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大軍散開,各種攻城器械逐步運至了城下,將燕山府牢牢的給圍困了起來,烏雲布滿了天空,大戰隨時拉開序幕,而這時的燕山府城中,早已是亂作了一團。

  正文 第七百三十章 劍指河間

  時間進入十月之後,北方的氣溫便開始急劇下降,軍攻城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一旦在大雪封路之前,還拿不下燕山府的話,那麼他們便會和去年冬天的金國圍攻遼陽府一般,陷入到進退兩難的境地之中,大軍只能退守薊州城,那可不是徐毅所想的事情。

  於是隨著大軍將燕山府包圍之後,徐毅便立即命李波等諸將開始了攻城,令他們務必要在大雪之前,進駐燕山府之中,而這個時候,迎春親自押送著一些糧秣輜重從大定府趕來,為徐毅的大軍勞軍,頓時令軍中士氣大增。

  將士們看到大王妃都親自來犒勞他們,哪兒還會惜命不前呀!於是燕山府攻防戰隨著迎春的到來,也正式開始打響。

  其實別看伏波軍打得如此順利,但是徐毅卻知道,其實局勢並沒有外人看的那麼樂觀,現在雖然他的靖海國有了這麼多地盤,但是整個遼東加上中京道一帶,也就是有一百多萬人口,即便是加上流求島上這些年收攏起來的二十多萬人,靖海國實際控制的人口也不會超出二百萬。

  而靖海國的軍隊,卻足足就擴充到了空前的二十餘萬人,平均不到十個人養活一個當兵的,即便他前些年儲備了大批財富,但是也經不起這麼多大軍如此的消耗,幸好他的大軍一直一來打的很順利,大多數時候,是靠得以軍就食,從敵人手中奪去各種物資,以充軍用,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估計他單憑一個流求島的支持,早就宣告破產大吉了!

  眼下又到了冬季,單單是軍隊的冬裝和靴子解決起來,便十分吃力,要不是在大定府和遼陽府兩城之中獲取了大批物資的話,今年冬天這麼多兵馬如何越冬恐怕都成問題,幸好是迎春及時在這個時候,將大批冬裝運至了燕山府,如果不然的話,幾天下來,他的大軍便會被凍傷無數。

  而迎春也看出了徐毅的窘迫,在軍中犒賞了三軍之後,沒有在這裡耽擱,而是辭別了徐毅,出海南下回流求島,親自在流求島督辦各種軍需的生產,讓徐毅頗為感激,大嘆自己這輩子有幸娶了一個如此賢明地妻子,而他那幾個孩子,也都是南方出生的,在北方有些不適應這邊的天氣,這一次也隨著迎春一起返回了流求島去,畢竟在那裡,才是徐毅最放心的地方。

  而這一次徐毅來攻燕山府,金兀朮也在燕山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薊州兵敗之後,兀朮領兵逃回燕山府之後,便立即強征燕山府民壯,大肆在城內外修築工事,整備器甲以及趕製各種御守之物,當徐毅率軍攻到了燕山府城外的時候,這裡早已變成了一個堡壘一般的堅城。

  如此一來,給伏波軍的攻城造成了很大地困難,單是清除城外的金軍,他們便足足用了五六天地時間,這還是在象軍的配合下才完成的,而象軍這支奇兵至此也在北方呆不下去了,在完成了對燕山府城外金軍的清除之後,一路走到了平州海邊,在那裡登船,回了流求島。

  為了攻下燕山府,徐毅令工匠營的工匠們在燕山府城外大批趕製各種攻城器械,單是配重式發石車,便一口氣造了六七百架,還有各種雲梯、頭車、壕車、衝車等物,源源不斷地被工匠營趕製出來,投入到了燕山府的攻城戰之中。

  而這一次金兀朮也發了狠。似乎是要誓於燕山府共存亡了一般。親自在城上巡視督戰。一次次地將伏波軍地進攻打退。

  伏波軍雖然擁有火炮這樣地犀利火器。但是當面對如此堅城地時候。這種火炮還是有些威力不足。加上區區數十門火炮。除了集中使用之外能對城牆產生一些威脅。如果分散地話。最多也就是在城牆上打出一個坑就不錯了。何況他們在經過薊州之戰後。彈藥消耗了不少。根本不足以憑藉火炮。便轟開燕山府地城牆。

  所以李波總結了歷來對火炮應用地經驗之後。將火炮盡數集中在了城東門附近。並且在火炮陣地前面布設下了三百多架重型投石機。以投石機為主。火炮為輔日夜不停地對燕山府城東側地城牆開始進行轟擊。

  巨大地石塊在過百人地操作下。用巨型投石機一塊塊地丟到了燕山府城牆上。每塊巨石落下。都在城牆上留下一個巨大地深坑。威力絲毫不比雷公炮要小多少。一些石塊直接落入了城中。凡是被石塊碰到。城中地房屋無不當即便房倒屋塌。更別說人被砸中了。只要挨上。便被砸成了一堆血肉。

  金兀朮站在城牆上。感受著腳下不斷傳來地劇烈震動。嘴裡面苦地如同吃了黃連一般。想當初他跟著宗望打到汴梁城地時候。那是何等地威風呀!投石機他們當初也沒少使用。那時候怎麼也沒有想到。今天居然會翻了過來。他自己卻成了瓮中之鱉。在燕山府城中遭這樣地攻擊。

  可是他現在已經別無選擇。只能固守燕山府。期待著大雪將臨。到時候伏波軍受不了凍地話。只有退兵一途。如若不然地話。那麼他便只有逃往大同府一途了!

  仗打到這種地步,金兀朮真的有些絕望了,燕山府說起來是一個大城,但是當初他們金人將燕山府打下來的時候,依照海上之盟的約定,要歸還給大宋,所以金國耍了個滑頭,在攻下燕山府的時候,在城中大肆劫掠了一番之後,還將城中的百姓盡數北遷到了中京道和臨潢府一帶,最後只給了大宋一座空蕩蕩的燕山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