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林士弘,鄱陽太陽埠人,豪邁爽直,膂力過人,好武功,通謀略,少有抱負。
公元615年追隨同郡人操師乞起事反隋,占據鄱陽郡城。
同年十月,操師乞稱元興王,年號“天成”。次年,攻下浮梁、彭澤和江西重鎮豫章郡(今南昌)。
楊廣大為震驚,令治書侍御史劉子翊率兵前來鎮壓。
劉子翊乃彭城人,曾任南朝蕭梁的殿中將軍,熟讀兵書,身經百戰。奉詔後引兵與操師乞決戰於豫章城外。
操師乞急於求勝,兩軍列陣後,一馬當先,直衝敵陣。
劉子翊陣法通曉,軍容嚴瑾,連接壓制住對方的數輪衝鋒後,開始還擊,一時萬箭齊發,操師乞部傷亡極大,其本人也被射落身亡。
關鍵時刻,幸得林士弘挺身而出,帶領部隊繼續奮勇拒敵,堅定了軍心。
一場混戰之後,兩軍各自收軍。
當是時也,劉子翊所部為隋朝在江南最富於戰鬥力的隊伍之一,林士弘與之僵持了十幾天後,及時調整了戰略部署,兵分兩路,從陸地上作正面防禦,牽制敵人;另調水軍於水路出擊,爭取一舉殲敵。
616年11月,兩軍在鄱陽湖展開第二次決戰。林士弘所率水軍多生長於江湖沿岸,得地理之利,熟習水性,經過一陣猛攻,將隋軍打得大敗,當場擊斃了劉子翊。
於是,林士弘軍威大振,隊伍迅速發展到十餘萬人。
616年12月壬辰,林士弘在豫章稱帝,國號“楚”,年號“太平”。
617年,林士弘任大將王戎為司空,率部攻打九江、臨川、南康、宜春等郡,楚軍所到之處,各地豪俊之士紛紛歸附,革命之火以燎原之勢燒遍了現在的江西全省之地。
同年,林士弘派兵攻打南海各郡(今廣東地),一路勢如破竹,朝廷官吏望風而逃。“北至九江、南洎番禺(今廣州),悉有其地”。
楚國到達了全盛。
這時候的林士弘是幸福的,直到一個人的出現。
這個人姓張,名善安,兗州(今濟寧、泰安、鄒城間地方)人。
張善安既不善良,也不安分,根據朝廷的刑事檔案記錄,此人十七歲時,就有過殺人犯罪行為,後來亡命江湖,混跡於孟讓的隊伍中。
孟讓被王世充鎮壓後,張善安召集得散卒八百餘人,襲破廬江,前來歸附林士弘。
因為彼此間還不是很熟,林士弘命張善安率舊部駐紮在距豫章不遠的南塘下。
“現在就同居?太快了吧?對不起,我還不大適應,先保持一段距離看看吧。”——這是林士弘的想法。
可是,張善安並不這麼認為。
“這姓林的這樣提防我,戒備我,總有一天會殺了我。”——這是張善安的想法。
所以,林士弘和張善安的結合,一開始就有了隱患。
張善安有了想法後,就開始準備採取行動了。
南塘下與大江相通,張善安悄悄地派出舟師掩至豫章城外,向義軍發起突然襲擊。
林士弘萬未料到張善安如此狠毒,瘁不及防,城陷,被迫遠走南康。
根基一失,楚軍傷筋動骨,元氣大損。
此後,林士弘又退保餘干,在餘干築城三座。
618年四月,林士弘派人招撫交趾太守丘和,未遂;同期,又派兵進攻始安郡,無功而返。
就在這內外交困之時,漢陽太守馮盎以蒼梧、高涼、珠崖、番禺之地歸附於林士弘。
這馮盎亦也隋唐年間的一大英雄。
他有一個來頭極其生猛英雄的祖母——冼夫人、嶺南聖母。
這個冼夫人,曾被周恩來總理譽之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下面特意插播一小段關於愛國英雄洗夫人的簡要史略:
