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我在做什麼呢?

  第十七章

  我正在米汪這個極度偏遠的小山村里,這裡氣溫很低,天空下起了鵝毛大雪。 我和韓參謀長注視著桌上的軍用地圖,韓參謀長說:“團長,今天回來的偵察員報告,西竺在克節朗地區已經集結了不少部隊,光部隊番號就發現了3種。看來西竺肯定有軍事行動,還是個大行動。”

  “恩,是啊。關鍵是我們不知道對面的敵人有多少敵人,有沒有後續部隊?敵人的火力配備怎麼樣?這些我們都不知道,這怎麼打?”我鄒著眉說道。

  “是啊,看來這仗不好打啊!”

  “對了,我們的兄弟部隊到哪了?”

  “519團,518團已到指定位置,516,515團估計今晚最遲明早能到達。”

  “恩,我們這有5個團了,而且地形占優,至少守的住。”

  “團長,我們守陣地?如果堅守陣地,一個團足夠了。這裡全都是山,人多那是浪費。我肯定那是要進攻了。”

  我點了點頭。這時,一名參謀進來報告說:“團長,參謀長,東指肖司令員來電。”

  “哦!”我說:“念。”

  參謀說:“是。”他打開電文念道:“應戰局之需要,經東指決定並上報軍委批准同意,成立東段前指,字令53團團長唐寧同志為前指指揮員兼政委,518團團長承近山同志為副指揮,519團團長瀾靜江同志為參謀長,518團由其副團長紀楚同志具體指揮,519團由副團長孔捷同志具體指揮,其餘前指職務由前指安排決定並上報東指。前指即日起成立,前指指揮部所在地設在53團,若要遷移指揮部,及時匯報東指知曉。前指必須在明日拿出作戰計劃上報東指。東指指揮員肖摯世界歷2062年10月4日。報告完畢。”

  “恩。”我接過電文看了一遍簽了名字,遞迴,參謀接過後轉身出去了。

  “你怎麼看?”我看著韓鵬問道。

  “我認為這是在情理之中,我53團雖說是一個團,但是一個團能頂二個團,全團4000餘人。而且我團火力配備在現有5個團中也是最好的。你不當這個指揮員誰當?”

  “可是我年紀資歷?。。。。。。”

  “這又不是大問題,最主要是打好這一仗,打好了就是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恩,好。”

  中午時候,承近山和瀾靜江兩位同志趕到。這樣前指領導成員全部到齊。我們簡單寒暄之後,立即步入正題。我們圍在地圖周圍,研究敵人情況,但具體情報不明啊。我低頭考慮一會兒說:“要不這樣,我們3個團先各自抽調一部組成3個偵察小分隊,去探察敵人軍情。你們看怎麼樣?”

  承副指揮員搖頭說:“不妥,現在去時間來不及,而且敵人兵力分散辯明困難。”

  瀾參謀長接著說:“這天氣也不適合啊。”

  我聽了低頭沉思起來,好半晌我說:“不行,情況一定要摸明!我看現在乾脆我們來個敵不動我不動,以靜制動。你們看怎麼樣?”

  瀾參謀長說:“好是好,不過時間拖久了,對於我們補給是個困難啊!這裡山路難行啊!”

  我回答道:“西竺軍已經高傲慣了,他們如果兵力多而且急於建功的話,肯定是短時間內就會進攻。到時我們再尋戰機,一舉擊潰。”

  “好。”

  “好。”

  我見沒有異議了,對韓參謀長說:“老韓,你就擬文上報東指。”

  “好的。”

  這個時候西竺方面。“這幾天是糟透了!”約翰?p?達爾維抱怨地說道。陸軍准將約翰?p?達爾維指揮的西竺第4師第7步兵旅(加強第4炮兵旅2個營),被車運至達旺,9月14日後徒步向克節朗地區開進。第4師是西竺陸軍最著名的王牌部隊,曾經在蒙哥馬利元帥麾下的英吉利國第8集團軍編成內參加了二次世界大戰,綽號“紅鷹”。世界歷2062年的第7步兵旅下轄3個步兵營和1個步槍聯隊(相當於營的編制):第1/9廓爾喀步槍聯隊(這種命名法常見於英吉利國及大英國協軍隊中,通常在由2支部隊合併組成的單位中同時保留2支部隊的番號),其歷史可追溯到1823年,士兵多來自尼泊爾。廓爾喀僱傭兵的戰鬥力是舉世聞名的,當年英吉利國陸軍中的廓爾喀兵團就曾經是王牌部隊第2拉其普特營,成立於世界歷1898年,士兵多是來自西竺東北部的拉賈斯坦和旁遮普邦的拉其普特和賈特人,他們自稱是古西竺武士種姓剎帝利的後代。第9旁遮普營,成立於世界歷19世紀中葉,第4近衛營為第4師的機動兵力。此外還有一些小型炮兵單位,裝備有3英寸(76.2毫米)追擊炮和75毫米山炮,共6個多營6000餘人。西竺軍在集結中遇到了相當的困難,首先是當地糟糕的交通狀況和惡劣的地理環境迫使第7旅在上山之前就輕裝,幾乎所有重裝備都扔在了平原上。當地又正好在收割季節,軍隊征不到民工搬運物資,西竺士兵必須背負全部給養進行漫長的山地行軍。每名士兵負重近35公斤;其次由於倉促集結,西竺官兵隻身著棉製秋季作戰服和帆布軍鞋在嚴寒中行軍,3名士兵分享2床行軍毯,這導致了為數不少的非戰鬥減員,凍傷和肺水腫十分普遍。第1/9廓爾喀步槍聯隊在出發的第2天就有2名士兵死於肺水腫,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西竺軍士氣。西竺空軍試圖用空投解決問題,但陸軍聲稱至多只有20%的物資到了士兵手中。問題出在降落傘和空投場上,為了省錢,西竺空軍重複使用降落傘,這使得一些降落傘已經破損完全不能發揮作用。不知什麼原因,空投清單上沒有冬裝、彈藥,只有帳篷釘和裝在200升油桶里的煤油。許多油桶順著山坡滾下去,尤其是由c一119運輸機空投的物資損失特別大,因為那玩意兒實在飛的太快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