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遠遠望去,如廣袤天地間的一根銀色蛛絲,又如天堂的噴泉垂注而下。
歐陽睿之心生疑惑,他所期待的光帷並沒有出現,沒有散射,沒有鋪天蓋地的極光,沒有九年前那隻高懸於城市上空的天眼,那麼,啟示何以實現?
這個問題,或許只有江心語能夠解答。
雖然她臉上仍如一潭死水,但內心深處,正發生著複雜而微妙的變化。江心語隱隱地感受到一些異乎尋常的訊息,從遙不可及的遠方,微弱而又執著地生長著,似乎在尋找著什麼。那些神秘的觸鬚,蟄伏了億萬年的歲月,穿越百萬光年的距離,似乎只是為了與目標輕輕的一次觸碰,那便是它們無盡旅程的終點。
江心語的身體驀然一顫,她清晰地感受到,那些觸鬚對光柱的試探與回應,看來,它們接上頭了。在她腦海中,出現這樣一幕情景,蘊藏在天珠中的暗號,通過光柱,傳送給無形的使者,後者歡欣雀躍,霎那間膨脹成樹狀,末梢又鼓成蘑菇狀,信息便通過蘑菇狀觸手的浸入,以光速向樹的根部傳遞,發送出最後的指令。
她知道,使者只是一束能量,無形無色,但人類的大腦卻憑空虛擬出一幅可感的圖象,甚至還為它賦予了感情色彩,為了便於理解,卻蒙蔽了事物本真的狀態,這實在有點可笑。即便如此,她還是樂於“看”著信息順著樹幹瀰漫開去,在浩淼的太空中如夕照下的恆河,波光粼粼,奔流不息。畢竟,她還沒能完全擺脫人類的思維模式。
河流逐漸匯聚成一個方向,堅定而清晰。江心語明白了,那便是一切結束與開始的地方。她突然感到一陣厭倦,對這場漫無休止的遊戲,對歐陽睿之的自以為是。該結束了,一些更有趣的事情在等著她。
江心語笑了,第一次的,像一個十歲女孩那樣笑了。
月球。風暴洋西部。蘭斯伯格環形山附近。
阿波羅12號留下的月震站里,儀器的指針劇烈地抖動著,將搜集到的數據通過人造衛星的中轉,發送回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之外的地球,美國,休斯頓,NASA。
震源位於克卜勒環形山西南78公里的地下,深度約為964公里,處於月震帶與軟流層的交界處,強度芮氏2.4級,還在持續增強,時間已長達13分48秒。
這並非是唯一的震動。
其他幾台地震儀同樣記錄到數據類似的月震,可以說,這是一場同時發生的群震,但它們所分布的位置卻規律得耐人尋味。
中央灣。靜海南部。普爾巴赫環形山。濕海。喀爾巴阡山脈西北。阿基米德環形山。夢湖。笛卡爾高原東南。
一共九處。大致排列成三行三列的方陣形狀。
在21分17秒時,月震達到了歷史性的峰值——芮氏6.3級,震波穿越基性岩、橄欖石、輝長岩、鈣長岩,抵達25公里厚的玄武岩表層,即使在月球如此稀薄的大氣層中,仍然產生了類似共鳴的低沉聲響,當然,相比起月面地貌出現的巨大改變,這已經不算什麼。
在九處震源上方的月面,隆起高達數公里的丘陵,震起細密的岩漿岩粉末,如沙塵暴般遮天蓋地,氤氳不散,緊接著,八座丘陵由頂端朝東西裂開數百公里的峽谷,劈開無數環形山,許多偉大的名字將從此消失,只有中央灣裂開的方向呈南北走向,連續將托勒攻、阿爾芬薩斯、阿爾扎赫三座大型環形山一分為二。
幾乎是同時的,九座巨型峽谷停止了縱向的撕裂,開始向兩側擴張,在岩層應力的作用下,峽谷邊緣堆疊起褶皺似的群峰,綿延不絕。
沒有人確切知道,這一過程到底持續了多久,即使餘震也持續了兩天的時間。
但所有目擊這一幕的人都清楚,歷史從此刻起將被改寫。那一輪恍如夢魘的明月,高懸於廣袤無垠的夜空,九隻深邃如洞的巨眼,緩緩睜開,如神祗般冷冷地審視塵世。他們將永生難忘。
但是震撼還遠未停止。所有在那個夜晚凝望皓月的人們很快發現,一些晶瑩閃爍的物質,迅速地從黯淡無光的眼洞中升起,並折射出比月球本身更加明亮的銀光,給正處於夜晚的半邊地球披上了一層素雅的銀色薄紗。
那是月之海的潮汐。
大多數人的情緒變化都是相似的,先是興奮不已,然後心有惴惴,最後是莫名恐懼。急劇的變化讓人類脆弱的神經無所適從,特別是當他們信仰的權威無法作出合理解釋時,無論這神龕上供奉的是上帝,還是科學。
天眼開了。
我們將看見什麼?
