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我不習慣。」

  元牡丹直接掙脫開來,道:「我來找你是有正事要跟你說。」

  韓藝道:「夫妻摟著說正事,也是稀鬆平常的。」

  「你能不能尊重我一些。」

  「什麼能不能,我一直都非常尊重你,你說,我洗耳恭聽。」韓藝還掏了掏耳朵。

  元牡丹只能無奈一笑,旋即正色道:「南海那邊剛剛傳來消息,我們在年初的時候,已經成功在佛逝國登陸,並且在登陸戰中,擊敗了佛逝國的主力。」

  韓藝驚喜道:「真的?」

  元牡丹點點頭,將一封信函遞給韓藝,道:「這是元傑的親筆信。」

  韓藝趕緊接過來,打開一看,信中大概說了一下此戰的經過。在先前一戰中,元家是順利的殲滅了佛逝國的水師主力,之後元烈虎與交趾的援軍也相繼趕到。

  但是元家並沒有等獨孤無月的水師主力,因為崔平仲認為此戰的關鍵不在於人多,而是在於天氣,他從當地漁民嘴中得知二三月份,是他們的捕魚期,於是立刻調集主力前往佛逝國。

  他們先是將主力調派到正面,徹底封鎖佛逝國正面的海岸線,從而掩護五十名騎兵,乘坐小船,從一處險灘上登陸,而這區區五十名騎兵恰恰就是致勝的關鍵。

  而戰爭經過反倒是非常簡單,就是在正面戰場打得正激烈時,那五十名騎兵從側面一片森林中殺了出來,佛逝國主力頓時就潰敗。

  雖然沒有說為什麼五十名騎兵就能夠令對方主力潰敗,但是韓藝也猜到其中原因,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文明壓制。

  事實也正是如此,因為在前一戰中,崔平仲發現,這佛逝國雖然民風比較彪悍,但是文明程度實在是太低了一點,又都是部落組成的,所以他們的協調和組織能力是遠不如唐軍的,他們只會按照既定計劃來行事,但只要發生變化,他們就會不知所措。

  其實五十名騎兵,殺傷力是極其有限的,但問題是在佛逝國的作戰計劃中,沒有說這裡會殺出一隊騎兵來,而且正面又正在激戰,佛逝國的軍隊就不知道該怎麼抵抗。

  文明程度要是相差太大,其實是可以直接壓制的,不會有什麼懸念的。只有一定的範圍內差距,文明低一方是可以戰勝文明高的一方。蒙滿與宋明的文明程度其實相差並不是非常大,好歹人家也是一個統一的政權,而且冶煉和鍛造工藝,也是非常發達的,士兵的素養也比較高。佛逝國很多士兵都是赤裸著上身,拿著削尖的木頭在打仗,陣型、戰術什麼的,基本上沒有。

  看罷,韓藝突然笑道:「這真是來的太是時候了,省得我還要去拐彎抹角。」

  元牡丹詫異的「啊」了一聲。

  韓藝哦了一聲,道:「皇后對於此事非常看重,老是在問,我都不知道回答。」說著,他又輕輕挽著元牡丹的那性感的腰肢,笑道:「不過你元家的消息比朝廷的還來的快一些,這會不會是在打朝廷的臉啊!」

  元牡丹抿唇一笑道:「那也只能說明,朝中也就皇后比較關注那邊。」

  「言之有理,不過還有我。」韓藝點點頭,又道:「但是這麼一來的話,朝廷可能馬上就要安排官員過去那邊。」

  元牡丹黛眉微蹙,道:「其實大伯他們也擔心這一點,因為以前那邊一直都是我們元家在做主,這官員去了,心裡難免都會有一些不踏實,但不知你們打算派誰去元州。」

  韓藝笑道:「你看長孫延的父親長孫沖,如何?」

  「長孫沖?」

  元牡丹顯得很是詫異,似乎都快將這個人給忘記了,但隨即道:「據我對於長孫沖的了解,他的確是一個好人選。」

  韓藝笑道:「他當然是一個好人選,因為他可是長孫家的另類,酷愛學問,對於權力是沒有半點興趣的,讓他去的話,好好招待一下,讓他在那邊安度晚年,具體事務,還是咱們在打理。」

  元牡丹道:「可是你有把握讓朝廷答應麼?」

  韓藝呵呵道:「放心,他是我心中的唯一人選。」

  第1985章 這不是玩笑

  韓藝是立刻將元家那邊的消息,上報給朝廷。

  武媚娘在得知此事之後,當然是非常開心,雖然那只是千里之外的海島,是中原王朝從來就沒有關心過的地方,但這可是由她一手推動的,要是還打輸了,那可就非常尷尬了,其實打贏了,也沒有什麼值得驕傲的,關鍵是在於能夠給中原地區帶來多少利益。

  武媚娘是立刻召開樞要會議,商議此事。

  「如今商人在佛逝國旗開得勝,而且從元家的信來看,拿下佛逝國應該不是什麼問題,那麼,朝廷接下來該如何做?」武媚娘問道。

  張文灌那些個老臣子,相互看了看,沒有做聲,他們始終此乃不義之戰,這都是商人發動的戰爭,能是正義的戰爭麼,而且,他們覺得這只是無關緊要的事,沒有怎麼認真去想,你們愛怎麼辦就怎麼辦。

  這是韓藝期望的,立刻道:「臣以為朝廷應該立即派一些官員前去那邊,讓大家知道,那裡是我大唐的領土,而且也方便中原百姓遷居去那邊。」

  武媚娘點點頭,道:「那不知派什麼人前去呢?」

  韓藝沉吟片刻,道:「我們的主要目還是去宣傳我們的文明文化,在制度方面,是可以慢慢去建立,不需要操之過急,所以朝廷應該找一位學問非常高的官員,作為文化推廣大使去往那邊,而且,最好是嶺南地區的官員,甚至於以前的那些被流放去那裡的官員,因為他們可以很好的適應那邊的氣候,如果從朝中調派官員前去,可能會面臨水土不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