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頁
次日清早,金兀朮、哈迷蚩、勿迷西上城樓察看,發現西門外旗幡招展,巡邏軍士往來穿梭,各營各帳刀槍林立,軍士如雲。再看北門外,依舊是前兩天那些宋軍帳篷,沒有增兵的跡象。放眼望去,朝野溝壑盡收眼底,沒有發現異常現象。
“看來天不亡我大金,軍師,你留下來守城,我和鐵先文郎元帥率兵突圍。北門外那些宋軍有我和鐵元帥對付綽綽有餘。”金兀朮滿不在乎的說道。
第四百五十四章:最後一戰(二)
話說金兀朮看了東南西北宋軍的守衛力量,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哈迷蚩見四狼主有輕敵的傾向,及時提醒道:“四狼主,小心駛得萬年船,北門外如此寧靜,小心其中有詐。宋軍軍師諸葛錦並非泛泛之輩,他不可能忽視了北大門。”
“有沒有埋伏都要試試,這是我唯一的選擇,只要突圍成功,我們就可以東山再起。”金兀朮說道。
哈迷蚩、勿迷西聽了,沒有再說什麼,他們不想在緊要關頭潑冷水。
金兀朮環城看了一遍,然後召集五萬精兵,鐵先文郎率兵一萬打頭陣,撒利虎率兵一萬作為二路,自率兩萬人馬做中軍,命令哈里斯率兵一萬殿後。安排妥當,放炮出城。
鐵先文郎出城之後遇到宋軍守將何鳳帶領一千多人攔住去路。兩人大戰一場,打了十多個回合,何鳳不敵,調轉馬頭敗走。宋軍見主帥跑了,無心戀戰,紛紛四散逃跑。鐵先文郎也不追趕,率兵一直向北,一路暢通無阻。撒利虎二路出城了,不見宋軍動靜,心中大喜,率領眾軍士向北追趕一路人馬。
金兀朮見前面兩隊人馬安全突圍,便放心大膽的率兵出城,哈里斯緊隨其後。四路人馬出城之後,哈迷蚩命令關閉城門,謹防宋軍趁虛而入。當金兀朮、哈里斯的人馬離城一箭之地,突然一隊宋軍吶喊著從西南方向殺來,為首的不是別人,而是高風、楊虹。金兀朮見宋軍早有埋伏,前面一定是條死路,於是領兵向東北方向撤退。正在此時,東南方向也殺出一支人馬,為首的卻是楊繼周、岳霆、岳霖等人。兩隊人馬合兵一處截斷金兀朮的歸路。
金兀朮做夢也沒想到,宋軍中幾個最厲害的角色居然從背後殺來斷其後路。進城已是不可能的,他只有向北突圍,碰碰運氣。哈里斯和金兀朮合兵一處,三萬人馬像喪家之犬倉惶向北,走了大約兩里地,只見鐵先文郎、撒利虎正在前面與宋軍交戰,雙方混站在一起。打得難捨難分。金兀朮、哈里斯見了,催馬上前投入戰鬥。
突然,鼓角聲四起,東南西北湧現出無數的宋軍,有的打著岳家軍旗號,有的打著新岳家軍旗號。宋軍吶喊著從四面八方席捲過來。“活捉金兀朮。討還血債。”有人大聲喊道。三軍將士聽了,齊聲吶喊。
金兀朮聽到震天動地的吶喊聲,昏天黑地的廝殺聲,急得就像熱鍋里的螞蟻團團轉,他走向哪裡都是死胡同。“兲不佑我!兲不佑我!”金兀朮無計可施,只好拼死突圍。他和鐵先文郎、撒利虎、哈里斯走到一塊,命令道:“不惜一切代價。向北突圍,不成功,便成仁。”鐵先文郎、撒利虎、哈里斯異口同聲道:“四狼主放心,我的拼死保護狼主突圍。”
“不必了,還是大家自保吧!突出一個是一個,記住,無論是誰活著離開,都要協助軍師保住大金百年基業。否則。本王死不瞑目。去吧!大家各自突圍,不要管我。王子鵬要捉拿的是我,不是你們,大家不要做無謂的犧牲。”金兀朮說道,說罷一馬衝出,來到土坡之上大聲喊道:“王子鵬,你出來!你我是幾十年的老對手。今日我們倆就在這裡做個了結,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王子鵬聽了聲音就知道是金兀朮,他看了看金兀朮手拿金雀斧坐在馬上那副摸樣,威風不減當年。既然金兀朮點名道姓要他出來。他只好奉陪到底。
