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自古異姓封王,即便功臣如韓信英布,還要遭到老闆的猜忌,最後落了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場。
何況你杜伏威只是個新近歸順的反王?!
想到了這一點,杜伏威就覺得自己頭上隨時懸著一把利刀,只有親自入朝,以身為質,向老闆表白自己絕無反意,這把利刀才有可能入鞘。
於是,杜伏威鄭重地向李淵遞交了申請書,然後把江淮軍交給義子王雄誕,自己帶了少數親信入長安了。
“哈,杜伏威真是個善解人意的可人兒!”李淵對杜伏威提防著的一顆心終於安放下來了,高興之下,加封杜伏威為太子太保,位在齊王元吉之上。
也就是說,在大唐帝國,老大是李淵,老二是李建成,老三是李世民,老四……就是杜伏威了。
不過,這個老四就像是拔了毒牙的蛇,斷了翅膀的鷹,永遠回不了江淮了。
知道了杜伏威被迫羈縻長安,有一個人樂了。
這人就是杜伏威的老熟人老朋友,李子通。
李子通自來長安後,生活起居一直都不錯,養花種草,遛鳥泡狗,打打太極拳,輕鬆自在,怡然自得,本來就想了此殘生了——他還準備報名上老年人大學,參加什麼秧歌隊。可是,杜伏威現在也成了“西漂”了,好嘛,江淮軍團的首領沒了,江淮的局勢一定不穩!李子通的花花腸子動了:如果我能趁此良機摸回去,一定能東山再起!
心動不如行動,李子通是出了名的實幹家,於是,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他穿起了燕子李三的夜行衣,一路小跑,偷離長安,往西南方向而去。
可是,剛剛跑到藍田關,就被守關的小吏捉獲了……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這次,李淵毫不猶豫,把李子通推上刑場,一刀咔嚓了。
不過,正如李子通所料,杜伏威離開後,江淮軍團開始出了大亂子了。
一一七 輔公祏反唐
曾幾何時,杜伏威仿佛就是那個優柔寡斷的唐僧,把一段往事壓在了五指山下,過去了好多年。
現在,隨著他入長安後,那一張符咒被揭下了。
於是枷鎖大開,妖猴重回世上,興風作浪。
這個妖猴就是和杜伏威稱兄道弟,號稱刎頸之交的輔公祏!
小時候,兩人一起扮灰太狼,一起潛入輔姑姑的羊圈裡偷羊吃,那是多麼快樂的一段美妙時光!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可是,兩人打天下的時間越長,打下的地盤越大,相互間的猜忌就越來越深了。
過去,輔公祏比杜伏威年長,而且帶杜伏威去偷羊,所以,杜伏威一直以兄事輔公祏。
這樣,杜伏威手下的王雄誕、闞棱等三十名義子就一直稱輔公祏為“伯父”。
輔公祏的地位和杜伏威相當,話事權是一樣的。
可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漸漸地,杜伏威認為輔公佑在軍中的地位已經嚴重地影響了自己絕對的領導權了,於是,開始有意識地削弱輔公祏的權力,讓闞棱擔任左將軍,王雄誕擔任右將軍,分流輔公祏的兵權,只讓他擔任位高而無權的僕射一職。
輔公祏不笨,察覺到杜伏威的意圖之後,心中雖然憤憤不平,卻並不聲張,藉口與故友左遊仙學神仙術,主動退出權力之爭,不理政務,韜光養晦,藉以消除杜伏威的猜疑。
輔公祏這一招非常奏效,杜伏威很開心,暗贊他會做人。
為了消除李淵的猜疑,杜伏威申請入京,主動退出權力之爭,不理政務。
李淵很開心,暗贊杜伏威會做人。
臨去長安前,杜伏威將政務交給輔公佑,將軍務交給了自己的心腹義子王雄誕。
杜伏威覺得輔公祏是老革命了,資格夠老、威望夠高,能夠穩定人心;王雄誕是自己的義子,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懂軍事,有能力,可托終身,這個安排很好。
不過,杜伏威對輔公祏並不完全信任,他找了個沒人的地方,私下裡對王雄誕說:“我到長安之後,你幫我看著伯父一點,千萬不能讓他帶頭鬧事,要知道,我入長安,就是當人質了,如果他稍有風吹草動,我在長安就完蛋了,所以……”說到這兒,杜伏威意味深長地用手做了個咔嚓的動作,補充說:“如果你覺察他有什麼不軌行為,可以便宜行事,不必稟報。”
按說,兩個人的這番私房話是非常秘密的,屬於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他人一概不知的那一種,當時又沒有安裝攝像頭、竊聽器一類的玩意兒,這談話的內容怎麼被弄得人盡皆知,並寫入史書了呢?
其實,一點兒也不奇怪。
杜伏威撒手西去——長安後,輔公祏果然造反了。
誠如李子通所料:江淮無主,必生其亂。
622年八月初九,任大唐淮南道行台僕射的輔公祏據丹陽(今江蘇南京市)叛亂,杜伏威原有的部眾和轄區幾乎全部跟隨輔公祏一起反叛。
消息傳至長安,杜伏威就像當頭吃了一記悶棍,眼冒金星。
在這種情況下,他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召開記者招待會,把自己和王雄誕的那番私房話公諸於眾,一方面儘量洗刷自己的清白,申明這件事與自己無關,一方面是想讓大家知道自己有先見之明,事先有做過防患工作的。
何況你杜伏威只是個新近歸順的反王?!
