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什麼?我大宋天下竟有如此奇冤,就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真是膽大包天!”
皇上聽後頓時氣炸肝肺,他還從未如此動過氣,接連摔了三個金碗,龍怒之下,大喝一聲:
“楚文晉!”
“臣在!”
“你可聽說過此事?”
“回陛下,臣有所耳聞,只是不詳,臣正暗中察訪,搜集證據。只是臣與那犰孟飛素來不睦,臣無憑無據說出來,陛下也不會相信。臣有失察不諫之罪。”
“為何不早奏,真是豈有此理!”
理宗很氣憤,沒想到太尉竟和梅令夭一黨,枉殺無辜,自己卻還蒙在鼓裡。不禁龍顏變色,他站起身,走到十一娘跟前。見美人一身是膽,打心眼裡喜歡。他欣賞十一娘無畏膽識和剛直不阿、視死如歸的氣魄,雖是風塵之人,真可以立得大宋烈女牌坊了。
“十一娘,朕很高興,你道出了我大宋朝面臨的危機,如果此案查證,朕會感激你,不過,你說的話必須句句是真,你可知王法無天,欺君之罪是要殺頭的!”
“陛下,奴家一人性命並不重要,我怎能拿棲霞二百餘命官的清白流做謊言?”
“好,十一娘,今日你就留在皇宮,朕和三堂司寇,監察長史們還有許多事要問你。”
理宗暴怒之下,仍沒忘記挽留美女過夜,只不過說話很策略。皇帝的嗜好大都如此,比起國破家亡時仍唱《後庭花》的天子,理宗算得上明君。
“陛下,妾身已嫁得夫君,縱然皇宮金玉之堂,綾羅之苑也不能讓奴家進得半步。恕妾多有不便。”
十一娘不理皇上盛意,理宗也未惲怒,十一娘是有功的民女,她有守護貞潔的選擇。皇帝惜美之心多有不甘,想給她留個紀念物。
“也好,十一娘,朕過後就讓楚文晉將你保護起來,提防不測發生,朕還要賞你一件御物護身,常人見了就不敢造次。來人,拿過朕珍藏的那支龍鳳金簪來。”
內侍臣恭敬地捧過一根金簪,皇帝親自下來,想交給十一娘,可剛剛走近,卻發現這女子頭上金簪竟和手中的一模一樣,再看金簪的銘文:大宋理宗御筆!
皇帝嚇了一跳,隱約中施娘娘的想像圖畫再次映入腦海,當年施娘娘被廢之後,流落蒙古,皇帝常常暗自思念,要不是啞巴太子的事,他真想派人將施娘娘接回來。思念久了,思念成習,就暗刻一枚與施娘娘頭上一樣的金簪,藏在內宮。
“你是何人,竟有我親筆玉題之御物?”
十一娘就等著皇帝問這句話,立刻從頭上取下,捧於手中獻與皇上。
“陛下!此乃小女之婆母,施娘娘所用之物!”
“你待怎講?施娘娘是你何人?”
“妾之婆母!”
老皇帝懵了,沒想到眼前的美人竟是施娘娘的兒妻,那我是誰?我就是十一娘的老公爹啊!難道天下竟有這樣的事!
“施娘娘不是在漠北蒙古嗎?”
“她老人家多年前就已回到中原,只是現在……”
十一娘茫然,楚文晉急忙上前,跪倒啟奏:
“陛下,皇后現就在臨安,還等著與陛下團圓呢!”
“回來就好,朕不追究,如此甚好,甚好啊!”
老皇帝高興得原地轉了三圈,最後竟坐到宴席的蓮子羹上,燙了龍股竟沒覺得疼。十一娘一語即出,滿朝文武譁然,大家交頭接耳,尤其是老臣們當年多與施娘娘感情深厚,如今聽見喜訊,無不高興萬分,紛紛跪倒在地,山呼萬歲洪福。
老皇帝忽然覺得不對勁,對楚文晉道:
“楚愛卿,為何不早些告訴朕?”