“金兀朮,死到臨頭了,還有何話說?當年自恃年輕力盛、兵強馬壯,侵我疆土,屠我百姓,耀武揚威,不可一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該輪到我大宋逞威風的時候了。金兀朮,你如今是窮途末路了,還不束手就擒隨我去見大宋皇帝,當面謝罪?。”王子鵬拍馬上前,和金兀朮面對面站著,正氣凜然的說道。
金兀朮看到王子鵬,就好像看到了岳飛,腦海里掠過了一幕幕奇怪的場面,不是在人間,好像在天上,他也弄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傳說中的大鵬神和赤須龍之戰都是真的?岳飛是大鵬轉世,而他卻是赤須龍重生。他們倆是天生的對頭,可是王子鵬又怎麼會是大鵬神?他只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豈能相提並論?金兀朮思來想去總是弄不明白。“難道我真正的對頭不是岳飛,而是王子鵬?難道這一切都是天意?不可能!”金兀朮不相信這一切都是事實。不過當他第一眼看到王子鵬,就有一種不祥之感,他的一生註定要毀在王子鵬之手。
“王元帥,宋朝皇帝昏庸無能,害死你大哥和你侄兒,流放岳家滿門,這是天大的仇怨,你不替他們報仇,殺了狗皇帝,反而為他賣命,這是何苦?”金兀朮不解的問道。
“大丈夫處世,全大義而舍小節,國家乃天下人之家,沒有國哪有家?我大哥和侄兒雖然慘死,但那是奸相弄權,矇騙聖聰。當今皇上聰明睿智,愛才惜才。繼位以來,重用人才,勵精圖治,懲奸揚善,所做一切,受到天下萬民擁戴,他是個賢明君主,作為大宋子民應該為這樣的皇帝、這樣的朝廷效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金兀朮,你不要推卸責任,我大哥之死,罪魁禍首還是你,要不是你和秦檜蛇鼠一窩、狼狽為奸,我哥、我侄兒就不會慘死。廢話少說,納命來吧!”王子鵬說罷催馬上前迎戰金兀朮。金兀朮沒辦法,只好舉起金雀斧相迎。
“看來天不亡我大金,軍師,你留下來守城,我和鐵先文郎元帥率兵突圍。北門外那些宋軍有我和鐵元帥對付綽綽有餘。”金兀朮滿不在乎的說道。
第四百五十四章:最後一戰(二)
話說金兀朮看了東南西北宋軍的守衛力量,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哈迷蚩見四狼主有輕敵的傾向,及時提醒道:“四狼主,小心駛得萬年船,北門外如此寧靜,小心其中有詐。宋軍軍師諸葛錦並非泛泛之輩,他不可能忽視了北大門。”
“有沒有埋伏都要試試,這是我唯一的選擇,只要突圍成功,我們就可以東山再起。”金兀朮說道。
哈迷蚩、勿迷西聽了,沒有再說什麼,他們不想在緊要關頭潑冷水。
金兀朮環城看了一遍,然後召集五萬精兵,鐵先文郎率兵一萬打頭陣,撒利虎率兵一萬作為二路,自率兩萬人馬做中軍,命令哈里斯率兵一萬殿後。安排妥當,放炮出城。
鐵先文郎出城之後遇到宋軍守將何鳳帶領一千多人攔住去路。兩人大戰一場,打了十多個回合,何鳳不敵,調轉馬頭敗走。宋軍見主帥跑了,無心戀戰,紛紛四散逃跑。鐵先文郎也不追趕,率兵一直向北,一路暢通無阻。撒利虎二路出城了,不見宋軍動靜,心中大喜,率領眾軍士向北追趕一路人馬。
金兀朮見前面兩隊人馬安全突圍,便放心大膽的率兵出城,哈里斯緊隨其後。四路人馬出城之後,哈迷蚩命令關閉城門,謹防宋軍趁虛而入。當金兀朮、哈里斯的人馬離城一箭之地,突然一隊宋軍吶喊著從西南方向殺來,為首的不是別人,而是高風、楊虹。金兀朮見宋軍早有埋伏,前面一定是條死路,於是領兵向東北方向撤退。正在此時,東南方向也殺出一支人馬,為首的卻是楊繼周、岳霆、岳霖等人。兩隊人馬合兵一處截斷金兀朮的歸路。
