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媚娘一直都在靜靜聽著,同時又在回憶著與榮國夫人相處的畫面,漸漸地,眼眶變得有些濕潤,閃爍著淚光,過得一會兒,她看向韓藝,動容道:「謝謝你。」

  韓藝聳聳肩道:「不用謝,其實我就是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羨慕嫉妒恨,其實你說得很對,我不是帶著真心來弔祭的,我更不想安慰你什麼,因為你已經太幸福了,還有榮國夫人,我相信她此生是無憾的,畢竟她有幸見到自己的女兒當上皇后,作為一個母親,這得多麼的驕傲,榮國夫人一定會含笑九泉的,而我父親卻沒有這個福氣看到他的兒子當上宰相,讓我這麼一個悲慘的兒子,安慰你這麼一個幸福的女兒,這實在是太殘忍了。」

  武媚娘笑著搖了搖頭,但是眼中卻充滿著感激。

  韓藝說得一點也不錯,相比起很多人而言,她已經算是非常幸福的,榮國夫人也是天底下最為幸福的母親,她還怎能去奢求更多的呢?

  第2007章 國事家事

  做法七日之後,榮國夫人便正式下葬,並且以王妃禮制修建墓冢,這可是非常高逼格的。

  但是在榮國夫人下葬之後,武媚娘也並未回長安,而是就住在楊氏墓邊上的行宮裡面,因為墓地就在京畿內,那邊是有修建行宮的。

  然而,七日罷朝也已經結束,原本是皇帝應該臨朝,但是一直以來都是武媚娘在主持政務,武媚娘又不回來,這就非常尷尬了!

  按理來說,身為尚書令的韓藝,應該出來主持政務,其實宰相職責就是幹這事的,但是韓藝一直都在賢者六院,與那些九品院士商談研發蒸汽機的項目,他的態度是非常明確,就是絕不會出來主持的政務,我本來也不想當這尚書令。

  湊巧的是,南海大捷的消息傳回了長安。

  商人們真是高興瘋了,如今他們貪圖的已經不再是土地,而是礦產,因為蒸汽機的出現,讓商人們都明白,煤鐵將會得到大量的使用,一個煤礦就能夠勝過無數土地,最為關鍵的是,《海外土地法》裡面明確表面,煤鐵礦是完全屬於商人的,只不過金銀銅貴金屬是屬於朝廷的。

  當然,他們這些大富商也不會趕去那邊,因為他們組成了一個集團,基本的分贓契約都已經在長安就商定好了。

  但與此同時,這成堆的奏章又送到李治面前,李治才過了一年清閒的日子,如今又要批閱大量的奏章,他的身體情況,已經不可能讓他再像以前那樣,整日批閱奏摺,天天開會,其實就算他眼睛好了,他也不想再回到以前,因為他覺得臨時約法的那種模式,是非常好的,大臣危及不到他的皇權,這日常政務又能夠處理的非常好,朝中權力是非常平衡。

  他非常懷念武媚娘在的日子。

  但武媚娘並不在宮內,李治只能親自出面召開樞要會議。

  兩儀殿。

  韓藝率先站出來道:「陛下,如今佛逝國已被消滅,而朝廷的當務之急,是要趕緊想好辦法,如何處理那一萬商人由僱傭的軍隊,據臣所知,商人準備支付僱傭軍最後一筆尾款,然後讓他們回家。」

  那些人都是僱傭來的,商人要給他們吃,給他們穿,給他們錢,如今任務已經完成,商人自然不會願意繼續僱傭他們,因為朝廷也不會允許他們擁有軍隊,那就不如早點散了,還能省不少錢。

  李治點點頭,道:「各位愛卿有何看法?」

  李績道:「根據信函裡面所言,獨孤無月帶去水師,多半都出現一些水土不服的情況,倒是那些從交趾、嶺南僱傭來的一萬軍隊,在戰爭中,表現得非常勇猛,老臣認為應該將他們編入水師,繼續為我大唐開疆擴土,反正廣州那邊的糧食難以運送到長安來,廣州足以養活一支水師。」

  李治嗯了一聲,道:「司空言之有理啊!」

  這其實都是早就商量好的。

  張文灌突然道:「陛下,那些人到底都是從交趾招來的,我們對其不甚了解,完全由他們掌控南海,萬一有變,直接威脅到整個嶺南地區。」

  說到底,就還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儒家思想在這一點上,還是非常保守的,這也是為什麼通常都是文臣對於融入外族是持有反對的意見,武將反倒是無所謂。

  薛仁貴道:「可以將那些人編入獨孤無月的水師,在讓他們移居元州或者廣州,給予他們大唐百姓的戶籍,臣認為那些交趾人當然會更加願意成為中原百姓,而非是待在交趾那窮山惡水之中。」

  李治嗯了一聲,又看向張文灌。

  張文灌道:「這倒是可行。」

  李治道:「那就這麼辦吧,在廣州成立一支海軍,維護南海的安定。」

  這其實已經商量的非常透徹,所以李治很快就決定了。

  韓藝又道:「陛下,拿下佛逝國並非難事,關鍵難在開發上面,要讓那邊生產財富,才能夠造福整個大唐。」

  李治問道:「不知愛卿有何建議?」

  韓藝道:「我們中原想要徹底控制那邊,將那裡徹底融入到我大唐來,光憑商人還是不能夠的,還得讓更多的中原百姓移居到那邊,如此才能慢慢融合。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通過商人來完成。朝廷可以給予適當的政策,鼓勵在那邊興建酒作坊和罐頭作坊,反正那邊有充足的水果和糧食,而這兩樣都不方便運送,但酒又是百姓的必需品,如此一來,就可以減少中原糧食在酒業上面的消耗,讓各地都有充足的糧食,百姓不用為糧食發愁。而釀酒技術,也不會對於國家安全和發展造成什麼影響。同時,商人也會遣派許多酒匠去那邊,等於就令中原百姓移居到那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