“陛下,臣那日巡遊江防,路過棲霞,正遇犰孟飛太尉和梅令夭屠殺衙門百官,搜尋皇后下落,就前去營救,遇到龍門派全真道人邱處機保護娘娘被官軍追殺,救得娘娘,接回京師,只因施娘娘已不在皇宮內冊,已為平民,臣便沒有告知陛下。”
“他們為何追殺娘娘?”
“陛下,臣斗膽明言,當年啞巴太子之案是犰孟飛和梅貴妃合謀所為,棲霞狼督頭已經將案卷真相上報刑部,犰孟飛之流惟恐東窗事發,才殺人滅口。”
“這……你可有憑據?”
老皇帝聽了這句話滿臉鐵青,他簡直不敢相信,當年廢太子的一切竟是一出奸佞導演的悲劇,而他竟被蒙蔽二十年。
“陛下洪福,蒼天不滅我大宋,臣已得到重要人證,當年親手毒啞太子的太醫張午丙被犰孟飛沉塘後,巧得大師邱處機所救,讓他裝瘋賣傻二十年,只為向皇上懺悔,張犯現羈押我府中,懇請皇上下旨,暫赦他戴罪立功,日後升堂,也好與梅貴妃和犰孟飛對質。”
“陰謀,冤案,梅娘娘,犰孟飛,你們好陰毒!”
老皇帝心火壓抑,憤懣至極,一口鮮血噴出,嚇得滿朝跪倒。
“陛下!”
“朕無事,快,拿紙筆,朕要親書聖旨!”
皇上勉強坐起身,內侍臣慌忙遞給筆硯宣紙,皇帝顫抖著手,拿過御筆,親下一道聖旨:
大宋皇帝理宗欽諭:命楚文晉為奉旨欽差,接管太尉府和所有長江防務,干陵接管梅令夭所部制置兵馬,捉拿犰黨,即日於大理司三堂會審,梅娘娘和小太子暫留後宮,不得外出,欽此。
皇上聽後頓時氣炸肝肺,他還從未如此動過氣,接連摔了三個金碗,龍怒之下,大喝一聲:
“楚文晉!”
“臣在!”
“你可聽說過此事?”
“回陛下,臣有所耳聞,只是不詳,臣正暗中察訪,搜集證據。只是臣與那犰孟飛素來不睦,臣無憑無據說出來,陛下也不會相信。臣有失察不諫之罪。”
“為何不早奏,真是豈有此理!”
理宗很氣憤,沒想到太尉竟和梅令夭一黨,枉殺無辜,自己卻還蒙在鼓裡。不禁龍顏變色,他站起身,走到十一娘跟前。見美人一身是膽,打心眼裡喜歡。他欣賞十一娘無畏膽識和剛直不阿、視死如歸的氣魄,雖是風塵之人,真可以立得大宋烈女牌坊了。
“十一娘,朕很高興,你道出了我大宋朝面臨的危機,如果此案查證,朕會感激你,不過,你說的話必須句句是真,你可知王法無天,欺君之罪是要殺頭的!”
“陛下,奴家一人性命並不重要,我怎能拿棲霞二百餘命官的清白流做謊言?”
“好,十一娘,今日你就留在皇宮,朕和三堂司寇,監察長史們還有許多事要問你。”
理宗暴怒之下,仍沒忘記挽留美女過夜,只不過說話很策略。皇帝的嗜好大都如此,比起國破家亡時仍唱《後庭花》的天子,理宗算得上明君。
“陛下,妾身已嫁得夫君,縱然皇宮金玉之堂,綾羅之苑也不能讓奴家進得半步。恕妾多有不便。”
十一娘不理皇上盛意,理宗也未惲怒,十一娘是有功的民女,她有守護貞潔的選擇。皇帝惜美之心多有不甘,想給她留個紀念物。
“也好,十一娘,朕過後就讓楚文晉將你保護起來,提防不測發生,朕還要賞你一件御物護身,常人見了就不敢造次。來人,拿過朕珍藏的那支龍鳳金簪來。”
內侍臣恭敬地捧過一根金簪,皇帝親自下來,想交給十一娘,可剛剛走近,卻發現這女子頭上金簪竟和手中的一模一樣,再看金簪的銘文:大宋理宗御筆!
