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機械大隊榮獲個人三等功的是我隊的韋敬副隊長與一名汽車隊的司機。獲得的獎品有三等功獎章一枚,證書一本,工資連升兩級。
其餘參戰人員均獲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頒發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紀念章一枚,印有兩朵木棉花圖案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紀念文字的枕巾兩條。
當這兩樣東西送到我手裡的時候已是六月份,那時我早已在新的工地為祖國再獻熱血與青春了。那個年代說的是奉獻精神,物質獎勵人們並不太看重,能得到這兩樣獎品心裡就很滿足了。我對這些有著極其重要紀念意義的紀念品不懂得珍惜,枕巾拿來用了,真可惜。紀念章還保存著,這是為祖國奉獻熱血與青春換來的,這是我一生的榮譽,是戰爭年代最有代表性的禮物,我會永遠保存下去,永遠永遠。
對越自衛反擊戰到此可說是已經結束,以後中越雙方主要是圍繞著邊境沿線展開的領土爭奪。隨後記載的是下一階段的邊境保衛戰,有興趣的朋友請繼續往下看。
正文 第十三章 龍州之行二、三事
詩曰:軍令如山不容辭,披荊斬棘駕鐵騎。
父老鄉親何日聚?舉杯歡歌慶功時。
回到南寧已是四月中旬,在“0七八五工程”呆了八個月,眾所周知,由於那裡食物極度貧乏供不應求,人們經常飢一餐飽一餐的。當初我去的時候體重是五十四公斤,回到南寧的時候是四十六公斤,足足少了八公斤,人瘦得整整小了一圈。
第二天早上去食堂買早餐,路上碰到同隊的余麗康,我遠遠就與她打招呼:“嗨!亞麗,你好!”聽到有人與她招呼,她睜大眼睛奇怪地看著我不吭一聲,一直等我走到她面前還沒認出是誰。
等我再次笑著對她問好時才驚叫一聲:“哎呀我的媽,原來是周家生呀,怎麼瘦成這個樣子了?你不叫我還真不敢認呢。”
“餓”是什麼滋味大家可能想像不出,看看我接連十幾天的食譜大家就會明白了。每天早餐是四個大肉包,(每個包子二兩糧票),四兩豬肉米粉,(沒去“0七八五工程”前早餐二個肉包加二兩米粉就足夠了)。中晚餐都是一斤米飯加三份菜,(這樣的食量是平時每餐的兩倍多)。
相鄰而住的周文強看到我每天買這麼多東西回來感到很奇怪,問道:“這幾天看到你每天都打這麼多飯菜,是不是有朋友來了?”
當得到我的回答說是自己吃時他怎麼也不相信,跟著入到房間看看我說的是不是真話,看到我風捲殘雲將東西一掃而光的時候,他只能目瞪口呆地看著。呵呵,不知這樣算不算是餓鬼現世。
從“0七八五工程”回到南寧後首先要將鏟運機送到修理車間保修,每天必須親自到車間看看修理的結果,聽聽修理師傅的提出的建議,需要更換的材料還必須親自到材料庫領取,就這樣跑前跑後花了二十多天總算將機械設備修整一新。
自從一九七五年離家已經整整四年沒有回去看過父母了,本來計劃趁這次休整時間偷空回一次家,沒想到又接到上前線的通知。
五月中旬,鏟運機剛修理完畢還沒等人喘過一口氣,五隊黨委又給我與張立忠發來馬上去工地的通知書,這一次去的是龍州縣下凍大橋工地。龍州縣水口公社下凍大橋工地大橋已經建成,引橋填土工程急需鏟運機,機械大隊黨委經研究決定派三十七號鏟運機到那邊去。
當時戰爭的硝煙才剛剛散去,戰爭狀態還沒有完全消失,中越雙方軍隊還常有一些零星的武裝衝突發生,龍州邊境沿線一帶屬於非常敏感的地區,時不時會傳來雙方武裝衝突的消息。當時在那一帶駐守的部隊相當多,我們的住地與解放軍某部的一個工兵營舟橋連相鄰,(下凍大橋還沒有通車,為了保障部隊的後勤保障與調動,舟橋連在河邊搭架了一座浮橋讓車輛與人員通行),離駐地不遠處就是某師的師部。