想到了這一點,杜伏威就覺得自己頭上隨時懸著一把利刀,只有親自入朝,以身為質,向老闆表白自己絕無反意,這把利刀才有可能入鞘。
於是,杜伏威鄭重地向李淵遞交了申請書,然後把江淮軍交給義子王雄誕,自己帶了少數親信入長安了。
“哈,杜伏威真是個善解人意的可人兒!”李淵對杜伏威提防著的一顆心終於安放下來了,高興之下,加封杜伏威為太子太保,位在齊王元吉之上。
也就是說,在大唐帝國,老大是李淵,老二是李建成,老三是李世民,老四……就是杜伏威了。
不過,這個老四就像是拔了毒牙的蛇,斷了翅膀的鷹,永遠回不了江淮了。
知道了杜伏威被迫羈縻長安,有一個人樂了。
這人就是杜伏威的老熟人老朋友,李子通。
李子通自來長安後,生活起居一直都不錯,養花種草,遛鳥泡狗,打打太極拳,輕鬆自在,怡然自得,本來就想了此殘生了——他還準備報名上老年人大學,參加什麼秧歌隊。可是,杜伏威現在也成了“西漂”了,好嘛,江淮軍團的首領沒了,江淮的局勢一定不穩!李子通的花花腸子動了:如果我能趁此良機摸回去,一定能東山再起!
心動不如行動,李子通是出了名的實幹家,於是,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他穿起了燕子李三的夜行衣,一路小跑,偷離長安,往西南方向而去。
可是,剛剛跑到藍田關,就被守關的小吏捉獲了……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這次,李淵毫不猶豫,把李子通推上刑場,一刀咔嚓了。
不過,正如李子通所料,杜伏威離開後,江淮軍團開始出了大亂子了。
一一七 輔公祏反唐
曾幾何時,杜伏威仿佛就是那個優柔寡斷的唐僧,把一段往事壓在了五指山下,過去了好多年。
現在,隨著他入長安後,那一張符咒被揭下了。
於是枷鎖大開,妖猴重回世上,興風作浪。
這個妖猴就是和杜伏威稱兄道弟,號稱刎頸之交的輔公祏!
小時候,兩人一起扮灰太狼,一起潛入輔姑姑的羊圈裡偷羊吃,那是多麼快樂的一段美妙時光!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可是,兩人打天下的時間越長,打下的地盤越大,相互間的猜忌就越來越深了。
過去,輔公祏比杜伏威年長,而且帶杜伏威去偷羊,所以,杜伏威一直以兄事輔公祏。
這樣,杜伏威手下的王雄誕、闞棱等三十名義子就一直稱輔公祏為“伯父”。
輔公祏的地位和杜伏威相當,話事權是一樣的。
可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漸漸地,杜伏威認為輔公佑在軍中的地位已經嚴重地影響了自己絕對的領導權了,於是,開始有意識地削弱輔公祏的權力,讓闞棱擔任左將軍,王雄誕擔任右將軍,分流輔公祏的兵權,只讓他擔任位高而無權的僕射一職。
輔公祏不笨,察覺到杜伏威的意圖之後,心中雖然憤憤不平,卻並不聲張,藉口與故友左遊仙學神仙術,主動退出權力之爭,不理政務,韜光養晦,藉以消除杜伏威的猜疑。
輔公祏這一招非常奏效,杜伏威很開心,暗贊他會做人。
為了消除李淵的猜疑,杜伏威申請入京,主動退出權力之爭,不理政務。
李淵很開心,暗贊杜伏威會做人。
臨去長安前,杜伏威將政務交給輔公佑,將軍務交給了自己的心腹義子王雄誕。
杜伏威覺得輔公祏是老革命了,資格夠老、威望夠高,能夠穩定人心;王雄誕是自己的義子,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懂軍事,有能力,可托終身,這個安排很好。
不過,杜伏威對輔公祏並不完全信任,他找了個沒人的地方,私下裡對王雄誕說:“我到長安之後,你幫我看著伯父一點,千萬不能讓他帶頭鬧事,要知道,我入長安,就是當人質了,如果他稍有風吹草動,我在長安就完蛋了,所以……”說到這兒,杜伏威意味深長地用手做了個咔嚓的動作,補充說:“如果你覺察他有什麼不軌行為,可以便宜行事,不必稟報。”
按說,兩個人的這番私房話是非常秘密的,屬於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其他人一概不知的那一種,當時又沒有安裝攝像頭、竊聽器一類的玩意兒,這談話的內容怎麼被弄得人盡皆知,並寫入史書了呢?
其實,一點兒也不奇怪。
杜伏威撒手西去——長安後,輔公祏果然造反了。
誠如李子通所料:江淮無主,必生其亂。
622年八月初九,任大唐淮南道行台僕射的輔公祏據丹陽(今江蘇南京市)叛亂,杜伏威原有的部眾和轄區幾乎全部跟隨輔公祏一起反叛。
消息傳至長安,杜伏威就像當頭吃了一記悶棍,眼冒金星。
在這種情況下,他能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召開記者招待會,把自己和王雄誕的那番私房話公諸於眾,一方面儘量洗刷自己的清白,申明這件事與自己無關,一方面是想讓大家知道自己有先見之明,事先有做過防患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