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還規定了這尚書令一職,必須得由太子擔任,只要太子瞞十六周歲,自然就成為尚書令。

  但是尚書令是不具備實權的,只是為了鍛鍊太子,熟悉六部的工作,因為主要辦事的還是六部。

  至於東宮的政治體系就暫時不要了,這種體制,東宮班底就不能存在,因為皇后都不掌握軍權,如果不限制東宮的話,人家皇后也不會答應的。

  實際上是為了避免太子一套班底,皇帝一套班底,太子即位,那更加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當然會大規模啟用東宮的臣子,然後又開始與老班底爭鬥不休。

  當然,就目前為止,這只是他們的計劃,還得徵得各方的同意。

  而首先就應該徵求李弘的同意。

  這也是大家的共識。

  因為這事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李弘,他要不同意,那就目前的制度而言,也不能勉強,如果勉強的話,就成為謀朝篡位了。

  這個重任自然又落到韓藝身上,誰讓這是韓藝的強項呢。

  東宮。

  「殿下,這事情遠比臣想像的要嚴重的多。」

  韓藝是面色凝重的向李弘說道:「我們的國家正在分裂,不管是朝中,還是民間,大家都是對立著,而且已經到達了水火不容的地步,除非動用武力,否則的話,是難以讓他們罷休的。」

  李弘惶恐道:「動用武力?」

  一旁坐著的郭瑜,不禁眉頭緊鎖。

  韓藝點點頭,道:「想要保證太子你順利即位,那就必須出動禁軍。臣跟他們都是談過的,並且不斷在派人與他們交談,可他們始終無法信任彼此,都認為自己放下兵器,那勢必會任人宰割,對方也一定不會放過他們的,他們是堅決不肯退讓。

  可是……可是目前而言,大唐已經是命懸一線,一旦長安爆發戰爭,極有可能會導致我大唐四分五裂。因為中原之外的地方,都已經被打得是山窮水盡,他們正如同一頭頭餓狼,在邊上虎視眈眈的盯著中原,臣來之前,是向他們保證過的,一定會支援他們的,但是一旦開戰,就沒法支援他們,而他們也勢必會進入中原來搶奪糧食。」

  李弘立刻道:「這如何使得。」

  韓藝道:「但這就是目前的局勢,其實國庫已經虛弱到打不起來任何一場戰爭,哪怕規模再小,尤其是在失去商人的支助之後,如果開戰,就還必須向百姓徵稅,那麼必將天下大亂。」

  李弘緊鎖眉頭道:「難道就真的沒有辦法呢?」

  「臣是無能為力,因此臣找來朝中一些中立的大臣想主意,也就是崔戢刃、狄仁傑他們,他們倒是想出一個辦法來,臣暫時還不知道,這個辦法能否令雙方同意,但是臣認為,不管我們想出什麼辦法,首先得徵得太子你的點頭。」

  「什麼辦法?」

  韓藝立刻從自己的公文包裡面拿出一道奏章,給李弘呈上。

  李弘接過來,立刻就看了起來,突然,他眉頭一皺,詫異道:「讓我延遲十年即位?」

  郭瑜聽得當即面色一驚。

  韓藝嘆道:「他們認為目前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以保護李唐的江山為先,而當前的情況,必須要慎重處理好每個細節,否則的話,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他們一來認為,太子在這時候即位,對於太子也不公平,因為現在誰也不敢保證能夠處理好所有的事,二來,他們認為太子恐怕沒有這麼多精力去處理這些事務,如果太子拼勁全力,又怕會如先帝一樣,身體無法負擔的起。三來,從一開始就是皇后在主持政務,如果能夠延續皇后的政策,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但是他們也不是擁護皇后,他們還是擁護太子的,因此還改動了臨時約法,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來限制皇后的權力,將所有的權力都封鎖在門下省,保證太子不受到傷害,等到太子你即位之後,再交還給太子。」

  李弘沉眉不語,仔仔細細的看了一遍。

  郭瑜道:「殿下,可否給臣看一下。」

  李弘急忙給郭瑜遞了過去,又向韓藝問道:「如果規定我做尚書令的話,那尚書令你?」

  韓藝道:「根據崔戢刃他們所言,如果我繼續擔任尚書令,那我的權力就太大了,可以破壞他們改動過的臨時約法,因此必須讓我卸下尚書令一職,我也願意為了太子而致仕,但如果太子還需要臣的話,臣還是會繼續擔任戶部尚書,輔助太子的。如果不需要臣,臣也可以致仕回家。

  臣希望太子你明白,臣絕對是擁護太子的,不管太子你做出任何決定,臣都是支持太子,只不過在太子你沒有決定之前,臣不能夠表態,臣若表態,兩邊肯定會打起來的,而且這只是一個備選方案,臣還是會不惜一切代價,說服他們兩邊停止爭鬥,共同輔助太子的。」

  李弘稍稍點著頭,但是臉上顯得是猶豫不決。

  畢竟這皇位是近在咫尺,你讓他再等十年,這很殘忍啊!

  郭瑜突然道:「為何要設定十年的期限?」

  韓藝嘆道:「首先,誰也不敢確定,什麼時候能夠恢復過來。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為了避免中原內戰,我和契苾將軍都提議三年,但是崔戢刃他們都認為三年的話,無法給予慕容寶節他們足夠的安全感,他們如今已經到達水火不容的地步,而且百姓也已經分裂了,這是短時間內,難以癒合的,必須得花很長的一段時日,才能夠讓這分裂的百姓又再重新融合在一起。而且,十年之後,太子也才剛剛而立之年,這身體、閱歷,都是在最鼎盛的時期,正是即位的最好時機,而皇后的年紀剛好也到了該享受兒孫之福的年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