他看見了。
先是黑暗中的一點亮光,接著,亮光迅速地擴散開來,模糊一片,然後,慢慢聚焦,成為一幅清晰的畫面。一位老人與一個小女孩,在一根刺目的光柱兩側,如雕塑般對視著,一圈圈的漣漪不斷地從中央高台上的珠子漾開,沖刷著兩人的身體,在地面拖出細長的影子,來回搖曳,顫抖,扭動,如同蘆葦一般。
徐博醒了,仿佛大夢初覺,他恍惚地看著眼前奇異的一幕,全身酸痛,頭腦混沌。他努力地回憶著,試圖理出個頭緒,但是頭痛欲裂,接著,又有幾個人出現在他的視野中,或立或臥,姿勢怪異,面孔熟悉而陌生。
他認出了其中的一個。
莫可非動了一下手指,她緊閉著眼睛,黑暗中有各色的光塊漫舞,她覺得脖子好疼,更恐怖的是,她發現自己的下半身一片麻木,一點感覺都沒有。一股冰冷的恐懼將她的思緒吞沒,突然,她感覺有人握住了她的手,軟軟的,小小的,溫暖的一隻手。她睜開了眼睛。
歐陽睿之心生疑惑,他所期待的光帷並沒有出現,沒有散射,沒有鋪天蓋地的極光,沒有九年前那隻高懸於城市上空的天眼,那麼,啟示何以實現?
這個問題,或許只有江心語能夠解答。
雖然她臉上仍如一潭死水,但內心深處,正發生著複雜而微妙的變化。江心語隱隱地感受到一些異乎尋常的訊息,從遙不可及的遠方,微弱而又執著地生長著,似乎在尋找著什麼。那些神秘的觸鬚,蟄伏了億萬年的歲月,穿越百萬光年的距離,似乎只是為了與目標輕輕的一次觸碰,那便是它們無盡旅程的終點。
江心語的身體驀然一顫,她清晰地感受到,那些觸鬚對光柱的試探與回應,看來,它們接上頭了。在她腦海中,出現這樣一幕情景,蘊藏在天珠中的暗號,通過光柱,傳送給無形的使者,後者歡欣雀躍,霎那間膨脹成樹狀,末梢又鼓成蘑菇狀,信息便通過蘑菇狀觸手的浸入,以光速向樹的根部傳遞,發送出最後的指令。
她知道,使者只是一束能量,無形無色,但人類的大腦卻憑空虛擬出一幅可感的圖象,甚至還為它賦予了感情色彩,為了便於理解,卻蒙蔽了事物本真的狀態,這實在有點可笑。即便如此,她還是樂於“看”著信息順著樹幹瀰漫開去,在浩淼的太空中如夕照下的恆河,波光粼粼,奔流不息。畢竟,她還沒能完全擺脫人類的思維模式。
河流逐漸匯聚成一個方向,堅定而清晰。江心語明白了,那便是一切結束與開始的地方。她突然感到一陣厭倦,對這場漫無休止的遊戲,對歐陽睿之的自以為是。該結束了,一些更有趣的事情在等著她。
江心語笑了,第一次的,像一個十歲女孩那樣笑了。
月球。風暴洋西部。蘭斯伯格環形山附近。
阿波羅12號留下的月震站里,儀器的指針劇烈地抖動著,將搜集到的數據通過人造衛星的中轉,發送回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之外的地球,美國,休斯頓,NASA。
震源位於克卜勒環形山西南78公里的地下,深度約為964公里,處於月震帶與軟流層的交界處,強度芮氏2.4級,還在持續增強,時間已長達13分48秒。
