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儘管日本還擁有一支規模龐大的常規軍隊,並控制了東亞超過兩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但其高層將領的戰鬥信念,都已經被國內所發生的巨大災難給徹底摧垮了。大本營很快就向前線各軍發出了停止一切戰爭行動全師陸續撤回本土的命令。普通的日本基層軍官心中雖然有一萬個不甘和痛苦,但他們卻再沒有了從前那般桀驁獨行以下克上的蠻勇與決絕之前他們之所以敢一次次的將生米煮成熟飯給政※¤府好看,那些身居要職的軍隊大佬以及國內喧囂狂肆的右翼人潮的支持,都是他們將腦中計劃悍然付諸行動的後盾土壤和安身立命的護身符。現在這一源水已斷,由激進的基層軍官綁架軍隊的劇本便再無法實現了。更何況。這份停戰聲明的宣讀者不是別人。正是御14年之久的昭和天皇這些基層軍官和士兵自小就被灌輸以絕對尊奉天皇的思想。此刻又怎麼能抗命不從?

  12月18日,就當廣島等6座城市的大火還在狂嘯燃燒之際,臨近德國最後通牒期限的日本大本營終於做出了“痛苦而艱難”的,宣布立即實現單方面停火,並將全軍撤回開戰前的邊境,交出大量戰艦裝備。而這也標誌著日本擴大戰爭的策略所遭到的總失敗。由於從開戰到接受通告投降僅僅過去了11天的時間,這場短暫的戰爭又被稱為“十日災難”。隨著6座城市和上萬人被一同被埋葬的,還有這個帝國自半個世紀以前就不斷膨脹的瘋狂陶醉和野心。從明治時代布武四方所獲得的全部收益,都被牢牢把控在了對方手中恣意裁決!

  柏林時間的當日清晨,清英在全國廣播中宣布了對日戰爭已經結束的正告。饒是德國民眾已經通過前天的廣播和報紙得知了自己向對方發射核彈一事,但當勝利就這樣來臨之際,無數坐在餐桌前的民眾仍是忍不住噴出了口中的牛奶和麵包。十天之前,他們還為這場戰爭的走向而感到憂慮,認為又要持續一年以上的時間,並付出幾十萬條德國青年的生命然而僅僅在一周多的時間裡,情況就出現了天翻地覆般的決定性改變。從來沒有哪場戰爭的交戰雙方有德日一般相距遠,而整個過程卻又如此的短暫。整個世界的戰爭已經隨之而徹底洗牌!

  在這場十日劇變中感到震驚的不僅是德國民眾,歐洲乃至世界的所有國家。都在這一過程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之前他們雖然已經在德美戰爭當中領教到了核武器的只鱗片爪,但卻從來沒有想到該型武器竟是會以這種最終形態實施投放連與德國相距半個地球的日本都遭到了這毀滅性的神罰,還有什麼地方不是這個中歐帝國的場?無論是奧匈義大利等傳統盟友,還是帝俄維希法國等新扶持起來的傀儡政權,其對德國的態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從俯首聽命的恭順小弟變成了誓死追隨的狂熱衛星。就連失去了四分之一國土的美利堅合眾國,也在對內宣傳中驟然改變了主流口徑,一切聲討德國對自己犯下的累累罪行的聲音瞬間從其境內絕跡。而他們對那紙“喪心病狂”的《休斯敦和約》的態,也從海嘯狂濤的悲憤痛恨變成了和風細雨的認可贊同《華盛頓郵報》甚至發表社論,稱自己完全有義務履行條約,以便深刻反思曾經所犯下的歷史罪惡。

  對於周邊各國那明顯變化的熱忱態,清英也是感到頗為喜悅隨著彈道飛彈與核武器的結合,整個世界的形勢都在這“1x1的核聚變”(某朝相國曾如是說)下出現了根本性的逆轉,而這也正是他祭出這一究兵器後所期望得到的收穫。從此之後,它就將成為德意志威凌宇內的玄鐵長劍,而以當前德國所取得的技術領先來看,對方也很難擁有對其實施攔截的手段!

  不過,也並非是所有的德國人都對這一輕鬆贏得戰爭的手段持褒揚態的。早在德國政府向日本下達還有60枚核飛彈齊指天穹的最後通牒之後,相當數量的和平主義者就聯名向清英上書,強烈抗議政府濫用這種反人類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果今天德國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河,那麼在日後的戰爭中,這種武器的使用就將失去限制,最終將整個人類都拖入死亡和毀滅的地獄。這些主張減少核武庫甚至銷毀核武器的人中,幾乎涵蓋了帝國的各個階層:其中既有經濟魔手沙赫特軍人標杆龍德施泰德這等軍政大員,又有科泰斗玻爾工業領袖克虜伯等精英寡頭。他們或出於責任公義或出於利益私心的考慮,紛紛告誡帝國政府必須要以特殊的態來對待這種毀天滅地的神靈兵器。

  面對這波來勢洶洶的反對浪潮,清英也做好了兩手。在他的本心當中,本身也只是將這款武器當作是不到萬不得已時不會動用的威懾性兵器,在限制其數量和使用條件上與對方存在著基礎很快的,他便以官方名義做出了,承諾將對這種武器實施嚴格的控制。除此之外,清英則讓政府媒體大量宣揚日本在大半年的侵華戰爭中所犯下的累累罪行,包括數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由於德國在之前的絕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以中立的身份涉足東亞,找到輔助這些控訴的如山鐵證沒有任何困難。通過這場輿論宣傳,清英便為自己使用核彈的決定進行了有效的辯護:既然日本都已經在東亞大陸上饕餮放橫,那麼德國為什麼就不能採用相似的手段來予以反制?就更遑論由此所帶來的巨大收益了!

  儘管這一輿論風波還在不斷發酵,軍方和民眾都對核武器的定位都仍在持續的討論當中,但隨著清英這兩步策略的實施,圍繞在他身邊的濫用核武的抗議聲已經隨之遠去了。接下來清英所要做的,便是與後世的燈塔國相似的行動,對日本的軍事力量和政治憲法都施以嚴格的限制,令其再不具備向外擴張的客觀實力和社會土壤。雖然德國沒有經歷如歷史上美國一般曠日持久的平洋戰爭,但對日本造成的恐懼和痛苦卻是更勝一籌只要德國也能在遠東起足夠強大的艦隊,對其實施航運封鎖,那麼德國便同樣能夠實現對這個國的暴力掌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