下凍大橋的修築是在解放軍部隊的嚴密保護下進行的,雖然時不時傳來越南特工人員在附近某處進行破壞活動的消息,但總的來說在這裡工作讓人有一種很安全的感覺。在這裡還有一個不錯的條件,每個星期六晚上師部都會為部隊官兵放一場或二場電影,附近村莊的老百姓和工地上的人員也可以去那裡觀看,看電影對於長年累月在野外生活與作業的人們來說真是一個難以得到的享受呀。
下凍地區屬丘陵地帶,放眼看去高高低低的山丘中間夾帶著大片大片的水田與甘蔗地,這裡是廣西主要的甘蔗產糖區,鄉村與鄉村之間公路密布,交通十分便利。由於戰爭的硝煙才剛剛散去,食品疏菜供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下凍圩三日一集,農民們的商品貿易還是比較繁榮熱鬧,因此我們常到集市上買些魚肉蛋之類的食物來改善一下生活,生活自然要比在桐棉公社那裡好得多了。
我們的每天的工作都是推土,鏟土填方之類的機械作業,既單調無趣又枯燥乏味,想想也確實沒有什麼好寫的,還是寫寫生活方面的小事吧。生活上的小插曲很多,五彩繽紛的生活就是由無數的小事情堆積而成的,人生之路走過了幾十年之後,驀然回首也能讓人開心一笑。
我們到了下凍工地一個星期左右,機械五隊的女推土機手余麗康和練飛鳳也來到了這個工地。她們到來的時候已是黃昏時光,為我們做飯的當地人早就下班各自回家了,工地的食堂關門閉戶人去室空什麼能吃的東西都沒留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食堂沒飯吃總不能讓她們餓著肚子過一夜吧,可是用什麼來招待她們倒是一個難題,因為我與張立忠唯一能拿來充飢的食品只有幾包從南寧帶來的波紋面,清水煮白面?用這東西來招待朋友總顯得太寒酸了吧。我將這事與張立忠一說,他略一思考就笑了:“這也算難題?哈、哈、哈,放著現成的好東西怎麼會沒有呢,等下我自有辦法。”
其餘參戰人員均獲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頒發的對越自衛反擊戰紀念章一枚,印有兩朵木棉花圖案和對越自衛反擊戰紀念文字的枕巾兩條。
當這兩樣東西送到我手裡的時候已是六月份,那時我早已在新的工地為祖國再獻熱血與青春了。那個年代說的是奉獻精神,物質獎勵人們並不太看重,能得到這兩樣獎品心裡就很滿足了。我對這些有著極其重要紀念意義的紀念品不懂得珍惜,枕巾拿來用了,真可惜。紀念章還保存著,這是為祖國奉獻熱血與青春換來的,這是我一生的榮譽,是戰爭年代最有代表性的禮物,我會永遠保存下去,永遠永遠。
對越自衛反擊戰到此可說是已經結束,以後中越雙方主要是圍繞著邊境沿線展開的領土爭奪。隨後記載的是下一階段的邊境保衛戰,有興趣的朋友請繼續往下看。
正文 第十三章 龍州之行二、三事
詩曰:軍令如山不容辭,披荊斬棘駕鐵騎。
父老鄉親何日聚?舉杯歡歌慶功時。
回到南寧已是四月中旬,在“0七八五工程”呆了八個月,眾所周知,由於那裡食物極度貧乏供不應求,人們經常飢一餐飽一餐的。當初我去的時候體重是五十四公斤,回到南寧的時候是四十六公斤,足足少了八公斤,人瘦得整整小了一圈。
第二天早上去食堂買早餐,路上碰到同隊的余麗康,我遠遠就與她打招呼:“嗨!亞麗,你好!”聽到有人與她招呼,她睜大眼睛奇怪地看著我不吭一聲,一直等我走到她面前還沒認出是誰。
等我再次笑著對她問好時才驚叫一聲:“哎呀我的媽,原來是周家生呀,怎麼瘦成這個樣子了?你不叫我還真不敢認呢。”
“餓”是什麼滋味大家可能想像不出,看看我接連十幾天的食譜大家就會明白了。每天早餐是四個大肉包,(每個包子二兩糧票),四兩豬肉米粉,(沒去“0七八五工程”前早餐二個肉包加二兩米粉就足夠了)。中晚餐都是一斤米飯加三份菜,(這樣的食量是平時每餐的兩倍多)。
相鄰而住的周文強看到我每天買這麼多東西回來感到很奇怪,問道:“這幾天看到你每天都打這麼多飯菜,是不是有朋友來了?”
