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老爺你這麼一說,倒還真是如此呀!這是為什麼呢?」

  那老者凝眉思索片刻,道:「雖然他們現在是一窮二白,但是新政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遐想,以前我們老是想著天下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不愁吃不愁穿,那便是曠古爍今的盛世。唉……可是土地就那麼多,就算是一代傳一代,同樣也會令人失去變得麻木,就算沒有兼併,百姓也很難再往前進一步,但是商業卻給他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只要努力,就有可能擁有無盡的財富。現在想來,我們這些大臣都太太自私了,我們都想著當宰相,名垂青史,流芳萬古,那我們憑什麼要求百姓追求的只是吃飽穿暖。也許,他才是對的。」

  這個老者正是剛剛來到亳州出任刺史的許圉師。

  ……

  尚書省。

  「從目前新政執行的情況來看,長安在明年初,就應該完成所有的戶籍發放以及印花,江淮、江南等地區,雖然也非常順利,但是因為人手沒有長安充足,故此可能要晚個半年,但這比我們預計的都要快得多。」

  劉祥道是滿懷喜悅地說道。

  這比預想中要順利許多,他們也是長出一口氣呀!

  狄仁傑道:「不過我發現新政頒布之後,官府與百姓打交道變得越來越多,而且,這種情況很可能將會成為常態。如今北巷新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西市也開了一家會計事務所,他們都是一方面向百姓,一方面向官府的,而在以往可是沒有這個行當的。所以我認為朝廷也應該做出應對,成立一些新得官衙,免得到時候,百姓都不知道該去哪裡詢問。」

  韓藝問道:「你有什麼建議?」

  狄仁傑道:「我朝實行的乃是三省六部,但是六部都在皇城之內,百姓是難以接觸的到,我認為六部應該都在皇城外設立分部,讓百姓都可以接觸得到。如果全部通過縣衙來解決,我認為縣衙已經是不可能照顧到這麼多事。好比說大理寺,民間都已經建設期關門的律師事務所,也就是他們都看到將來肯定會出現非常多的糾紛。在此之前,大家都是在家耕地,平時接觸甚少,而如今百姓都流動起來,並且溝通增加了許多,那勢必會產生許多糾紛,如今的大理寺恐怕難以滿足百姓的需求,我認為應該擴建大理寺。」

  不愧是狄仁傑,還真是一個狠較色,三言兩語,就將大理寺的職權擴大了。

  韓藝稍稍點頭,又問道:「你們認為呢?」

  長孫延道:「我贊成狄少卿的建議,朝廷應該密切的關注國家的變化,隨時做出調整,只有及時與百姓交流,才能最快做出調整,以往官員那種處理事務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變化,我們應該及早做出準備。」

  張文灌道:「但是目前大家都在忙著落實行政,你這又節外生枝,哪裡忙得過來。」

  狄仁傑道:「我倒是認為我們可以藉此機會,做出一些改變,畢竟我們如今設立了許多辦事點。」

  張文灌道:「那些辦事點都是一些民房,是臨時的,要是這麼做的話,首先得修建官衙,可是這都需要錢,國庫如今哪裡撥得出錢來。」

  鄭善行道:「我倒是認為與民打交道,這民房反而是最合適的,若建得富麗堂皇,只怕百姓反而會望而卻步,而且這會影響到城內的居民。狄少卿的建議,只是為了幫助百姓,與百姓溝通,那麼只要適用、舒適就行,我從不認為這官衙修建的富麗堂皇,會對於官員處理政務有什麼幫助,反而會促使官員貪圖享樂,不務正業。」

  這什麼性格說什麼話,他在自由之美的辦公室,那簡直小得可憐,他就是覺得什麼方面都是適用就行,多了就是浪費,他是堅決反對修建什麼宮殿,官衙。

  張文灌被懟的有些想哭,他可是老臣子,以前朝中那是講究論資排輩的,可是鄭善行他們這小輩太生猛,完全不給面子,說話都非常直接,但是沒有辦法,坐在最上面的尚書令,是這裡面年紀最小的,張文灌心裡非常委屈。

  他們可以不顧及,但是韓藝不能不顧及,道:「你們先別爭了,聽我一言,其實你們說得都有道理,張尚書也不是說要鋪張浪費,將民房修建成官衙,這個很難操作。好比說大理寺這種官衙,你擺個攤在街邊是肯定不行的,但是也不需要朝廷出錢,那……那李義府、許敬宗他們的宅院不空在那裡麼,他們的宅院大得很,直接拿來用就行了,反正放在那裡也是浪費。」

  這一句話就告訴大家,為什麼他能夠坐在那裡。

  劉祥道笑道:「尚書令言之有理啊!」

  狄仁傑道:「也就是說尚書令是贊成的?」

  韓藝道:「我個人沒有什麼意見,但是這事還得上奏給陛下,你們就自己去上奏吧,我是不會上奏的,因為寫奏章對我而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大家都呵呵笑了起來,氣氛頓時輕鬆了許多。

  但是他們也都知道,韓藝這種級別還需要自己寫奏章嗎?他這麼做就是不想攬權,要是什麼都得通過他,等於他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第1860章 變化就是商機

  這新政才頒布多久,他們卻是一個又一個的建議,看上去就好像是過家家,完全沒有規劃。

  其實不然,因為這是他們預計中的,確定印花稅,只是確定了核心,圍繞著這個核心,還有著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