冼夫人,名英,二十多歲時,力請梁朝於海南置崖州,使自漢元帝時起脫離大陸656年的海南島不再孤懸海外,越走越遠,重新回歸中央政權的統治,並教化民眾,傳播文化與技術,改變海南現有的部族割據、互相殘殺、茹毛飲血的原始落後局面,使海南社會得到了安定和經濟得到了發展;
公元511年,冼太夫人協助陳霸先擒殺暗通侯景以謀反的高州刺史李遷仕,封“保護侯夫人”;
公元558年,嶺南大亂,冼夫人勸服百越,平廣州刺史歐陽紇之叛,陳朝嘉其功,冊封她為“石龍郡太夫人”;
公元589年,隋滅陳,嶺南數郡共舉冼夫人為主,尊為“聖母”,並力勸獨立,以保境安民。隋大軍到了嶺南邊境,因畏懼冼太夫人,逡巡遙望,不敢進犯,乃遣使者示以陳後主遺書和她所贈陳後主信物“扶南犀杖”。冼太夫人在確知陳亡後,召集首領數千人“盡日慟哭”。歸順了隋朝後,楊堅感其顧全局、識大義,冊封她為“宋康郡夫人”;
公元590年,冼夫人以七十高齡出征,平番禺王仲宣之亂,全面安定了嶺南地區,楊堅異其功,冊封為“譙國夫人”,授六州兵馬權。
冼夫人生逢亂世,歷經梁、陳、隋三朝近八十年,其軍事、政法活動橫跨南越十餘州,作為南越首領,擁有自己龐大的武裝力量,並且深得民心,完全具備割據稱雄的條件,但她卻能完全地順應人民的要求與願望,始終致力於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她一生不遺餘力地協助朝延剪除地方割據勢力,事國以忠,親民以德,行政以仁,治兵以義,恩播百越,威震南天。說是“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毫不為過。
公元615年追隨同郡人操師乞起事反隋,占據鄱陽郡城。
同年十月,操師乞稱元興王,年號“天成”。次年,攻下浮梁、彭澤和江西重鎮豫章郡(今南昌)。
楊廣大為震驚,令治書侍御史劉子翊率兵前來鎮壓。
劉子翊乃彭城人,曾任南朝蕭梁的殿中將軍,熟讀兵書,身經百戰。奉詔後引兵與操師乞決戰於豫章城外。
操師乞急於求勝,兩軍列陣後,一馬當先,直衝敵陣。
劉子翊陣法通曉,軍容嚴瑾,連接壓制住對方的數輪衝鋒後,開始還擊,一時萬箭齊發,操師乞部傷亡極大,其本人也被射落身亡。
關鍵時刻,幸得林士弘挺身而出,帶領部隊繼續奮勇拒敵,堅定了軍心。
一場混戰之後,兩軍各自收軍。
當是時也,劉子翊所部為隋朝在江南最富於戰鬥力的隊伍之一,林士弘與之僵持了十幾天後,及時調整了戰略部署,兵分兩路,從陸地上作正面防禦,牽制敵人;另調水軍於水路出擊,爭取一舉殲敵。
616年11月,兩軍在鄱陽湖展開第二次決戰。林士弘所率水軍多生長於江湖沿岸,得地理之利,熟習水性,經過一陣猛攻,將隋軍打得大敗,當場擊斃了劉子翊。
於是,林士弘軍威大振,隊伍迅速發展到十餘萬人。
616年12月壬辰,林士弘在豫章稱帝,國號“楚”,年號“太平”。
617年,林士弘任大將王戎為司空,率部攻打九江、臨川、南康、宜春等郡,楚軍所到之處,各地豪俊之士紛紛歸附,革命之火以燎原之勢燒遍了現在的江西全省之地。
同年,林士弘派兵攻打南海各郡(今廣東地),一路勢如破竹,朝廷官吏望風而逃。“北至九江、南洎番禺(今廣州),悉有其地”。
楚國到達了全盛。
