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如今長安正在高速發展中,每一天都充滿著機遇,百姓要做的事太多了,誰還有心情去關注皇后什麼時候回來。

  不過武媚娘也不在乎這些,這些表面上的風光,她已經看得很淡,這一路行來,她也是非常的低調,沒有通知當地的官員,沒有勞師動眾,許多百姓都還不知道。

  不過還是有一個人非常在意,這個人就是李治,他早已經派人去城門口等候,並且還特許武媚娘和韓藝的馬車直接到太極殿門前。

  這可是極高的待遇,當然,最高禮遇,莫過於當初韓藝直接將馬車開到兩儀殿去。

  當武媚娘、韓藝在太極殿門前,從馬車上下來時,就已經可以感受到殿內那一種非常微妙的氣氛。

  當他們入得大殿時,滿朝文武已經位列兩邊,且所有人的目光都看著他們,其中夾帶著忐忑、惶恐、焦慮。

  「臣妾參見陛下。」

  「微臣韓藝參見陛下。」

  「皇后快快免禮。」

  李治趕忙說道,等到武媚娘直起身來之後,他才道:「韓愛卿也快免禮。」

  「多謝陛下。」

  李治是一臉感動道:「這一趟真是辛苦了皇后。」

  武媚娘忙道:「多謝陛下的關心,但此乃臣妾該做之事,而且臣妾做得有許多不足之處,災區還是又不少百姓面臨著飢餓。」

  「皇后無須妄自菲薄,這事實勝過雄辯。來人呀,快快賜座。」李治用手指著自己旁邊。而那句「事實勝過雄辯」,其實是說給那些大臣們聽的。

  張德勝急忙讓人將椅子搬到李治身旁。

  這本是有違朝制的,因為皇后最多也就只能垂簾聽政,不可能在太極殿這種絕對正式的場合,坐到皇帝邊上,直接面對大臣,但是自古以來也沒有哪個皇后跑去賑災,而且還完成如此出色,大臣們也不知道該不該提醒一下李治,但想想武媚娘剛剛立下大功回來,還是別多這嘴了,而且有些事必須得皇后在場,才能夠解決。

  「多謝陛下。」

  武媚娘行得一禮,然後往中間的台階上走去。

  這太極殿的階梯,中間那一道就是皇帝走的,太監是往兩邊上,總不能讓皇后走太監的道。

  韓藝站在其身後,看到這一幕,不禁暗想,這難道是一次預演?

  他雖然不知道武媚娘此時的心情,但他肯定肯定,在武媚娘的心中,這絕對不是走上去而已。

  第1953章 勝者的寬容

  等到武媚娘坐下之後,李治又心疼的打量了武媚娘一番,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一切都在不言之中啊。

  之後,李治才誇讚了韓藝一番,又讓韓藝入列,就站在李績的對面。

  「尚書令,是否早已經想到賑災之法?」

  韓藝剛剛入列,一旁的張文灌突然小聲說道。

  韓藝輕輕一嘆道:「當時我是有一些想法,但是並沒有十足把握,但是在當時那情況,我哪裡敢說出來。」

  張文灌聞言,不禁暗自一嘆,從如今的情況看來,上官儀他們倒是幫了武媚娘大忙,要是當初不是上官儀他們出來搞事,這事怎麼也輪不到武媚娘出面,那麼她今日也不可能坐在那上面。

  李治目光一掃,是底氣十足道:「自古以來,人們皆是談蝗色變,蝗蟲所經過之地,是寸草不生,百姓苦不堪言。然而,皇后此次親自前往賑災,其結果,相信你們也都已經知曉,皇后不但沒有令蝗災進一步蔓延,而且,還在災後,立刻幫助百姓恢復生計,對於百姓造成的傷害,乃是有史以來最低的一次,朕深感欣慰的同時,又感到非常憤怒。」

  此話一出,群臣臉色微微一變,皆是沉默不語。

  這明顯就是要秋後算帳。

  李治只是微微皺眉,太極殿的空氣一下子就凝固了,「記得災難剛剛開始的時候,朝中許多大臣不但沒有想著去如何救災,反而整日想著如何將罪責推倒皇后頭上,並且還借老天之名,來逼朕廢了皇后,以至於險些令朕犯下大錯,令數萬萬百姓陷入饑荒之中。他們的用意,不但令人憤怒,而且還令人感到毛骨悚然,如今朕想起來,都感到後怕,如今站在這裡的究竟是怎樣一群人啊!」

  這話可非常重,但是當初也確實將他逼得夠嗆,令他顏面掃地,因為武媚娘不是一般的大臣,而是他的妻子,大臣逼著他廢后,這是很沒面子的事,但是他當時甚至都打算做出妥協,因為沒有辦法,他也沒法阻止天災,而如今武媚娘凱旋,那他當然要一出心中惡氣。

  而且他心裡也對武媚娘懷以愧疚,因此他是開著朝會等武媚娘,一定要先將這事給了結了,否則的話,他都覺得沒法跟武媚娘愉快的聊天。

  他話音剛落,上官儀就走出隊列來,來到台階前,跪了下來,將芴板往地上一放,「微臣知罪,還請陛下懲罰。」

  成王敗寇,雖說當初的對賭的時候,沒有人提到他們的懲罰,但是人家武媚娘都賭上自己一切,如今武媚娘挺了過來,那他們絕不可能輕易過關,既然是賭,那就必須公平。

  上官儀好歹也是貴族出身,這一點風度他還有是的,你皇帝也別罵了,注意自己的身體,我願賭服輸,你要殺,要剮,悉聽尊便吧。

  陸陸續續又有不少大臣,站出來,跪在地上,請求李治懲罰。

  事已至此,他們也知道難以全身而退,就還不如自己先站出來,還能展現出一些風度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