金兀朮做夢也沒想到,宋軍中幾個最厲害的角色居然從背後殺來斷其後路。進城已是不可能的,他只有向北突圍,碰碰運氣。哈里斯和金兀朮合兵一處,三萬人馬像喪家之犬倉惶向北,走了大約兩里地,只見鐵先文郎、撒利虎正在前面與宋軍交戰,雙方混站在一起。打得難捨難分。金兀朮、哈里斯見了,催馬上前投入戰鬥。
突然,鼓角聲四起,東南西北湧現出無數的宋軍,有的打著岳家軍旗號,有的打著新岳家軍旗號。宋軍吶喊著從四面八方席捲過來。“活捉金兀朮。討還血債。”有人大聲喊道。三軍將士聽了,齊聲吶喊。
金兀朮聽到震天動地的吶喊聲,昏天黑地的廝殺聲,急得就像熱鍋里的螞蟻團團轉,他走向哪裡都是死胡同。“兲不佑我!兲不佑我!”金兀朮無計可施,只好拼死突圍。他和鐵先文郎、撒利虎、哈里斯走到一塊,命令道:“不惜一切代價。向北突圍,不成功,便成仁。”鐵先文郎、撒利虎、哈里斯異口同聲道:“四狼主放心,我的拼死保護狼主突圍。”
“不必了,還是大家自保吧!突出一個是一個,記住,無論是誰活著離開,都要協助軍師保住大金百年基業。否則。本王死不瞑目。去吧!大家各自突圍,不要管我。王子鵬要捉拿的是我,不是你們,大家不要做無謂的犧牲。”金兀朮說道,說罷一馬衝出,來到土坡之上大聲喊道:“王子鵬,你出來!你我是幾十年的老對手。今日我們倆就在這裡做個了結,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王子鵬聽了聲音就知道是金兀朮,他看了看金兀朮手拿金雀斧坐在馬上那副摸樣,威風不減當年。既然金兀朮點名道姓要他出來。他只好奉陪到底。
“金兀朮,死到臨頭了,還有何話說?當年自恃年輕力盛、兵強馬壯,侵我疆土,屠我百姓,耀武揚威,不可一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該輪到我大宋逞威風的時候了。金兀朮,你如今是窮途末路了,還不束手就擒隨我去見大宋皇帝,當面謝罪?。”王子鵬拍馬上前,和金兀朮面對面站著,正氣凜然的說道。
金兀朮看到王子鵬,就好像看到了岳飛,腦海里掠過了一幕幕奇怪的場面,不是在人間,好像在天上,他也弄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難道傳說中的大鵬神和赤須龍之戰都是真的?岳飛是大鵬轉世,而他卻是赤須龍重生。他們倆是天生的對頭,可是王子鵬又怎麼會是大鵬神?他只不過是一個凡夫俗子,豈能相提並論?金兀朮思來想去總是弄不明白。“難道我真正的對頭不是岳飛,而是王子鵬?難道這一切都是天意?不可能!”金兀朮不相信這一切都是事實。不過當他第一眼看到王子鵬,就有一種不祥之感,他的一生註定要毀在王子鵬之手。
“王元帥,宋朝皇帝昏庸無能,害死你大哥和你侄兒,流放岳家滿門,這是天大的仇怨,你不替他們報仇,殺了狗皇帝,反而為他賣命,這是何苦?”金兀朮不解的問道。
“大丈夫處世,全大義而舍小節,國家乃天下人之家,沒有國哪有家?我大哥和侄兒雖然慘死,但那是奸相弄權,矇騙聖聰。當今皇上聰明睿智,愛才惜才。繼位以來,重用人才,勵精圖治,懲奸揚善,所做一切,受到天下萬民擁戴,他是個賢明君主,作為大宋子民應該為這樣的皇帝、這樣的朝廷效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金兀朮,你不要推卸責任,我大哥之死,罪魁禍首還是你,要不是你和秦檜蛇鼠一窩、狼狽為奸,我哥、我侄兒就不會慘死。廢話少說,納命來吧!”王子鵬說罷催馬上前迎戰金兀朮。金兀朮沒辦法,只好舉起金雀斧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