當得到我的回答說是自己吃時他怎麼也不相信,跟著入到房間看看我說的是不是真話,看到我風捲殘雲將東西一掃而光的時候,他只能目瞪口呆地看著。呵呵,不知這樣算不算是餓鬼現世。
從“0七八五工程”回到南寧後首先要將鏟運機送到修理車間保修,每天必須親自到車間看看修理的結果,聽聽修理師傅的提出的建議,需要更換的材料還必須親自到材料庫領取,就這樣跑前跑後花了二十多天總算將機械設備修整一新。
自從一九七五年離家已經整整四年沒有回去看過父母了,本來計劃趁這次休整時間偷空回一次家,沒想到又接到上前線的通知。
五月中旬,鏟運機剛修理完畢還沒等人喘過一口氣,五隊黨委又給我與張立忠發來馬上去工地的通知書,這一次去的是龍州縣下凍大橋工地。龍州縣水口公社下凍大橋工地大橋已經建成,引橋填土工程急需鏟運機,機械大隊黨委經研究決定派三十七號鏟運機到那邊去。
當時戰爭的硝煙才剛剛散去,戰爭狀態還沒有完全消失,中越雙方軍隊還常有一些零星的武裝衝突發生,龍州邊境沿線一帶屬於非常敏感的地區,時不時會傳來雙方武裝衝突的消息。當時在那一帶駐守的部隊相當多,我們的住地與解放軍某部的一個工兵營舟橋連相鄰,(下凍大橋還沒有通車,為了保障部隊的後勤保障與調動,舟橋連在河邊搭架了一座浮橋讓車輛與人員通行),離駐地不遠處就是某師的師部。
下凍大橋的修築是在解放軍部隊的嚴密保護下進行的,雖然時不時傳來越南特工人員在附近某處進行破壞活動的消息,但總的來說在這裡工作讓人有一種很安全的感覺。在這裡還有一個不錯的條件,每個星期六晚上師部都會為部隊官兵放一場或二場電影,附近村莊的老百姓和工地上的人員也可以去那裡觀看,看電影對於長年累月在野外生活與作業的人們來說真是一個難以得到的享受呀。
下凍地區屬丘陵地帶,放眼看去高高低低的山丘中間夾帶著大片大片的水田與甘蔗地,這裡是廣西主要的甘蔗產糖區,鄉村與鄉村之間公路密布,交通十分便利。由於戰爭的硝煙才剛剛散去,食品疏菜供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下凍圩三日一集,農民們的商品貿易還是比較繁榮熱鬧,因此我們常到集市上買些魚肉蛋之類的食物來改善一下生活,生活自然要比在桐棉公社那裡好得多了。
我們的每天的工作都是推土,鏟土填方之類的機械作業,既單調無趣又枯燥乏味,想想也確實沒有什麼好寫的,還是寫寫生活方面的小事吧。生活上的小插曲很多,五彩繽紛的生活就是由無數的小事情堆積而成的,人生之路走過了幾十年之後,驀然回首也能讓人開心一笑。
我們到了下凍工地一個星期左右,機械五隊的女推土機手余麗康和練飛鳳也來到了這個工地。她們到來的時候已是黃昏時光,為我們做飯的當地人早就下班各自回家了,工地的食堂關門閉戶人去室空什麼能吃的東西都沒留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食堂沒飯吃總不能讓她們餓著肚子過一夜吧,可是用什麼來招待她們倒是一個難題,因為我與張立忠唯一能拿來充飢的食品只有幾包從南寧帶來的波紋面,清水煮白面?用這東西來招待朋友總顯得太寒酸了吧。我將這事與張立忠一說,他略一思考就笑了:“這也算難題?哈、哈、哈,放著現成的好東西怎麼會沒有呢,等下我自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