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藝道:「陛下,這稅是一定要繳納的,如果免除道觀、佛寺的稅,那麼地主肯定會與他們勾結,將自己的土地劃到道觀佛寺的範圍內,如此一來,道觀、佛寺的地位將會危及到朝廷的統治,這是一定要限制的。」

  李治聽罷,頻頻點頭,說那些沒用,關鍵還是得從皇帝的利益分析,如果徵收印花稅,道觀佛寺還是免稅的,那麼地主肯定與和尚、道士勾結,尤其是佛寺,那麼僧人的地位將會變得非常高,有權有勢的都得仰仗他們,如果天下的地主都跟僧人勾結,再加上教派的特殊性,那說不定真的可以與朝廷分庭抗禮。李治權衡再三,點頭道:「好吧,將道佛列入納稅範圍中。」

  「陛下聖明。」

  崔戢刃、王玄道、鄭善行他們異口同聲道。

  長孫延道:「啟稟陛下,臣在修訂印花稅時,發現有諸多問題,如果廢除均田制的話,也就是說朝廷將不再授予土地給百姓,但是人口始終在增加,這如何處理?」

  開什麼玩笑,要是還授田的話,人都跑去種田了,那我這工商業如何發展。韓藝道:「這我倒是想過,其實土地關鍵不在於授予,而是在於開墾,如果不開墾的話,田地就這麼多,人口始終在增加,這是怎麼也無法避免的。朝廷應該頒布律法,鼓勵百姓去開墾荒地,而不是等著朝廷授田。」

  任知古道:「開墾荒地也非一日兩日之事,但是老儒婦幼也都得吃飯,我認為既然廢除均田制,就不應該再根據擔每個人去計算,而是應該以家庭來計算,同樣是八十畝地,這一個人肯定要比三個人要富足許多。朝廷應該更加仔細的考量印花稅,將百姓家庭的環境也考慮進去,家有幼兒、老母,朝廷理應減少稅收。」

  崔戢刃、王玄道他們紛紛點頭,表示支持。

  韓藝卻道:「要是這麼一來,那麼老儒婦幼將會成為地主避稅手段,這反而會傷害他們的,同時也傷害朝廷。目前朝廷是要趕緊恢復過來,還沒有能力去照顧他們,這麼做只會令朝廷的負擔更重,因為朝廷得大量的統計百姓的家庭情況,而實行印花稅的目的,就是為了簡便,以畝數來算稅收。當然,我不是反對這個建議,我只是認為朝廷應該量力而行,等到朝廷有能力再去這麼做。」

  李治點點頭,道:「尚書令說得不錯,朝廷目前得量力而行,若是不自量力,只怕又會導致危機的爆發。」

  任知古、狄仁傑他們相覷一眼,稍稍點了下頭。

  他們都是出身儒家,心懷仁義,但是韓藝是資本出身,資本不可能以仁義的方式出現,這是自相矛盾的,他好不容易才借他人之手,將百姓變成流民,為商人提供生產力,如果朝廷又給予鄉村一些好政策,那人百姓又有可能回去種地。

  長孫延又道:「還有一點,當初尚書令在提到印花稅時,是這麼闡述的,田契是非常獨特契約,因為田可以年復一年的長出莊稼來,故此,田契應該每年都繳納印花稅。若是遇到天災,田地中將沒有收成,是不是意味著可以不繳納印花稅?如果是的話,朝廷應該明文規定這一點,防止官員在天災之後,繼續向百姓徵稅。」

  李治聽得一笑,朝著韓藝道:「想不到你這印花稅,還有這種妙處。」

  韓藝搖搖頭笑道:「這臣也沒有想到。」

  李治道:「這是當然的,如果遇到天災,還讓百姓交稅,那無異於殺雞取卵,朝廷若有能力,理應給予賑濟才是,怎麼還能向百姓索取了。」

  狄仁傑道:「天災對於普通百姓而言,都可能是滅頂之災,但是對於地主而言,傷害不是那麼大,如果都免除稅收,官府的稅收將會減弱不少,如果地主仍然交稅,官府就有能力賑濟百姓。」

  李治點點頭道:「這個想法倒是不錯。」

  「但這也是很難實現的。」

  韓藝搖搖頭道:「印花稅看重的是契約精神,要繳納就都繳納,要麼就都不繳納。」

  狄仁傑道:「但是我認為可以減少稅收,根據印花稅,田地越少的百姓,繳納的稅就越少,只要算精準一點,可以在減輕百姓負擔的同時,增加官府的救濟能力。」

  長孫延道:「可是印花稅的解釋,是根據契約中所產生的利益來徵稅的,既然沒有產生,那就不應該征,除非換一種說法。」

  李治皺眉道:「這還真是左右為難啊!」

  韓藝道:「陛下,依臣之見,這事還得以大局為重,印花稅本來就損害了地主的利益,照顧了不少百姓,百姓平時繳納的稅,就比現在要少得多,是可以存不少糧食,來幫自己渡過難關,朝廷目前也困難,只能等到國庫充盈起來,才有更多的能力去幫助百姓。而且,朝廷鼓勵發展商業,其實也是幫助百姓在抵禦天災,各位可不要忘記,在這一場危機中,是誰給那些沒有生計的流民一口飯吃的,是商人。所以,如果哪些州縣遇到困難,朝廷可以在當地州縣給予優厚的政策,吸引商人去投資。」

  李治點點頭道:「愛卿言之有理,救濟之事,完全依靠地主那些稅收,只怕也是杯水車薪,朝廷得另想辦法幫助百姓抵禦天災,商人是一個辦法,但是朕相信還有其他的辦法,這就得要依靠各位愛卿想出更好的辦法來。」

  長孫延、狄仁傑他們同時道:「陛下聖明,臣願竭盡所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