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藝道:「但是民間生產若有蒸汽機,可能能夠提高生產量。」

  郝處俊道:「這可不行,方才陛下和司空所言不錯,蒸汽機的技術的確非常寶貴,但是方才尚書令也說了,蒸汽機是要用到鐵和煤的,這兩樣可都事關百姓的生活,要生產蒸汽機,必須需要這兩樣,如果朝廷拿蒸汽機來做買賣的話,那麼朝廷就必須要開採大量的煤和鐵,若是利潤非常可觀,還可能強行收回民間的煤鐵礦,這便是與民爭利,同時還會滋生大量的腐敗,這一幕與李義府當初是如出一轍呀,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說到這裡,他拱手向李治道:「陛下,臣建議要麼就不對外出售,納入兵器種類,供朝廷專用,對於技術是嚴格保密,要麼就給予民間自行生產。」

  李治道:「不至於這麼嚴重吧。」

  郝處俊立刻道:「當初李義府不過也就是對鹽專營,而當時許圉師、盧承慶等人也認為不以為意,可結果卻引發那麼大的危機,不但令國庫變得空虛,還使得朝廷欠下巨額的債務,這危機才沒有過去多久,朝廷可不能好了傷疤就忘了疼啊。」

  李治瞧了眼郝處俊,沒有說什麼。

  李績道:「那就納入兵器種類吧,由朝廷專門生產。」

  薛仁貴他們都符合。

  他們對於蒸汽機只有一種理解,就是打仗,別的方面,他們都無所謂。

  還是那句話,屁股決定腦袋。

  但要是這樣的話,韓藝覺得這蒸汽機白弄了,道:「可是這對於民間生產也是非常重要呀。」

  張文灌道:「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呀!」

  這官營在如今的大唐確實是非常非常不受歡迎,如今朝廷是沒有一項與民間的買賣,朝廷一直都在生產,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是供朝廷消耗,從不出售給民間,並且生產規模還在急劇減少,尤其是在代金券出來之後,以前朝廷生產那麼多東西,多半都是以俸祿、獎賞的形式給大臣,如今直接給錢,朝廷就不需要生產那麼多東西。

  在武皇后新政中,有一條是免除兩都的勞役,其實這個也一直沒有改變,因為朝廷不需要這麼多勞役,如今長安城衛生,都是商人出錢,因為他們希望得到糞肥。

  朝廷只是站在中間監督而已。

  朝中任何人都不敢再提倡官營,因為在大唐建國初期,就吸取了前朝的教訓,也不搞官營,堅決不與民爭利,這可是李世民當初決定的,官後來因為武媚娘上台,要整韓藝,不與民爭利的政策發生改變,結果就立刻爆發危機,雖然很多人也不太明為什麼爆發這麼大的危機,將一切過錯全部推在官營頭上,從上至下,都是如此,若非如此,當初也就不會殺李義府。

  張文灌他們都是在那個時刻上位的,當時他們是堅決反對官營的,若非如此,他們也不會上位,因此這就成為了他們的政治理念,他們對於官營是時時刻刻保持警惕之心,因為事實已經證明,一旦官府開始做買賣,必定會走上隋朝的老路。

  雖然事實並非如此,但他們就是這麼認為的。

  李績他們也都不敢提倡官營,他們的意思是,不官營,但也不私營,咱們自己用。

  李治更加不好多說什麼,他也害怕危機會捲土重來,於是看向韓藝。

  韓藝當然想提倡私營,但是這種高科技,他認為自己如果提倡私營的話,這些大臣又會彈劾他維護商人,拿著朝廷的技術給商人,但是他沒有想到,張文灌他們會這麼堅決的反對,立刻向李治道:「陛下,臣有一個建議,可以一舉兩得。」

  李治道:「什麼建議?」

  韓藝道:「朝廷可以將生產權交予商人,研發權還是放在賢者六院,賢者六院根據商人的要求,研發各式各樣的蒸汽機,然後交予商人去生產,朝廷不從事任何生產任何,一切的生產權,全部都交給商人,這樣不但能夠令商人向賢者六院提供研發費用,還能夠保持平衡。」

  李績道:「不是老夫信不過商人,而是這種技術對於國家太重要,哪怕是生產技術,也不能交給商人。」

  韓藝道:「司空這番擔憂,我也非常理解,但是我們只要挑選出一名合適的商人,可以將風險減少到最低。首先,這商人必須與朝廷是有關係的,是朝廷信得過的。其次,必須要是那種大富商,如果小商人的話,他們可能會為了錢,泄露這種技術,但是大富商的話,他們絕不會為了一點錢,而泄露技術,因為他們不缺這點錢,他們會從長遠來打算,如果能夠壟斷這種技術,其中利潤是遠勝過出售技術。最後,朝廷必須要跟對方簽訂一種特殊契約,嚴格監督他們,甚至於他們出售蒸汽機給任何人,都必須經過朝廷的允許。」

  李治稍稍點頭,道:「那不知你認為誰人適合?」

  韓藝道:「臣認為張家就很適合,首先一點,張家許多人在朝中為官,與朝廷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其次,張家代工作坊生產精密部件的技術,那是全國最好的,而且他們不缺錢,最後,張家只是代工作坊,他們手中沒有掌握煤鐵等原料,民間最好的煤鐵技術都在元家手裡,這就會出現一個非常穩定的三腳架,研發在賢者六院,原料和冶煉在元家,生產在張家,三者相互制衡,再加上朝廷從中監督,可保萬無一失。」

  這種技術不能交給平民,只能交給既得利益者,只有既得利益者,才會去維護的朝廷的利益,要是交給普通人,商人砸十萬貫,不買就是傻子,張家就不可能,張家要買了的話,他失去的更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