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這事不同,這新政可都是她弄出來,這要是出了問題,她可得負全部責任啊!

  而且,這亂子似乎大了那麼一點點,她能否負擔得起,都還是一個問題。

  大唐王朝仿佛一夜之間就要崩塌。

  「立刻去揚州請韓藝回來。」

  李治扔下這句話便立即動身趕往長安,長安可是他的大本營,他的根都在那裡,長安若是垮了,那他就完了。

  至於武媚娘?

  你去死吧。

  說到底,在李治心裡,這權力才是最重要的,當初廢王立武,其實也是權力爭奪,而不是單純的因為一個女人,王萱之事,他是可以忍住的,但是這事他忍不住,因為這直接影響到他的皇位。

  而且,李治還一直都希望走出他父親的陰影,結果陰影都還未走出來,就掉溝里去了,這對他的傷害太大了,如果說這事挽不回,武媚娘估計都是死路一條。

  當愛情遇到了權力,那就是渣渣。

  李治都還沒有出洛陽,洛陽就跟著爆發了經濟危機。

  因為在韓藝當初的經濟計劃中,長安一直都是國家的中心,不管是經濟,還是政治,如今長安都陷入癱瘓,洛陽豈能置身事外,洛陽的金行也正在面臨擠兌危機。

  這長安的資金鍊一斷,金行又自身難保,這洛陽立刻就爆發經濟危機,因為兩都聯繫太過密切,就連青樓都是開連鎖的,洛陽也有很多官營作坊,同樣也發不出工資,因為資金都沒有回籠。

  洛陽的百姓一看長安都這樣了,別說花錢,連門都不敢出了,市場就更加蕭條,商人也都干不下去了,商人就只能出走,商人一走,工人失業,官營原本在長安、洛陽都還能夠盈利的,如這兩都都亂了,大家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陷入混亂之中,這不是說殺了誰就可以解決問題的,是沒有錢了,大家都不知道錢去哪裡了,也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這就造成百姓變得非常恐慌。

  而百姓在這事上面的恐慌心理,無疑是進一步促使了危機的爆發,以及讓危機變得更加恐怖和兇猛。

  第1801章 全面崩盤

  其實情況遠比李治想像中的還要嚴重的多,因為他只是看到了兩都的情況,這地方上他都還不清楚,否則的話,他恐怕會吐血身亡,這都不是影響他的皇位,這弄不好,國家都會垮了。

  若只是中央財政赤字,地方上還比較安定的話,其實還是可以補救的,畢竟如今還是小農經濟為主,不會跟後世一樣,一個地方的經濟危機可以瞬間蔓延全世界。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李義府當初採納了那個玄機道長的建議,讓地方州縣提前徵稅,別小看這一道政令,這可是非常非常致命,等於就是在變本加厲,加速這一場危機,直接導致州縣比兩都的情況要更加糟糕,等於就是將全國都給搞亂了。

  因為在朝廷確定建立官營體質之後,各地官府立刻就變得非常腐敗,這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體系的問題。這李義府他可是讓地方上先用稅收先墊著開支,那這稅都不用上繳了,而且是讓你花出去,不是讓你存著,那這裡面的油水是可想而知的,而李義府根本沒有這麼多人手去監督各地州縣,他派出去的人,也都是一些心術不正之人,和當地官府勾結著一塊撈錢,沒有辦法,他們的老大就是這德行,這上樑不正下樑歪啊。

  故此,各地地方州縣的前期投入其實是非常大的,基本上將錢都用光了,道理很簡單,誰會幫朝廷省錢,這錢在倉庫裡面,那就是朝廷,用出去就是自己的,換誰都會用出去。其實根本不需要那麼多錢,但是那些官員都認為,只要鹽酒一到,這價格賣高一點,錢很快就會回來的,不可能會被查到,自然就往死里撈。

  但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鹽價剛剛才開始上漲,鹽販子就都冒出來了,百姓都買了私鹽,誰還去買官鹽,官府的鹽都屯在倉庫裡面。

  這資金就周轉不過來,他們還不敢上報,因為這真要查起來,他們個個都自身難保,財政虧空的這麼厲害,正當沒有辦法的時候,李義府派人來暗示他們可以提前徵稅。

  李義府讓他們徵稅,那是為了彌補中央的債務,這各地官府自身還有債務的,許多州縣的官府都是拿著雞毛當令牌,提前徵收兩年的稅,反正是上面吩咐的,他也不怕。同時,也籌備嚴厲打擊走私販。

  但是想要嚴厲,是比較困難的,唐朝的官府那都是小官府,沒有太多的人手,因為他們以前要幹得事也不多,這要打擊走私販需要人手,一下子也招不到那麼多人來,他們就跑去跟士紳商量,咱們一同打擊走私販。

  然而,他們根本沒有料到,那些士紳、地主都已經跟韓藝為首的走私集團捆綁上了,因為之前朝廷沒有料到會有走私的情況,就沒有出台這方面的律法,還是比較寬鬆的。

  同樣的,當時那些士紳、地主也沒有料到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時他們認為那些人是在送錢給他們,他們也不覺得這是犯法,就被韓藝給忽悠進去了。

  如今朝廷要嚴厲打擊走私販,他們就是走私販,就是他們害得官府兩頭不著岸,他們是想下船,也是不可能的,只有一條道走到黑,等於都被韓藝給綁架了。

  也就是說這官府是在跟走私販商量著如何打擊走私。

  這怎麼可能會有效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