這時候的林士弘是幸福的,直到一個人的出現。
這個人姓張,名善安,兗州(今濟寧、泰安、鄒城間地方)人。
張善安既不善良,也不安分,根據朝廷的刑事檔案記錄,此人十七歲時,就有過殺人犯罪行為,後來亡命江湖,混跡於孟讓的隊伍中。
孟讓被王世充鎮壓後,張善安召集得散卒八百餘人,襲破廬江,前來歸附林士弘。
因為彼此間還不是很熟,林士弘命張善安率舊部駐紮在距豫章不遠的南塘下。
“現在就同居?太快了吧?對不起,我還不大適應,先保持一段距離看看吧。”——這是林士弘的想法。
可是,張善安並不這麼認為。
“這姓林的這樣提防我,戒備我,總有一天會殺了我。”——這是張善安的想法。
所以,林士弘和張善安的結合,一開始就有了隱患。
張善安有了想法後,就開始準備採取行動了。
南塘下與大江相通,張善安悄悄地派出舟師掩至豫章城外,向義軍發起突然襲擊。
林士弘萬未料到張善安如此狠毒,瘁不及防,城陷,被迫遠走南康。
根基一失,楚軍傷筋動骨,元氣大損。
此後,林士弘又退保餘干,在餘干築城三座。
618年四月,林士弘派人招撫交趾太守丘和,未遂;同期,又派兵進攻始安郡,無功而返。
就在這內外交困之時,漢陽太守馮盎以蒼梧、高涼、珠崖、番禺之地歸附於林士弘。
這馮盎亦也隋唐年間的一大英雄。
他有一個來頭極其生猛英雄的祖母——冼夫人、嶺南聖母。
這個冼夫人,曾被周恩來總理譽之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下面特意插播一小段關於愛國英雄洗夫人的簡要史略:
冼夫人,名英,二十多歲時,力請梁朝於海南置崖州,使自漢元帝時起脫離大陸656年的海南島不再孤懸海外,越走越遠,重新回歸中央政權的統治,並教化民眾,傳播文化與技術,改變海南現有的部族割據、互相殘殺、茹毛飲血的原始落後局面,使海南社會得到了安定和經濟得到了發展;
公元511年,冼太夫人協助陳霸先擒殺暗通侯景以謀反的高州刺史李遷仕,封“保護侯夫人”;
公元558年,嶺南大亂,冼夫人勸服百越,平廣州刺史歐陽紇之叛,陳朝嘉其功,冊封她為“石龍郡太夫人”;
公元589年,隋滅陳,嶺南數郡共舉冼夫人為主,尊為“聖母”,並力勸獨立,以保境安民。隋大軍到了嶺南邊境,因畏懼冼太夫人,逡巡遙望,不敢進犯,乃遣使者示以陳後主遺書和她所贈陳後主信物“扶南犀杖”。冼太夫人在確知陳亡後,召集首領數千人“盡日慟哭”。歸順了隋朝後,楊堅感其顧全局、識大義,冊封她為“宋康郡夫人”;
公元590年,冼夫人以七十高齡出征,平番禺王仲宣之亂,全面安定了嶺南地區,楊堅異其功,冊封為“譙國夫人”,授六州兵馬權。
冼夫人生逢亂世,歷經梁、陳、隋三朝近八十年,其軍事、政法活動橫跨南越十餘州,作為南越首領,擁有自己龐大的武裝力量,並且深得民心,完全具備割據稱雄的條件,但她卻能完全地順應人民的要求與願望,始終致力於國家的統一和民族團結,她一生不遺餘力地協助朝延剪除地方割據勢力,事國以忠,親民以德,行政以仁,治兵以義,恩播百越,威震南天。說是“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毫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