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頁
美國前總統塔夫脫聽聞羅斯福投降的消息之後,當場暴跳如雷,肥胖的身軀一陣抖動,大罵羅斯福是一個賣國賊,當初明明是他強硬的主要要和華夏決戰到底,可是這一刻,竟然帶著美國近半的陸軍精銳部隊投降,豈不是將美國置於失敗的境地麼?
現任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臉上浮現出的是一抹複雜的表情,對於美國的實力,威爾遜是十分清楚的,此時羅斯福率兵投降,美國的實力更是一落千丈,在和華夏接下來的戰爭中幾乎已經是沒有了勝利的希望。
威爾遜並沒有像塔夫脫那樣對羅斯福破口大罵,反而是表現的一場平靜,然而,在無人的時候,威爾遜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你做的我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對美國人來說,你是罪人,但對美國來說,你卻是最大的功臣,我不如你,真的是不如你啊!如果當初你當選總統的話,結果一定不會是現在這樣的,你用一世的罵名換來了美國此刻急需要的和平,你真的要比我強很多……”
羅斯福投降的消息如同一股颶風一般席捲了美國的各大州,數以萬計的美國民眾對羅斯福是破口大罵,並在大街上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在街頭當場焚燒羅斯福的巨幅畫像和照片。在美國的大街小巷更是貼滿了羅斯福的畫像,不過上面卻是花了一個大紅的叉,下面用紅色醒目的字體寫著:“美國的罪人”。
與此同時,主和派根據美國國內軍事力量大減的這個理由開始大肆宣揚求和主張,而一向強硬的主戰派,因為美國近一半的精銳陸軍一槍不發就投降華夏,心中沒有了多少底氣,於是一些原本是堅定的主戰派也紛紛倒戈,傾向於求和。
實力對比就擺在那裡,沒有了海軍,損失了十數萬精銳陸軍,美國用什麼來抵擋來勢洶洶的華夏海陸空三軍?
而當唐健看到羅斯福派人送來投降書之後,當場就爆了粗口,並只是說了一個字——靠!
對於羅斯福的投降,唐健當然是喜不自禁,這樣一來,華夏大軍的壓力至少減了一半,對於進攻華盛頓就更有信心了!
然而,美國沒有給唐健炮轟華盛頓的機會。
1913年2月12日,美國政府向華夏提出了照會,表示願意無條件投降。不過,華夏太平洋艦隊主力艦隊卻已經駛向了美國東海岸,在華盛頓不遠的美軍重要海軍港口——樸茨茅斯港口附近海域游弋,對白宮施加壓力,以期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大的利益。
1913年2月20日,華夏和美國兩國政府的談判代表在舊金山展開了第一次和平談判,席間,華夏總統唐健也表現出了希望和平解決華美爭端問題的意願。
唐健並不是一個狂熱的戰爭分子,唐健之所以這些年一直對外戰爭,無非是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罷了!
此時和美國的戰爭,唐健只是希望能夠得到整個太平洋地區的控制權,成為太平洋之上真正的霸主,在侵吞呂宋和夏威夷之後,擺在華夏面前的最大威脅便是美國的北大西洋艦隊。
既然美國北大西洋艦隊已經全軍覆沒,唐健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也達到了大半,自此之後,太平洋之上,華夏將不會再有敵手,剩下的目的就是將華夏在太平洋所得的利益合法化,要讓這些利益合法化,就必須要得到美國的承認,這就是為什麼唐健當初要進逼華盛頓,就是為了給美國政府施加壓力。
雖說進逼華盛頓對此時的華夏海陸空聯軍來說,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如果將美國逼入了絕地,美國政府來個魚死網破,到時就是得不償失,畢竟華夏是橫跨一個大洋遠赴另外一個洲作戰,一旦戰鬥進入膠著狀態,時間拖得越久,對於華夏的後勤補給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對華夏來說,即使是勝利了,但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
這對於華夏薄弱的工業體系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
如今,既然戰略目的已經達到,而且又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這種好事,唐健當然是不會拒絕,雖說不能親手將華夏的國旗插在華盛頓的白宮穹頂上,對唐健來說,是個巨大的遺憾。
而為了能夠爭取更多的利益,這才有了華夏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艦隊游弋在美國的東海岸,一旦和談陷入僵局,華夏太平洋艦隊在第一時間就可以炮轟華盛頓!
