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這裡面的機器全都是水力車床,其中多半都是鏜床。

  因為蒸汽機還不夠完善,還不能用於工具機,目前水力還是最值得信賴的,尤其是三門山的水力,這裡水流量非常充沛,且穩定。

  忽聽得一陣非常刺耳的聲音。

  一旁的韓藝聽得都快要吐了,但是他身邊得張大器卻顯得極其興奮,仿佛在聽著一首非常悅耳的鋼鐵奏鳴曲,看著那閃閃火星,嘴裡念道:「不可思議!這真是太不可思議!」

  他可是第一回看到,這麼在鋼鐵上打孔的,而且打得還是螺紋孔,這真是無法想像啊!

  等到一個空打完之後,韓藝趕緊揮揮手,道:「行了,行了,等我走了再打。」

  張大器已經與他的幾個工匠湊上前去,看著那個小孔,仿佛都快要哭了一般!

  朝廷竟然將這麼牛的技術給了他,這要不發財,他都不相信。

  建設這裡的一位九品院士道:「尚書令,這便是我們最新打造出來的鑽刀,是當今世上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鋼鐵給打磨出來的,其效率和精準都要遠勝過揚州的水力車床。」

  這鑽刀就還是全手工製造的,這最好的工匠,配上幾名副手,都要花上小半年之久,才能夠打造出來一把鑽刀來,這真的就是千錘百鍊,還得使勁的磨,要求的是非常精細,這一般工匠是根本沒法製造的。

  絕對可以說是藝術品。

  像製作這種鏜刀的工匠,月薪已經達到了二十貫,這衣食住行都還不算,算下來的話,絕對可以跟七八品官員相比,而且,還沒有大規模的生產。

  那九品院士又遞給韓藝一個螺絲和一把螺絲刀。

  韓藝接過來便立刻遞給張大器,笑道:「去試試感覺吧。」

  張大器是激動不已,用螺絲刀將螺絲給慢慢轉入孔中,為什麼鑽刀要這麼精細,就是因為得無縫銜接,他帶來的那幾名工匠,是一臉花痴,仿佛在看一個裸身的大美女一般,口水都快要流出來。

  「妙!妙!妙!」

  當張大器成功的將螺絲轉緊之後,不禁連連稱妙,興奮不已。

  韓藝笑道:「看到你如此興奮,我便放心了!」

  張大器一愣,道:「尚書令此話怎講?」

  韓藝道:「你要明白,這只是技術,技術能否得到發展,是在於它的應用,如果這種技術不能產生大量的財富,很快就會消失掉的,反之,當這種技術能夠創造大量的財富,那麼這種技術才能夠得到發展。因此,我希望你們代工作坊,能夠在更多的領域,用上這種技術,而且,你們也不能完全依靠賢者六院,賢者六院到底還是做學問的,主要都是筆墨工作,而不是從事生產的,不可能累積足夠的經驗,這還是需要你們從生產中,去發展這種技術,因為你們將會擁有大量的經驗。」

  張大器聞言,思索半晌,連連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尚書令請放心,我們一定不會令你失望的。」

  韓藝笑道:「我失望與否,倒是小事,而是,如果你運用不好,你們張家很可能就會被人取代。」

  張大器點點頭,道:「尚書令的金玉良言,大器一定銘記於心。」

  韓藝笑著點點頭。

  那九品院士就帶著張大器去參觀那機器設備,關鍵是太大,操作也不是很簡單。

  韓藝倒是沒有跟著一塊去,而是走到一邊工作檯前,看著桌上放著一些打磨工具。

  忽然,一個三十歲出頭的工匠走了過來,行得一禮道:「東主。」

  要知道這裡的人都是稱呼韓藝為尚書令的。

  此人名叫曹波,是揚州人,是跟著雲休一塊上來的。

  韓藝偏頭看了曹波一眼,笑道:「你們的研究成果,我已經看過,進步不小,但還是沒有達到我的要求。」

  曹波道:「還是東主放心,如今我們已經培養出了一批鑽刀工匠,在刀具方面,已經不成問題,主要就是這水力還是不太穩定,但是如今我們正在研發將蒸汽機用於車床,一旦成功,小人相信絕對能夠達到東主的要求。」

  韓藝點點頭,道:「希望不要讓我等太久,時間所剩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曹波自信道:「小人知道了。」

  第2014章 瓦解

  其實一場工業革命,已經在孕育之中。

  有一個現象,能夠非常有力的證明這一點,就是資金的流入。

  這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可是萬萬不能的。

  還是那句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金錢的流向,決計是可以代表大方向的。

  小農經濟的話,資金都是流入農業,而當資金流向工業化的時候,那麼工業革命自然就不在話下。

  因為人才是往高處走的,如果資金都流入工業領域,那麼人才自然也往工業方面流動,技術工匠開始變得非常稀缺,商人都在吸納這方面的人才。

  不但是張家的代工作坊,還有元家的煉鋼廠,宇文修彌的車行,長遠、萬里兩大造船集團,都在開始技術儲備,一切都是因為蒸汽機的出現,大家都在思考,如何利用蒸汽機為自己創造更多的財富。

  其實賢者六院最終定位,還是搞學問,搞理論,這是那些商人都不願投資的領域,因為學問不一定能夠產生財富,或者說不能馬上變成財富,這是一個非常漫長,且永無止境的過程,商人會願意捐錢,但不會投資,但是沒有關係,這是唐朝,可不是一千多年後,人人都有鑽研學問的精神,儒家經文才多少字,人家都可以研究幾十年,更何況是深奧的理科,只要他們認同,他們絕對願意花時間鑽研,其實這比鑽研儒家經文有趣多了,九品院士就是最好的證明,他們真的是以學習、探索為樂,而不是為了錢,話說回來,這其實也算是儒家精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