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你說吧。”
“就是環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杜原簡單複述了一下他和冷淮在路上的討論。
阿古旺先是認真地聽著,漸漸地他的眉毛緊緊地皺在了一起,“我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是,非洲是人類的搖籃,但這個搖籃實在是太舒適了,以至於當孩子需要長大的時候,搖籃卻變成了某種桎梏。”
杜原想了想,“可以這麼理解。”
“你是在告訴我,因為我們的祖先安於這片舒適的人間樂園,不思進步,所以才導致了後來的落後?非洲黑人幾百年的悲慘命運是自己的懶惰和愚昧造成的嗎?”阿古旺的聲音變得有些尖厲,牙齒在火光的映照下白得刺眼。
杜原鎮定地直視對方,沒有退縮,“我承認非洲黑人的近代史十分悲慘,我們無比同情你們曾經的遭遇。但是,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你指什麼?”阿古旺咄咄逼人地問。
“如果你換個角度看就會發現,其實走出搖籃的過程更是無比坎坷和悲慘。人類走出非洲可不止最後這一次,元謀人、爪哇人、北京猿人……現代遺傳學證據表明他們都來自非洲。”
阿古旺若有所悟地低下頭。
杜原接著說:”但是他們現在又在哪裡呢?他們都是失敗者。現在世界上的幾十億人當中,沒有一個是他們的後代,他們全部滅絕了。從結果來看,當初他們走出搖籃的決定其實是錯誤的。如果要說成功,也只有七萬年前這最後的一次。但是,最後這一次真的就能算是成功了嗎?七萬年,在地球歷史上不過就是一眨眼的時間。要知道,北京猿人大約在七十萬年前走出非洲,在周口店地區生活了將近五十萬年。如果按時間來算,北京猿人豈不是遠比現代人成功得多?但是,他們最後卻徹底滅絕了。”
“你說得我都糊塗了,呃,我有些糊塗了。”阿古旺似乎想反駁,但卻找不准論點,“是啊,成功者和失敗者該怎麼評判呢?在非洲,我常常看到旱季的水塘邊圍滿了饑渴難耐的動物,每一滴水都需要拼死爭奪。競爭的成功者留在了水塘邊,失敗者只能帶著傷口黯然離去,其中的大多數會倒斃路途,不過也有少數能夠找到新的水源而得以倖存。但是,有的年份水塘會徹底乾涸,那些成功留下來的動物這時候再想尋找新水源卻已經來不及了,最後只能成為草原上的屍骸。”阿古旺的神色變得有些迷惘,“讓我想明白,唉,誰能想明白呢。”阿古旺口裡就這麼一直念叨著,然後自顧自地躺到床上,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一行人起來就開始趕路。按照阿古旺的說法,那地方在幾十公里之外,而且他很久沒去過了,到時候可能還要費點兒力找找。昨天晚上討論的問題他似乎都忘記了,阿古旺不提起,杜源和冷淮自然不會再刺激他。
阿古旺的記憶還算可靠,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他很肯定地停在了一處峽谷邊上,這似乎是很早的一處礦場。看到眼前的景象,杜原只想到了一個詞:壁立千仞。
他們又花了不少的時間慢慢下行,漸漸到達了接近底部的位置。由於礦場廢棄已久,一些生命頑強的植物已經在絕壁上生根,偶爾有蜥蜴之類的小動物冷不丁從身邊竄過。
“這裡基本上是軟錳礦。”阿古旺解釋說,“一般的石花倒是偶爾見到,但你們要找的那種岩石只在礦場中下部的位置發現過,很少見。”阿古旺指著斜上方的一角,“喏,就是那裡。不過我看也就是紋路奇怪一點,應該算不上珍貴吧。”
冷淮點點頭,“我們需要它來做教學用。”
“你們看是不是這個?”嚮導突然在不遠處喊了一聲。他站的地方要低上七八米,已經是礦坑真正的底部了,他大概是跑到那裡去方便的。
冷淮和杜原跟過去,嚮導指著最下面一塊嵌在石壁上的突起物說:”我覺得有點兒像……”杜原用地質錘輕輕敲下一塊,和冷淮拿出放大鏡分別觀察了一下,然後抬眼望著對方。這種眼神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困惑。嚮導發現的這塊礦石當中有明顯的條狀結構,同七節化石很相似。雖然僅憑簡單的野外設備還難以判斷它所屬的門類,但從形態看,它應該也是某種生命的遺蹟。但是,這又該怎麼解釋呢?礦山被切割得很規整,可以清晰地看到岩層的走向。雖然到處都有起伏的褶皺,但是這一片的地質分層卻相當明晰。換言之,如果阿古旺沒有記錯,發現七節化石的地質年代是震旦紀晚期,距今約七點五億年,而從那個位置再深七八米之下,按照粗略的估算還可能早兩到三億年,那豈不是在距今十億年前就曾經出現了這麼複雜的生命!
