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文灌道:「松贊干布在位時,我們的關係一直都非常好,這幾年的爭鬥都是因為祿東贊為人狡猾,且狼子野心,如今祿東贊已經去世,吐蕃要改變祿東贊的政策,也是極有可能,這可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怎能貿然拒絕呢。」

  武媚娘道:「但還是祿東贊家族控制著吐蕃,另外,吐蕃人都是一群野蠻人,他們沒有讀過書,不知何為誠信,我們怎能盡信。」

  鄭善行突然道:「如果我們不答應的話,吐蕃方面肯定會認為我們要對他們用兵,那他們可能會會先發制人,向我們發起戰爭的。」

  武媚娘道:「那就與他們一戰,對付野獸,唯有將它殺死,方能換得永久平安,想以談判促使和平,我看這是不可能的。」

  李治聽得眼中閃過一抹不快。

  契苾何力一看有人帶頭,於是道:「臣認為皇后所言,也不無道理。」

  武媚娘心中一緊,不是說沒有人支持我的麼?餘光稍稍瞥了眼韓藝,見那廝很淡定,莫名得放寬心來。

  郝處俊見契苾何力跳了出來,頓時急了,立刻道:「皇后,契苾將軍,你們可不要忘記,如今太原計劃才剛剛展開,南海那邊還不知成敗,這邊貿然又與吐蕃開戰,而且是在吐蕃如此有誠意和解的情況下,到時我們如何跟西北地區和吐谷渾交代?如今吐蕃願意退去西北,這可一直都是西北百姓願意見到的。」

  李治點點頭,道:「是呀!如果我不答應的話,那勢必就會引發戰爭,而西北和吐谷渾一定會成為主要戰場,他們心裡一定不會支持這一場戰爭的,也無法理解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如今西北百姓已經徹底融入我中原,稍有不慎,這十幾年來的努力,可能就會付諸東流。朕看此事就這麼決定,尚書令,此事還是由你去與欽陵談判,你們談完之後,朕再與他見上一面。」

  韓藝抱拳道:「微臣遵命。」

  張文灌他們是長出一口氣。

  武媚娘囁嚅幾回,最終還是忍住沒有做聲。

  散會之後,李治剛出兩儀殿,就衝著身邊的武媚娘道:「你知道你方才在說什麼嗎?」

  他真是氣得不輕,因為他是再三考慮過的,權衡利弊,還是認為此時和解對於大唐是非常有利的,另外,他的身體情況,也讓他的銳氣減少不少,要傾盡全力去消滅吐蕃,始終不符合大唐的利益,防止吐蕃往這邊擴張,這才符合大唐的最終利益,吐蕃要去天竺,想攔也攔不住,天竺又不是屬於大唐的勢力範圍,那就由他們去吧。這原本談得也好好的,一切都如李治預想中的在進行,就是武媚娘方才插了那麼一句嘴,差點就將武將給動亂起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可能又會有很多變數。

  武媚娘道:「陛下,臣妾當然知道臣妾在說什麼,臣妾始終認為吐蕃人是決計不能相信的,陛下只能將此事作為緩兵之計,而不能當做是長久之計,我們還是要想辦法,如何消滅吐蕃。」

  「真是婦人之見,這事不用你操心。」

  李治說完就快步離開了,他本來就不希望武媚娘干預軍國大事,他讓武媚娘坐在這裡,只是讓她知道是怎麼回事,你就當個啞巴,沒想到武媚娘不但出聲,而且意見還跟他相左,事先又沒有跟他商量過,這可是令他很不爽,夫妻不能共事,這是很有道理的。

  當然,以前他可不敢這麼說武媚娘,他還是有些懼內的,但是因為紅塵,因為那場危機,什麼難聽的話,他都已經說過了,有了第一回,就肯定會有第二回,另外,武媚娘在朝中的勢力已經被粉碎,所以他也不是那麼害怕武媚娘。

  武媚娘看著李治氣沖沖離開的背影,不但沒有絲毫的不快,眼中還藏著一抹笑意。

  ……

  「唉……」契苾何力一聲長嘆,朝著阿史那彌射、薛仁貴等一干將軍道:「各位,其實我是贊成皇后的建議,這吐蕃不能相信啊!」

  薛仁貴道:「話雖如此,但是中書令他們說得也有道理,如今國內發展的這麼好,現階段與吐蕃和解,對於我大唐是更加有利的,貿然開戰,只要不能速戰速決,我們也難以向天下百姓交代,陛下這般考慮,也是能夠理解的。」

  阿史那彌射道:「其實中原百姓對於吐蕃沒有什麼好感,關中將士也想打仗,只不過如果出兵的話,吐谷渾和西北地區就成為第一戰線,那兩邊都在全力發展,他們肯定不想發起戰爭的,要得不到他們全力支持,我們還真不一定打得贏。」

  契苾何力道:「這我當然明白,不然的話,一開始我就會反對。」

  種種的一切跡象也反應出大唐對於吐蕃複雜的心情,別說平原,哪怕是山地,大唐也早就動手,偏偏是高原,而且這麼高,要打上去,成本太大,獲利太少,偏偏此時吐蕃還是一個統一的政權,將所有風險攤開來看,和要遠勝於打,就是這麼簡單。

  在李治做出決定之後,韓藝開始與欽陵展開更為深入的談判。

  經過三日的談判,最終達成了一系列的互信友好協定。

  首先一點,吐蕃還是屬於大唐的藩國,維持原有的進貢與冊封體系,吐蕃要換贊普,必須李治冊封。

  其次,吐蕃減少在吐谷渾邊境的駐軍,不能超過兩萬,而大唐方面不能增加在吐谷渾的駐軍,維持原有的四萬駐軍。

  這也是雙方爭論的焦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