皇帝嚇了一跳,隱約中施娘娘的想像圖畫再次映入腦海,當年施娘娘被廢之後,流落蒙古,皇帝常常暗自思念,要不是啞巴太子的事,他真想派人將施娘娘接回來。思念久了,思念成習,就暗刻一枚與施娘娘頭上一樣的金簪,藏在內宮。
“你是何人,竟有我親筆玉題之御物?”
十一娘就等著皇帝問這句話,立刻從頭上取下,捧於手中獻與皇上。
“陛下!此乃小女之婆母,施娘娘所用之物!”
“你待怎講?施娘娘是你何人?”
“妾之婆母!”
老皇帝懵了,沒想到眼前的美人竟是施娘娘的兒妻,那我是誰?我就是十一娘的老公爹啊!難道天下竟有這樣的事!
“施娘娘不是在漠北蒙古嗎?”
“她老人家多年前就已回到中原,只是現在……”
十一娘茫然,楚文晉急忙上前,跪倒啟奏:
“陛下,皇后現就在臨安,還等著與陛下團圓呢!”
“回來就好,朕不追究,如此甚好,甚好啊!”
老皇帝高興得原地轉了三圈,最後竟坐到宴席的蓮子羹上,燙了龍股竟沒覺得疼。十一娘一語即出,滿朝文武譁然,大家交頭接耳,尤其是老臣們當年多與施娘娘感情深厚,如今聽見喜訊,無不高興萬分,紛紛跪倒在地,山呼萬歲洪福。
老皇帝忽然覺得不對勁,對楚文晉道:
“楚愛卿,為何不早些告訴朕?”
“陛下,臣那日巡遊江防,路過棲霞,正遇犰孟飛太尉和梅令夭屠殺衙門百官,搜尋皇后下落,就前去營救,遇到龍門派全真道人邱處機保護娘娘被官軍追殺,救得娘娘,接回京師,只因施娘娘已不在皇宮內冊,已為平民,臣便沒有告知陛下。”
“他們為何追殺娘娘?”
“陛下,臣斗膽明言,當年啞巴太子之案是犰孟飛和梅貴妃合謀所為,棲霞狼督頭已經將案卷真相上報刑部,犰孟飛之流惟恐東窗事發,才殺人滅口。”
“這……你可有憑據?”
老皇帝聽了這句話滿臉鐵青,他簡直不敢相信,當年廢太子的一切竟是一出奸佞導演的悲劇,而他竟被蒙蔽二十年。
“陛下洪福,蒼天不滅我大宋,臣已得到重要人證,當年親手毒啞太子的太醫張午丙被犰孟飛沉塘後,巧得大師邱處機所救,讓他裝瘋賣傻二十年,只為向皇上懺悔,張犯現羈押我府中,懇請皇上下旨,暫赦他戴罪立功,日後升堂,也好與梅貴妃和犰孟飛對質。”
“陰謀,冤案,梅娘娘,犰孟飛,你們好陰毒!”
老皇帝心火壓抑,憤懣至極,一口鮮血噴出,嚇得滿朝跪倒。
“陛下!”
“朕無事,快,拿紙筆,朕要親書聖旨!”
皇上勉強坐起身,內侍臣慌忙遞給筆硯宣紙,皇帝顫抖著手,拿過御筆,親下一道聖旨:
大宋皇帝理宗欽諭:命楚文晉為奉旨欽差,接管太尉府和所有長江防務,干陵接管梅令夭所部制置兵馬,捉拿犰黨,即日於大理司三堂會審,梅娘娘和小太子暫留後宮,不得外出,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