阿古旺有些意外,“這裡也有?”他四處仔細搜尋,過了半天折回來說,“沒見到其他的了。不過我記得當年那個中國人也曾經下到過這裡,帶走了不少樣本。”
像是一道閃電划過,杜原剎那間明白了——當年江哲心帶走的不僅僅是震旦紀化石,還包括其他各個地層里的標本。也就是說,江哲心有意識地搜尋了各個地質年代的樣本,然後用他自己的辦法分析組織所有的線索,找出它們之間難以捉摸的關係。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江哲心會收集那麼多的化石標本,實際上,這些不起眼的石頭就是他主要的研究素材。在 SKA 誕生之前,江哲心能獲得的直接觀測數據極其有限,他的研究一定充滿了困難,就如同愛因斯坦創製廣義相對論時,也因為沒有什麼可依靠的實驗數據而備嘗艱辛。
“就是環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杜原簡單複述了一下他和冷淮在路上的討論。
阿古旺先是認真地聽著,漸漸地他的眉毛緊緊地皺在了一起,“我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是,非洲是人類的搖籃,但這個搖籃實在是太舒適了,以至於當孩子需要長大的時候,搖籃卻變成了某種桎梏。”
杜原想了想,“可以這麼理解。”
“你是在告訴我,因為我們的祖先安於這片舒適的人間樂園,不思進步,所以才導致了後來的落後?非洲黑人幾百年的悲慘命運是自己的懶惰和愚昧造成的嗎?”阿古旺的聲音變得有些尖厲,牙齒在火光的映照下白得刺眼。
杜原鎮定地直視對方,沒有退縮,“我承認非洲黑人的近代史十分悲慘,我們無比同情你們曾經的遭遇。但是,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你指什麼?”阿古旺咄咄逼人地問。
“如果你換個角度看就會發現,其實走出搖籃的過程更是無比坎坷和悲慘。人類走出非洲可不止最後這一次,元謀人、爪哇人、北京猿人……現代遺傳學證據表明他們都來自非洲。”
阿古旺若有所悟地低下頭。
杜原接著說:”但是他們現在又在哪裡呢?他們都是失敗者。現在世界上的幾十億人當中,沒有一個是他們的後代,他們全部滅絕了。從結果來看,當初他們走出搖籃的決定其實是錯誤的。如果要說成功,也只有七萬年前這最後的一次。但是,最後這一次真的就能算是成功了嗎?七萬年,在地球歷史上不過就是一眨眼的時間。要知道,北京猿人大約在七十萬年前走出非洲,在周口店地區生活了將近五十萬年。如果按時間來算,北京猿人豈不是遠比現代人成功得多?但是,他們最後卻徹底滅絕了。”
“你說得我都糊塗了,呃,我有些糊塗了。”阿古旺似乎想反駁,但卻找不准論點,“是啊,成功者和失敗者該怎麼評判呢?在非洲,我常常看到旱季的水塘邊圍滿了饑渴難耐的動物,每一滴水都需要拼死爭奪。競爭的成功者留在了水塘邊,失敗者只能帶著傷口黯然離去,其中的大多數會倒斃路途,不過也有少數能夠找到新的水源而得以倖存。但是,有的年份水塘會徹底乾涸,那些成功留下來的動物這時候再想尋找新水源卻已經來不及了,最後只能成為草原上的屍骸。”阿古旺的神色變得有些迷惘,“讓我想明白,唉,誰能想明白呢。”阿古旺口裡就這麼一直念叨著,然後自顧自地躺到床上,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一行人起來就開始趕路。按照阿古旺的說法,那地方在幾十公里之外,而且他很久沒去過了,到時候可能還要費點兒力找找。昨天晚上討論的問題他似乎都忘記了,阿古旺不提起,杜源和冷淮自然不會再刺激他。
阿古旺的記憶還算可靠,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他很肯定地停在了一處峽谷邊上,這似乎是很早的一處礦場。看到眼前的景象,杜原只想到了一個詞:壁立千仞。
他們又花了不少的時間慢慢下行,漸漸到達了接近底部的位置。由於礦場廢棄已久,一些生命頑強的植物已經在絕壁上生根,偶爾有蜥蜴之類的小動物冷不丁從身邊竄過。
“這裡基本上是軟錳礦。”阿古旺解釋說,“一般的石花倒是偶爾見到,但你們要找的那種岩石只在礦場中下部的位置發現過,很少見。”阿古旺指著斜上方的一角,“喏,就是那裡。不過我看也就是紋路奇怪一點,應該算不上珍貴吧。”
冷淮點點頭,“我們需要它來做教學用。”
“你們看是不是這個?”嚮導突然在不遠處喊了一聲。他站的地方要低上七八米,已經是礦坑真正的底部了,他大概是跑到那裡去方便的。
冷淮和杜原跟過去,嚮導指著最下面一塊嵌在石壁上的突起物說:”我覺得有點兒像……”杜原用地質錘輕輕敲下一塊,和冷淮拿出放大鏡分別觀察了一下,然後抬眼望著對方。這種眼神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困惑。嚮導發現的這塊礦石當中有明顯的條狀結構,同七節化石很相似。雖然僅憑簡單的野外設備還難以判斷它所屬的門類,但從形態看,它應該也是某種生命的遺蹟。但是,這又該怎麼解釋呢?礦山被切割得很規整,可以清晰地看到岩層的走向。雖然到處都有起伏的褶皺,但是這一片的地質分層卻相當明晰。換言之,如果阿古旺沒有記錯,發現七節化石的地質年代是震旦紀晚期,距今約七點五億年,而從那個位置再深七八米之下,按照粗略的估算還可能早兩到三億年,那豈不是在距今十億年前就曾經出現了這麼複雜的生命!
阿古旺有些意外,“這裡也有?”他四處仔細搜尋,過了半天折回來說,“沒見到其他的了。不過我記得當年那個中國人也曾經下到過這裡,帶走了不少樣本。”
像是一道閃電划過,杜原剎那間明白了——當年江哲心帶走的不僅僅是震旦紀化石,還包括其他各個地層里的標本。也就是說,江哲心有意識地搜尋了各個地質年代的樣本,然後用他自己的辦法分析組織所有的線索,找出它們之間難以捉摸的關係。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江哲心會收集那麼多的化石標本,實際上,這些不起眼的石頭就是他主要的研究素材。在 SKA 誕生之前,江哲心能獲得的直接觀測數據極其有限,他的研究一定充滿了困難,就如同愛因斯坦創製廣義相對論時,也因為沒有什麼可依靠的實驗數據而備嘗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