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薛將軍言之有理!」

  崔戢刃點點頭,道:「所以我們首先是要想辦法如何說服張文灌他們接受這個事實。」

  狄仁傑搖搖頭道:「這真是太難了,慕容將軍他們尚且還是要求繼續讓皇后主持政務,而你還要給予皇后合法的地位,張文灌他們是不可能答應的。」

  長孫延突然道:「我反倒認為,比起慕容將軍的要求,崔兄的建議要更加容易讓人接受一些,至少這是合法的,如果是不合法的,那麼誰都不會信服的。」

  任知古道:「可是他們根本不會承認這是合法的。」

  崔戢刃道:「那就先得看看他們不答應的理由是什麼?首先,正統。太子是正統,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可我們也並非是要改變這一點,我們只是因為目前的局勢,而給予皇后合法的地位,這是一個特例,不是說改朝換代,太子還是唯一的正統,我們可以給皇后任期加上一個期限,她只是帶領我們大唐走出這個泥塘,等到天下太平,便歸政於太子。」

  韓藝哼道:「你說得倒是輕巧,可是張文灌他們能信麼,太子也不會答應,將心比心,我也不會相信,這權力到底掌握在皇后手中,若到時皇后不還政太子,誰又能夠促使她遵從律法,她可是掌握著無上權力啊!這可不行。」

  崔戢刃道:「因此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必須要限制皇后的權力。」

  韓藝皺眉問道:「如何限制?」

  崔戢刃道:「復興古制。」

  「復興古制?」

  大家都是一頭霧水的看著他。

  崔戢刃點點頭道:「其實很久很久以前,如春秋時代,君臣都是以禮相待的,上下關係不是那麼的明顯,宰相有著制衡君主的權力,並非就是君主一人說了算,這種制度乃是自古有之的,我們可以藉此來限制皇后的權力。但是這個制度有著一個弊端,就是怕宰相攬權過度,架空皇權,權傾朝野,甚至於謀朝篡位,如董卓、曹操、王莽之輩。

  因此後來有了三省六部制,將一個宰相變成多個宰相,讓他們相互制衡,可是三省六部制也有一個問題,就是人數太少,且制度並不適合,這三省只有三個宰相,且在一定程度上,是分上下的,這樣的話,勢必又會形成一個以宰相為中心,宰相政權。我的建議就是將門下省拿出來,然後擴充門下省人數,可以多達到上百人之多,且不以一人的建議為主,人人官職平等,採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

  也就是說,皇后的重要政令,必須要通過門下省的審核,如何通過,由這一群舉手表決,多數贊成才能夠通過,這樣的話,既限制了皇后的權力,又不會造成某個人手握大權,令政權得以穩定。」

  此話一出,大家皆是陷入沉思當中。

  這個想法真是太新穎了。

  韓藝搖搖頭道:「你這太理想主義,你說得是很有道理的,但問題是,缺乏實際操作性,如果我是三軍統帥,手握千軍萬馬,並且以皇后馬首是瞻,誰敢不舉手啊!」

  「尚書令言之有理。」

  崔戢刃點點頭,道:「為何我們害怕會發生內戰,起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兩邊都掌握著部分軍權,他們有能力發動內戰,若要平息這場爭鬥,不管怎麼樣,都得讓他們交出軍權來。」

  薛仁貴道:「他們會輕易交出軍權?」

  崔戢刃道:「他們之所以不願意,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放下武器,對方就會殺過來,但如果他們同時放下武器,並且不將軍權交給皇后,而是讓國家暫時託管,等到還政於太子之後,再將軍權交予皇帝,那麼就可以避免內戰。」

  契苾何力詫異道:「國家如何託管?」

  得有個人管軍隊,國家又不是一個人。

  崔戢刃道:「軍隊是要錢來養的,而國家是由百姓組成的,換而言之,用百姓的稅去養軍隊,這不就是國家託管麼?因此還得選出一些代表百姓的人,可從我大唐十五道中,或者更細一點,選取一些賢士進入門下省,他們代表著各道百姓,控制著軍權。

  同時將軍政軍令分開,發號司令的還是皇后,但是他們可以阻止皇后動用軍隊,統軍將帥還是由皇后來任命,但是管理軍隊的將軍,又門下省來決定。而且,必須要有一條明文規定,就是大唐的軍隊永遠不能對著大唐的百姓,除非對方造反,既然對方造反那便不是大唐的百姓,如此大家就都不用害怕。」

  說到這裡,他微微一笑,道:「二位將軍都是身經百戰,對於軍隊比晚輩要熟悉的多,這不過是晚輩的一些建議,不知二位將軍有何看法?」

  契苾何力與薛仁貴想了想,發現這樣挺不錯,反正軍權也不在他們手裡,一直都是在皇帝手裡,只不過李治突然駕崩,消息又隱瞞了一段時間,太子就沒有及時即位,而且駕崩的過程也是非常特殊的,沒有完成權力的交接,那兩邊才能夠斗得起。

  不給皇后,給國家託管,那當然更加穩定一些。

  韓藝皺眉道:「既然門下省利用國稅去管軍隊,也就是說財政大權也得交出來給門下省?」

  崔戢刃點點頭道:「那也不是,門下省只是看管國庫,阻止皇后隨意增稅,以及保證朝廷能夠如約償還國債,這也是商人為何挑事的一個理由,這麼做也能夠給予商人一個說法,財政政策還是由戶部來做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