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現在都是衙役在負責運輸,領頭的全都是官員,這官員、衙役那都是在為朝廷幹活,哪有自己出錢買乾糧的道理,你要不給吃的,我就不幹活,這很簡單呀,你要結帳,你就得問我老大去要,我只是一個跑腿的,我老大是柳元貞,李義府的女婿。

  而且這個問題當初都沒有人想到,朝廷的左手跟右手做買賣,這帳目該怎麼算。因為趙持滿當初也沒有想到,八成都是賣給朝廷,因為官營也應該是跟百姓做買賣呀!他沒有幹過官營,並不知道,這官營成本一定是非常高的,哪怕不交稅,也不可能比商人低,因為沒有不腐敗的官營,這公家的東西,不拿那都是傻子,而且誰也不會去節約,一個人可以幹的事,三個人來干,畢竟大家都有親朋好友的,沒本事沒飯吃的,就過來謀求一個職位,這官場又講人情,尤其是中國的官場。

  非但如此,其它的商品也都銷售不佳,很簡單,沒有人買,長安作為最大的市場,長安百姓拿著絹布買不了東西,商人拿著貨物又賣不出去,正在那裡尷尬著,大家現在不敢亂花一文錢,只要保證吃飽穿暖就行,完全符合武媚娘的新政,節儉是一種美德。

  但是大家都不消費,這市場就變得更小。

  其實就算朝廷一成都沒有拿,也肯定賣不出去。

  趙持滿癱在椅子上,目光呆滯道:「完了!完了!全都的完了!」

  鄭通愣道:「趙持滿,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趙持滿瞧了他一眼,道:「如今咱們涼州這幾年積累的下來的財富,已經花得是一乾二淨,而我剛剛接到消息,西北的商隊正往涼州趕來,而這一次的規模是前些年的五倍之多,到時咱們拿什麼去跟他們交易?」

  說到後面,他拿起桌上的一道公文揚了揚。

  「五倍之多?」

  鄭通差點沒有咬著自己的舌頭。

  趙持滿道:「你難道忘記,當初韓尚書為解西北之困,一方面貸款給那些商人,而另一方面讓咱們中原商人與西北商人簽訂了上百道貿易合作契約,讓他們去種植藥材,生產駝絨、羊毛,等等,經過這兩三年的發展,人家都已經給弄好了,正準備來跟咱們貿易。」

  鄭通道:「當時不是商人跟商人簽訂的貿易麼?」

  「可如今長安的商人都已經走的差不多了,朝廷接管了他們的一切,自然也得負擔起這些契約,而且當時本就是朝廷在中間做擔保。」趙持滿雙手一攤,道:「可是如今咱們涼州什麼都沒有了,別說工人的月錢,恐怕連咱們府衙衙役的月錢都發不出。」

  當時西北商人自發組織,各種捐助大都護府,這才抵擋住吐蕃的入侵,但同時他們損失巨大。之後,李治採納了韓藝的建議,一方面貸款給他們,讓他們去種植經濟作物,生產羊毛、駝絨,另一方面促使中原商人跟他們簽訂契約,購買他們的貨物,幫助他們恢復。

  西北商人又聽從了韓藝的建議,在西北開始全面商業化生產,這可比家庭式生產肯定要多多了,規模可想而知。

  只不過當時行情比較好,中原商人願意跟他們簽訂契約,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貨物肯定賣得出去,可如今商人連自己的貨都不敢往外面賣,怎麼可能還幫你賣,這等於是在幫朝廷賺錢,而且都已經走的差不多了,如今長安的商人要麼南下,要麼去山東。

  同樣的,西北商人敢這麼大規模生產,主要就是因為有中原這個大市場在,不怕賣不出去,否則的話,周邊哪個地區可以接納這麼多貨物,可如今中原整個市場都不景氣,他們的貨物加上運費,這誰買得起啊!

  「這下可糟糕了!」鄭通呆愣半晌,道:「趙刺史,如今咱們得趕緊上奏朝廷,讓朝廷撥款。」

  趙持滿皺眉思索半晌,道:「這麼多錢朝廷恐怕一下子撥不出來,就算朝廷撥得出,恐怕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要是弄砸了,這後果可不堪設想,咱們都擔待不起。這樣,咱們上奏說明咱們涼州作坊的事,讓朝廷趕緊結帳,至於西北那些商人,咱們就讓他們去長安貿易。哼,這事都是李義府他們幹的,那自然得他們來補救。」

  鄭通道:「可是其中一部分貿易是用於咱們作坊的生產,咱們要是什麼都不買的話,那咱們的作坊拿什麼生產?」

  這鹽和肉都是外地供應的,可不是涼州本地生產的,韓藝當初打造涼州,也只是作為一個加工廠和中轉站,可不是原料產地。

  趙持滿怒極反笑道:「都已經這情況了,還生產什麼?生產多少就是賠多少?李義府能否及時跟咱們結帳都還是一個問題。」

  鄭通道:「可是不生產,那些作坊的工人怎麼辦?咱們不能白養著他們!」

  趙持滿道:「這也只能等朝廷撥款,就算咱們將命賠出去,也拿不出這麼多錢來啊。」

  鄭通想想也是,這朝廷要不撥款,他們就死在這裡了。

  當初他們收購太猛,朝廷又沒有撥款給他們,因為唐朝國庫其實不是很富裕的,韓藝在任時,也沒有給國庫帶來多少收入,他們都是從涼州的府庫撥錢,如今這錢賠的是血本無歸,朝廷要不結帳的話,將他們賣了,也換不來這麼多錢啊。

  ……

  長安。

  第一樓!

  「老沈呀!」

  只見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搖搖晃晃來到櫃檯前,拍了拍桌子,朝著正在算帳的沈貴喊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