賣,天子自己的劉家商戶為什麼不做呢?”郭淮恍然大明白。
“推行這個兌換銀錢,需要在各地開辦很多分號,不僅占用資金,還要有足夠多的人手看護,天子自然不願意做。我也是為了儘快推廣灰泥樓房,才不得不這麼做。”
諸葛城沒敢說將來要借“銀錢兌換行”發行大額紙幣的事情,若是各大世家聞到腥味,一起都來參與,難免要弄得個信譽度降低、假紙錢橫行的局面。
遠在東都的天子劉宏,美不茲地聽取了章邯送回的報告,得知遠在草原的諸葛城已經為他擴張了三個郡的土地,不僅有些沾沾自喜起來,當即傳旨:
遷太傅、左車騎將軍諸葛城為胡州牧,劃雁門郡、雲中郡歸胡州統轄;賜新三郡為徐晃郡、張遼郡、徐榮郡,著上述三人為太守。另著左車騎將軍府參軍趙雲,遙領魏郡太守。
聖旨傳回雲中郡的時候,蔡琰也千里迢迢和章邯來到了雲中郡,見到了美麗的草原風光。
蔡琰面對草原的寬廣,感動得痛哭流涕時,諸葛城也是百感交集:
明年就要驅鮮卑兵發匈奴了,那個有主觀故意“傷害我心愛女人”罪的“匈奴人”,就要得到應有的懲罰了。
“聽說還要去打仗?這和平的草原,一定要血流成河啊?”蔡琰果然善良。
“為了阻止他們每年秋冬兩季的南下掠奪,我們只能強行占領這塊地方,並且進行商會管制。我們的長城,會向東邊繼續擴張。漁陽郡和右北平郡的北邊,會有高順郡;遼西郡以北,會有曹性郡。玄菟郡以北、和一部分扶餘國地方,會出現諸葛郡。”
“真有金礦,那敢情好!”張郃抿嘴兒笑了,這一年多,跟著諸葛太傅,驚喜一直不斷。
“我只是知道幽州玄菟郡有一個大銅礦,還伴生很多黃金。再遠,就是扶餘國的北部山林,有非常好采的露天金礦,不知道現在能不能有人跡可行。”
諸葛城清楚記得撫順的紅透山銅礦,那時候瀋陽和撫順、鐵嶺等地都屬於幽州玄菟郡,而朝鮮半島南部則歸屬於幽州樂浪郡。
“如此之遠,如何是好?”郭淮聽說金礦那麼遠,就愁了。
“再遠的,也有很多,比如說西出渤海,在遙遠的海上彼端,就有許多巨大金礦,如今我們的大船,也還不足矣行駛那麼遠。”諸葛城記得美國西部的淘金熱,那是全世界的熱點之一。
“我們築城移民,步步為營,每一年向北推進100里,10年就是1000里,100年就是10000里,終究能夠得到扶餘以北的黃金。”張郃卻一直樂觀向上,畢竟有魏郡和巨鹿郡的變化在。
“真正的金礦,在於郡學,我已經上書天子,在雲中郡建設郡學,仿魏郡郡學規模,另外新開始採礦專業,由商會的高手負責教學,努力培養各種礦產人才。”
諸葛城不怕找不到金礦,怕的是找到金礦,也開採不了。
“恩師是要占領更多土地,開發更多礦產,生養更多漢人?”郭淮以一問,拍得馬匹啪啪響。
“雞、鴨、豬、羊,都要圈起來養,馬匹和耕牛則要適當放養,卻也不能不設圍欄。每一個馬場,都要有駐軍、有長城、有堡壘。各族混居、商會分類,都是為了專業化的生產,有了專業化的生產,才能讓我們的堡壘成為互市的中心,吸引來更多的人定居。”
“恩師這一辦法,足矣治療草原懶散之患,也能讓草原上多了許多歡笑和人口。”
郭淮慢慢地已經知道了,恩師提出的“諸葛模式”是什麼意思了。《太史公書》也是一種模式,把好學上進的青年人勸導到這個模式裡面,自然就會少了許多無謂的爭鬥。
“安居,才能樂業。草原兵禍,唯有定居一途,可以治理。”張郃久在北方,這一段時間又時常出入草原,自然對此認識更加深刻。
“只要有和平互市的可能,沒有人願意擅動刀槍。”諸葛城想到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列強之所以要戰爭,不過是想要做生意搞傾銷,清政府閉關鎖國不和人家做生意,人家只好用槍炮打得你不得不同意做生意。
“雖然我們壟斷了灰泥的生意,但這麼多的軍屯牧場,費用也不少啊。”張郃大概知道一些,畢竟從一開始,諸葛家存下的就不是錢。
“哪能每一個生意都賺錢呢?白酒不論對內、對外,都是暴利。灰泥紅磚的建築,只要不賠錢,就都是賺的。你可知道朝廷原來維持邊地的糧草,每年要花多少錢?如今我們為朝廷增加了近三個郡的土地,到明年會有多少錢糧的出產?”
“那就是說,賺錢的生意,在明年?”張郃有點兒明白了。
“也不一定是明年,現在的涼州騎兵,基本上沒用朝廷一個銅板,那你說這六萬人每年的糧餉,至少要多少?”諸葛城算的是大帳,不花錢就是省錢。
“對啊,朝廷說打仗不出錢,那麼不等於說日常開銷不給錢啊!”張郃有一些明白了。
“天子的內庫,金銀無數啊,為了整頓市價,我特意和天子兌換了大量的銅錢,並且要求各大世家商會,使用和接收銅錢,平常不過百,最多不過千。這樣才能保證百姓手中有銅錢,世家手中有金銀,商人易貨得便利。”
“怪不得天子特許諸葛商會,進行銀錢兌換,我還以為這是一個能賺錢的買賣呢,這麼賺錢的買賣,天子自己的劉家商戶為什麼不做呢?”郭淮恍然大明白。
“推行這個兌換銀錢,需要在各地開辦很多分號,不僅占用資金,還要有足夠多的人手看護,天子自然不願意做。我也是為了儘快推廣灰泥樓房,才不得不這麼做。”
諸葛城沒敢說將來要借“銀錢兌換行”發行大額紙幣的事情,若是各大世家聞到腥味,一起都來參與,難免要弄得個信譽度降低、假紙錢橫行的局面。
遠在東都的天子劉宏,美不茲地聽取了章邯送回的報告,得知遠在草原的諸葛城已經為他擴張了三個郡的土地,不僅有些沾沾自喜起來,當即傳旨:
遷太傅、左車騎將軍諸葛城為胡州牧,劃雁門郡、雲中郡歸胡州統轄;賜新三郡為徐晃郡、張遼郡、徐榮郡,著上述三人為太守。另著左車騎將軍府參軍趙雲,遙領魏郡太守。
聖旨傳回雲中郡的時候,蔡琰也千里迢迢和章邯來到了雲中郡,見到了美麗的草原風光。
蔡琰面對草原的寬廣,感動得痛哭流涕時,諸葛城也是百感交集:
明年就要驅鮮卑兵發匈奴了,那個有主觀故意“傷害我心愛女人”罪的“匈奴人”,就要得到應有的懲罰了。
“聽說還要去打仗?這和平的草原,一定要血流成河啊?”蔡琰果然善良。
“為了阻止他們每年秋冬兩季的南下掠奪,我們只能強行占領這塊地方,並且進行商會管制。我們的長城,會向東邊繼續擴張。漁陽郡和右北平郡的北邊,會有高順郡;遼西郡以北,會有曹性郡。玄菟郡以北、和一部分扶餘國地方,會出現諸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