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賀若寒是直點頭。

  韓藝搖搖頭道:「這可不行,如果你們賒帳,那人家也會來賒帳,可是朝廷希望的是,更多的糧食進入災區。如果不是為了這個,你們的投資也不可能這麼方便。你們還是自己去想辦法吧。」

  這兩個蠢貨相覷一眼,一臉失望的離開了。

  他們走後,韓藝立刻道:「來人啊!」

  「卑職在。」

  「去通知崔中丞一聲,讓他今日下午與我一同去農業區視察。」

  「喏!」

  下午時分。

  「新農社,呵呵,這是你想出來的主意吧。」

  韓藝走在田邊,朝著一旁的崔戢刃笑道。

  「原來這才是你約我來的目的。」崔戢刃笑道。

  韓藝點點頭。

  崔戢刃又問道:「不知尚書令以為如何?」

  韓藝道:「我對此還不是很了解,願聞其詳。」

  崔戢刃道:「其實這新農社的理念,我也是從尚書令身上學來的。簡單來說,就成立一個個類似於關中、山東集團的農業小集團,將大家的土地作為股份加入進來,將耕地資源整合,一來,便與管理和耕種,二來,將具有更大的競爭力。將來要河南要成為大市場,那麼糧食自然也會投放到市場上面,這導致河南的糧食也面臨江南農場主的衝擊,如果由農夫零散來出售的話,糧價將會被那些大農場主給控制住,農夫顯然不是地主們的對手。

  但如果組成農社的話,我們將來在市場的競爭力會變得更強,能夠為農夫帶去更多的財富,而且新農社中,我們也將會施行平倉法,囤積一些糧食,應對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這樣一來,到時就不會如現在這一樣,只能仰仗商人的鼻息,卑微的活著。」

  韓藝笑了一聲,道:「你還有一點沒有說,就是這可以增加你們士族在這地區影響力,你們士族本就掌控著大量的土地,又擁有極高的名望,若以耕地入股,你們士族自然就是最大的股東,那麼這裡的百姓幾乎團結在你們士族的周邊。」

  崔戢刃倒也沒有否認,避重就輕道:「尚書令還未說自己的看法?」

  韓藝沉吟片刻,道:「這事怎麼說呢,你們要幹得好的話,那當然是一件好事,可是你們也將所有的責任都扛在自己的肩上,因此,若是干不好的話,你們士族將會面臨重大的危機,不過我對於你們士族倒是不太看好啊。」

  崔戢刃輕輕哼道:「我們士族不做買賣,不代表不會做買賣,在我們士族的帶領下,農夫的日子將會過得越來越好。其實農夫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天災,還有壓迫,將來想要壓迫農夫,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韓藝笑吟吟道:「你竟然敢在我面前說這話,你就不怕我說出去麼?」

  崔戢刃笑道:「我崔戢刃心中坦蕩蕩,既然敢說,也就不怕會被人知曉。」

  你這混蛋,真會往臉上貼金,若非你也知道我的一些秘密,你豈敢這麼說。韓藝笑道:「我今日總算是見識了你們清河崔氏的優美門風。」

  崔戢刃哪裡聽不出他的暗諷之意,卻是笑道:「過獎,過獎。」

  不過話說回來,韓藝也確實佩服崔戢刃,竟然想出這麼一招來。

  可別小看這新農社,這真的可以保證士紳階級不被這個大時代淘汰,至少暫時可以緩解商人對於士族階級的衝擊。

  因為士紳主要的影響力主要是在鄉村,而鄉村可都是清一色的農民,那邊韓藝要城市化,市民肯定會增加,鄉村的人口就會減少,這是一定的,如今很多地區的鄉村人口都在減少,這樣一來的話,士紳影響力肯定會大幅度減弱。

  而新農社計劃,其實就是將一個個鄉村,從宗祠制度直接變為集團制度,其實本質上也就是商業化,等於這些士族直接從一個地主變成一個集團的老闆。雖然他們無法阻止鄉村人口變少,但是這土地可不會減少的,新農社將會控制著土地,也就是說他們控制著糧食,那麼他們不但能夠繼續在鄉村保持強大的影響力,還能夠在市場上與商人抗衡,甚至於增加與朝廷談判的條件。

  可見崔戢刃並不是在吹牛,你韓藝要商業化,沒問題,我們也商業化,但即便是商業化,我們士族還是能夠保持自己的權威和地位。

  雖然這出乎韓藝的意料之外,但是韓藝並不反對。

  因為這時候的士紳階級跟清朝時候的鄉紳那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清朝的時候,多半鄉紳都是一些小地主,他們是不具有獨立的人格,因為那時候的思想都已經變得麻木,其實也沒有什麼思想,他們對於社會是難以做出貢獻的,但是這年頭的士紳階級,多半都是貴族出身,幾百年來,他們一直引領者風潮,推動著國家進步,他們對於社會可是有著非常大的貢獻,這些大士族出了很多宰相,關鍵他們是有著非常自由的思想,故此這也導致是士紳中分很多派,思想是不一樣的,有些非常保守,有些非常開明。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如果士族都很保守的話,就跟清朝一樣,那麼唐朝就不可能開明,因為唐朝是越上層階級,思想就越開明,普通百姓反而比較保守一些,離婚率和再婚率最高的就是上流階級。

  只不過這保守派一直都占得上風,因為中國的傳統思想,就是論資排輩,那長輩就肯定保守一些,年輕人都被壓著的,他們只能遵從長輩的意見。然而,韓藝帶來的這一場變革,導致崔戢刃他們這些開明的士族階級,漸漸占得上風,年輕人就開始上位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