在唐健武力威脅之下,華夏在談判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美國達成了諸多協議,並準備簽署條約。
1913年3月23日,歷經一個多月的華美談判終於結束,在這次談判過程中,在太平洋地區,美國承認了夏威夷的主權,同樣承認了華夏是夏威夷王國宗主國的這個附屬關係。同時,將關島、呂宋兩地割讓給華夏,條件是華夏允許這兩地的美軍安全撤回美國。
在美洲地區,美國政府應該允許古巴獨立,並答應撤出古巴境內的所有美軍,還要承諾要保證古巴主權的獨立完整,日後不得在古巴境內隨意駐兵。
美國承認華夏在太平洋之上取得的一切權利的前提是華夏必須從舊金山和巴拿馬運河等地撤兵,退出美國在美洲大陸的勢力範圍,華夏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和平往來,進行平等的海外貿易。
最後,針對此次華美戰爭賠款的問題,華夏首先提出了五億美元的軍事賠款,初期美國談判代表認為數量過大,不願意支付戰爭賠款,不過華夏太平洋艦隊在東海岸進行了一次實彈演練之後,美國的談判代表的態度立刻又軟了下來。
現任的美國總統威爾遜得知這個消息之後,臉上浮現出的是一抹複雜的表情,對於美國的實力,威爾遜是十分清楚的,此時羅斯福率兵投降,美國的實力更是一落千丈,在和華夏接下來的戰爭中幾乎已經是沒有了勝利的希望。
威爾遜並沒有像塔夫脫那樣對羅斯福破口大罵,反而是表現的一場平靜,然而,在無人的時候,威爾遜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你做的我想做而又不敢做的事,對美國人來說,你是罪人,但對美國來說,你卻是最大的功臣,我不如你,真的是不如你啊!如果當初你當選總統的話,結果一定不會是現在這樣的,你用一世的罵名換來了美國此刻急需要的和平,你真的要比我強很多……”
羅斯福投降的消息如同一股颶風一般席捲了美國的各大州,數以萬計的美國民眾對羅斯福是破口大罵,並在大街上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在街頭當場焚燒羅斯福的巨幅畫像和照片。在美國的大街小巷更是貼滿了羅斯福的畫像,不過上面卻是花了一個大紅的叉,下面用紅色醒目的字體寫著:“美國的罪人”。
與此同時,主和派根據美國國內軍事力量大減的這個理由開始大肆宣揚求和主張,而一向強硬的主戰派,因為美國近一半的精銳陸軍一槍不發就投降華夏,心中沒有了多少底氣,於是一些原本是堅定的主戰派也紛紛倒戈,傾向於求和。
實力對比就擺在那裡,沒有了海軍,損失了十數萬精銳陸軍,美國用什麼來抵擋來勢洶洶的華夏海陸空三軍?
而當唐健看到羅斯福派人送來投降書之後,當場就爆了粗口,並只是說了一個字——靠!
對於羅斯福的投降,唐健當然是喜不自禁,這樣一來,華夏大軍的壓力至少減了一半,對於進攻華盛頓就更有信心了!
然而,美國沒有給唐健炮轟華盛頓的機會。
1913年2月12日,美國政府向華夏提出了照會,表示願意無條件投降。不過,華夏太平洋艦隊主力艦隊卻已經駛向了美國東海岸,在華盛頓不遠的美軍重要海軍港口——樸茨茅斯港口附近海域游弋,對白宮施加壓力,以期在談判桌上獲得更大的利益。
1913年2月20日,華夏和美國兩國政府的談判代表在舊金山展開了第一次和平談判,席間,華夏總統唐健也表現出了希望和平解決華美爭端問題的意願。
唐健並不是一個狂熱的戰爭分子,唐健之所以這些年一直對外戰爭,無非是想要獲得更多的利益罷了!
此時和美國的戰爭,唐健只是希望能夠得到整個太平洋地區的控制權,成為太平洋之上真正的霸主,在侵吞呂宋和夏威夷之後,擺在華夏面前的最大威脅便是美國的北大西洋艦隊。
既然美國北大西洋艦隊已經全軍覆沒,唐健發動這場戰爭的目的也達到了大半,自此之後,太平洋之上,華夏將不會再有敵手,剩下的目的就是將華夏在太平洋所得的利益合法化,要讓這些利益合法化,就必須要得到美國的承認,這就是為什麼唐健當初要進逼華盛頓,就是為了給美國政府施加壓力。
雖說進逼華盛頓對此時的華夏海陸空聯軍來說,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如果將美國逼入了絕地,美國政府來個魚死網破,到時就是得不償失,畢竟華夏是橫跨一個大洋遠赴另外一個洲作戰,一旦戰鬥進入膠著狀態,時間拖得越久,對於華夏的後勤補給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對華夏來說,即使是勝利了,但也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
這對於華夏薄弱的工業體系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
如今,既然戰略目的已經達到,而且又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這種好事,唐健當然是不會拒絕,雖說不能親手將華夏的國旗插在華盛頓的白宮穹頂上,對唐健來說,是個巨大的遺憾。
而為了能夠爭取更多的利益,這才有了華夏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艦隊游弋在美國的東海岸,一旦和談陷入僵局,華夏太平洋艦隊在第一時間就可以炮轟華盛頓!
在唐健武力威脅之下,華夏在談判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美國達成了諸多協議,並準備簽署條約。
1913年3月23日,歷經一個多月的華美談判終於結束,在這次談判過程中,在太平洋地區,美國承認了夏威夷的主權,同樣承認了華夏是夏威夷王國宗主國的這個附屬關係。同時,將關島、呂宋兩地割讓給華夏,條件是華夏允許這兩地的美軍安全撤回美國。
在美洲地區,美國政府應該允許古巴獨立,並答應撤出古巴境內的所有美軍,還要承諾要保證古巴主權的獨立完整,日後不得在古巴境內隨意駐兵。
美國承認華夏在太平洋之上取得的一切權利的前提是華夏必須從舊金山和巴拿馬運河等地撤兵,退出美國在美洲大陸的勢力範圍,華夏和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和平往來,進行平等的海外貿易。
最後,針對此次華美戰爭賠款的問題,華夏首先提出了五億美元的軍事賠款,初期美國談判代表認為數量過大,不願意支付戰爭賠款,不過華夏太平洋艦隊在東海岸進行了一次實彈演練之後,美國的談判代表的態度立刻又軟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