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果開戰的話,那麼祿東贊的幾個兒子就得領兵去打仗,這種時期他不敢讓任何將軍領兵,可問題是,在這期間,萬一祿東贊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到時他們的兒子必須得趕回來,這樣就會導致內憂外患。

  如今這個時期,他們不得不放棄小勃律,避免與大唐全面開戰,先集中精力先穩定住內政。

  而那邊李治也是從內政考慮,表現得非常強硬,大唐也沒有打這一仗的本錢,這正好趕上祿東贊大病,可見大唐的國運是在上升的趨勢。

  祿東贊沉默半晌,嘆道:「這些年我一直都在關注著大唐的發展,在韓藝的帶領下,大唐發展是遠遠超過了我們吐蕃,我屢犯想要打斷他們的發展,可惜未能得逞,如今的局勢對於我們而言是越發不利。而我又突然身染重病,只怕難以闖過這一關。」

  「父親,你一定會好起來的。」贊悉若急忙安慰道。

  祿東贊擺擺手道:「我的身體,我自己最清楚,這生老病死是躲不掉的,你們也勿用對此感到悲傷,因為你們肩上還有很重的擔子。你們認為我吐蕃該如何衝破大唐的封鎖。」

  論欽陵道:「孩兒始終認為,決不能讓大唐占領著安西四鎮,那樣的話,我們吐蕃將會被大唐活活困死,但若要攻占安西四鎮,首先必須攻取吐谷渾,只要占據這個咽喉,我們才有機會攻占安西四鎮。另外,我們決計不能給大唐喘息之機,還是應該主動發動進攻,想盡一切辦法奪取吐谷渾,戰爭對於我們吐蕃是有利的。」

  祿東贊點點頭,道:「你說得很對,其實老夫心裡一直都有一些後悔,當初沒有下定決心,與大唐決戰,從而導致失去了不少良機,如今大唐已經消滅了高句麗,令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咱們再想要攻占吐谷渾,只怕也不是那麼容易。」

  論欽陵道:「孩兒倒是有一策,可令吐蕃走出困境。」

  祿東贊道:「說。」

  論欽陵道:「孩兒攻占小勃律之後,得知西邊的大食對於大唐收留波斯王子深感不滿,而且大食似乎也有意東進。那邊大唐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奪回小勃律,顯然也是想要西進,孩兒認為他們遲早會碰上的,咱們可以想辦法使這一天提前到來,讓大食去跟大唐較勁,這樣,我們就可以集中兵力進攻吐谷渾。」

  祿東贊皺眉思索半晌,道:「咱們對於大唐還算是知根知底的,至於那大食麼?咱們也不是很了解,此舉怕成為引狼入室啊!」

  論欽陵道:「可是大食顯然是有東進的意圖,就算他們沒有這個意圖,可一旦讓他們知道我們吐蕃跟大唐打到兩敗俱傷,他們肯定還會東進的,到時咱們可就沒法擋住大食。先將大食給拖進來,咱們身處在高原之上,進可攻,退可守,不管咱們幫助哪邊,都對另一邊,是非常不利的,到時咱們就能夠兩邊要價,從而衝破大唐的封鎖,甚至於占領吐谷渾以及安西四鎮。」

  祿東贊稍稍點了下頭。

  第1875章 論演技的重要性

  在莊園裡面悠閒度了幾日假,韓藝一家人便返回城內,如今他們這一家人可真是沒有太多的空閒去度假,好在之前,他們可是痛痛快快玩了好幾年,這其實也是在韓藝的計劃之中,那幾年就是用來玩,用來放鬆的。

  而在韓藝度假的這幾日間,李義府父子婿三人,已經在西市被處死,那氣氛真是就跟過年似得,反正今年的年節,百姓們也沒有過,等於是在補假,可見李義府的生死都在影響著方方面面,是一個偉大的小人。而像袁公瑜這些武媚娘的心腹,也都得到了進一步的處罰,袁公瑜就直接被貶到海南那邊去了,註定是回不來了,這一切都是為了壓制住武媚娘,就是不讓她翻身。

  大臣們心也安定了下來,因為從李治的動作來看,就是還站在他們這邊的。

  故此,韓藝回來之後,就開始在朝中推銷自己的貨幣計劃,因為李治點頭還不行,這還得走流程,還得由中書起草,門下省審核,尚書省才能夠去執行。

  但是韓藝的這個計劃,在樞要會議中,引起了鄭善行、狄仁傑、長孫延他們這些人的強烈反對,他們都很害怕一旦開這先例,那就後患無窮,這就是在給子孫後代留禍啊。

  就這二十年間,光樞要大臣就換了三四批,充分的解釋了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他們連自己的權力都無法保證,他們還能去保證什麼。而這個貨幣政策,就只有韓藝才能夠推行下去,所以你韓藝要不這麼做,那後面的人想這麼做也沒有這能力和基礎,但你韓藝要這麼做的話,萬一你到時下台,後果就是非常恐怖的。

  但是韓藝肯定是要執行這個計劃的,這是他醞釀很久的計劃,都將李治都給醞釀的忘記了這事,可不是心血來潮,神來之筆。因此,他是拼了命的忽悠鄭善行他們,告訴他們,要不這麼做,這貨幣危機馬上就會爆發,都不要等到以後,因為如今貨幣已經不可能滿足民間的生產力,如今唐朝的生產力是非常恐怖,有著一個質的飛躍,但如果中間缺乏媒介的話,那商人生產出來的東西賣給誰啊?

  最後大家是各退一步,決定將這個計劃視作一筆買賣,不視作政策,更加不能視作是長久的政策,而且得由金行和元行來主導,而非是由朝廷來主導。

  這一群新晉的樞要大臣,他們多半是在考慮限制朝廷的權力,不是說要增強朝廷的權力,這也是那一場危機給他們留下的教訓,李義府他們就是什麼都得朝廷管,也沒有人限制住他們,結果就弄成這樣。大家也都是在痛定思痛,所以他們認為不管任何政策,都得有個限制,一旦出現問題,就能夠馬上就能夠停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