這並非是唯一的震動。
其他幾台地震儀同樣記錄到數據類似的月震,可以說,這是一場同時發生的群震,但它們所分布的位置卻規律得耐人尋味。
中央灣。靜海南部。普爾巴赫環形山。濕海。喀爾巴阡山脈西北。阿基米德環形山。夢湖。笛卡爾高原東南。
一共九處。大致排列成三行三列的方陣形狀。
在21分17秒時,月震達到了歷史性的峰值——芮氏6.3級,震波穿越基性岩、橄欖石、輝長岩、鈣長岩,抵達25公里厚的玄武岩表層,即使在月球如此稀薄的大氣層中,仍然產生了類似共鳴的低沉聲響,當然,相比起月面地貌出現的巨大改變,這已經不算什麼。
在九處震源上方的月面,隆起高達數公里的丘陵,震起細密的岩漿岩粉末,如沙塵暴般遮天蓋地,氤氳不散,緊接著,八座丘陵由頂端朝東西裂開數百公里的峽谷,劈開無數環形山,許多偉大的名字將從此消失,只有中央灣裂開的方向呈南北走向,連續將托勒攻、阿爾芬薩斯、阿爾扎赫三座大型環形山一分為二。
幾乎是同時的,九座巨型峽谷停止了縱向的撕裂,開始向兩側擴張,在岩層應力的作用下,峽谷邊緣堆疊起褶皺似的群峰,綿延不絕。
沒有人確切知道,這一過程到底持續了多久,即使餘震也持續了兩天的時間。
但所有目擊這一幕的人都清楚,歷史從此刻起將被改寫。那一輪恍如夢魘的明月,高懸於廣袤無垠的夜空,九隻深邃如洞的巨眼,緩緩睜開,如神祗般冷冷地審視塵世。他們將永生難忘。
但是震撼還遠未停止。所有在那個夜晚凝望皓月的人們很快發現,一些晶瑩閃爍的物質,迅速地從黯淡無光的眼洞中升起,並折射出比月球本身更加明亮的銀光,給正處於夜晚的半邊地球披上了一層素雅的銀色薄紗。
那是月之海的潮汐。
大多數人的情緒變化都是相似的,先是興奮不已,然後心有惴惴,最後是莫名恐懼。急劇的變化讓人類脆弱的神經無所適從,特別是當他們信仰的權威無法作出合理解釋時,無論這神龕上供奉的是上帝,還是科學。
天眼開了。
我們將看見什麼?
他看見了。
先是黑暗中的一點亮光,接著,亮光迅速地擴散開來,模糊一片,然後,慢慢聚焦,成為一幅清晰的畫面。一位老人與一個小女孩,在一根刺目的光柱兩側,如雕塑般對視著,一圈圈的漣漪不斷地從中央高台上的珠子漾開,沖刷著兩人的身體,在地面拖出細長的影子,來回搖曳,顫抖,扭動,如同蘆葦一般。
徐博醒了,仿佛大夢初覺,他恍惚地看著眼前奇異的一幕,全身酸痛,頭腦混沌。他努力地回憶著,試圖理出個頭緒,但是頭痛欲裂,接著,又有幾個人出現在他的視野中,或立或臥,姿勢怪異,面孔熟悉而陌生。
他認出了其中的一個。
莫可非動了一下手指,她緊閉著眼睛,黑暗中有各色的光塊漫舞,她覺得脖子好疼,更恐怖的是,她發現自己的下半身一片麻木,一點感覺都沒有。一股冰冷的恐懼將她的思緒吞沒,突然,她感覺有人握住了她的手,軟軟的,小小的,溫暖的一隻手。她睜開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