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在唐朝歷史也是從未有過的。

  只能說時勢造英雄吧,當時李治是沒有辦法,才選了他們幾個,先穩住局面,但是後來發現,他們還幹得不錯,展現出非凡的才幹來,那索性就讓他們繼續幹下去吧,再說,也找不到更加合適的人選。

  「今日太子給朕上了一道奏章,朕看過之後,心裡即是欣慰,又是矛盾,拿不定主意,你們也都看看,認為太子的建議如何?」

  李治說完,張德勝立刻將李弘奏章的抄本給這些大臣們送去。

  狄仁傑看完之後,立刻站出來道:「啟稟陛下,太子天資聰穎,且宅心仁厚,真是我大唐社稷之福啊!微臣贊成太子的建議。」

  長孫延也站出來道:「微臣也贊成太子的建議。」

  劉祥道、崔戢刃、王玄道也紛紛表示贊成李弘的建議。

  唯獨李績和韓藝這兩個大佬站在邊上沒有做聲。

  韓藝很爽呀,終於可以跟李績一個等級,閉著眼就算是完成任務。

  李治看了他們一眼,道:「可是他們將國家弄成這樣,若不嚴懲,朕難以出心中惡氣。」

  盧師卦立刻站出來道:「陛下,那李義府為一己私慾,而貪贓枉法,而陛下為出一口惡氣,而不顧國家律法,陛下用李義府方法來懲罰李義府,那豈不是說陛下是贊成李義府的做法?二者是自相矛盾呀。」

  李治聽得一臉尷尬,暗想,走了一個韋思謙,又來一個盧師卦。懟道:「若不嚴懲,何以服眾?」

  長孫延立刻站出來道:「陛下可有想過事情為什麼會演變成這樣。臣認為追根溯源,還是律法不夠完善,律法還不夠權威,不足以震懾大臣,故此常常才有大臣貪贓枉法,因為律法對他們毫無作用。若是陛下想阻止此類事情再度發生,理應豎立律法的權威性。若是陛下要懲罰這些人,也應該用律法來懲罰,唯有人人都遵紀守法,國家才能穩定下來。」

  狄仁傑道:「長孫侍郎言之有理,陛下興許還不知道,光這一日所抓獲的涉事人員,就超過了一千人,但是其中有許多人只是服從李義府的命令,他們官職甚微,若不服從李義府,可能會招來橫禍,雖然他們中間也有不少人貪贓枉法,但是臣認為應該酌情而定,而非是一概而論,尤其是他們的家人,他們家中的奴僕,這些都應該酌情考量。」

  崔戢刃也道:「太子在奏章也說了,李義府之過,不應降罪於其幼子,臣認為這一點說得非常對。若因一人之過,而株連全家,只會讓事情變得越發複雜,以及滋生更多的違法之事,因為很多官員可借株連之罪,將那些無辜之人給牽連進來,從而滿足自己的私慾。」

  除了李績、韓藝之外,所有人都支持太子的建議。

  李治怫然不悅道:「說了半天,還是朕做錯了。尚書令,這事你最有發言權,你說,朕可有做錯?」

  你問李績呀,問我幹嘛?我都是穿紫袍的,你這太欺負人了。韓藝心裡好生不悅,又羨慕的瞧了眼對面的李績,這才無奈的站出來,道:「陛下當然沒有做錯,陛下要嚴懲這些人,乃人之常情呀,如果有人將微臣的買賣弄得血本無歸,哼哼,微臣也會嚴懲他的,這是一定的,這人都是有脾氣。」

  李治極其開心道:「聽聽,你們聽聽,朕沒有做錯。」

  他話音未落,韓藝話鋒一轉,嘆道:「只可惜太子是以臣子的身份,向皇帝上奏,而非是以兒子的身份向父親求情。」

  李治愣了下,道:「這有何區別?」

  韓藝愕然道:「難道陛下認為君臣與父子沒有區別?」

  李治眼中已經噴火,你小子是越發囂張了,還敢來調侃朕了。

  韓藝立刻一本正經道:「陛下作為君主,自然得以國家為重,而非是人之常情,若以人之常情來看這事的話,那也不應該懲罰許敬宗,畢竟許敬宗為陛下你鞍前馬後,他只是損害國家的利益,沒有損害陛下你個人利益。又好比說,這微臣上青樓,大家都當做是人之常情,幾個男人不上青樓的,但要是陛下你上青樓的話,只怕就會引起軒然大波。」

  你還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啊!李治恨恨道:「尚書令似乎另有所指啊!」

  韓藝訕訕道:「臣只是打個比方而已,沒指,沒指。」

  李治瞪了他一眼,知道不能再裝下去了,這小子太狠了,一上來就放大招,下回得問李績,輕咳一聲,道:「既然你們都贊成太子的建議,那就這麼做吧。另外,既然這個建議是太子提出來的,朕就打算讓太子跟著你們去學習一下。」

  眾人不禁一愣。

  韓藝、李績立刻站出來道:「陛下聖明。」

  李治眼含笑意的看了眼韓藝。

  李治這麼做,其實是要釋放兩個非常重要的訊息。

  其一,如今武媚娘的勢力被清除的一乾二淨,顯然武媚娘已經被打入冷宮,那大家難免就都會想,太子還是是不是那麼的不可動搖,如果是的話,那投機主義就是充斥著朝堂。李治趕緊得表明態度,而這是一個施恩於臣民絕佳機會,李治前面氣得是要大開殺戒,如果這時候李弘出來阻止,就可以凸顯出李弘宅心仁厚的性格,大臣都是喜歡宅心仁厚的皇帝,李治方才都是故意那麼說的,他心中已經有了決定,只是在為李弘鋪路。

  其二,就是如今這情況,武媚娘是不能再用了,但她的權力該交給誰呢?當初武媚娘又為什麼會掌權,不就是李治身體不行麼,處理不了這麼多政務,需要人來幫李治分擔,這是客觀的因素,如果李治龍精虎猛,武媚娘是不可能干預外庭的,李治對於權力迷戀,可不亞於武媚娘,不然的話,長孫無忌都已經慫成那樣,他還是容不下長孫無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