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絹帛。」

  韓藝笑著點點頭,又向譚洞問道:「你那邊進展的如何?」

  譚洞道:「我們已經將咱們的鹽運送到各地區,也與當地的地主聯繫上了。」

  韓藝問道:「情況如何?」

  譚洞道:「進展的非常順利,那些個地主,個個都非常貪婪,而且目光短淺,如今鹽價已經在上漲,其中利潤非常可觀,咱們跟他們五五分成,他們都沒有怎麼猶豫,就立刻答應了下來。」

  韓藝笑呵呵道:「咱們賊船是上來容易,下來難呀!他們想利用地主來對付我,我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哦,如今乃是比較關鍵的時候,咱們在海邊幾大鹽田,可是一定要隱蔽好,莫要讓對方發現,否則的話,他們將會有所準備。乾脆停一停,千萬不能打草驚蛇。」

  譚洞點頭道:「我知道了。」

  韓藝又道:「在此之後,朝廷一定趕回派人找尋私鹽的源地,那時候就無所謂了,反正一旦被發現,就得立刻上船逃跑,這麼大的海在邊上,鹽是取之不竭的,人力才是最為關鍵的。丟多少鹽,我都不會怪你的,但是少一個人,我可得向你問責。」

  第1780章 病貓也有發威時

  洛陽。

  在一間宅院內,透過窗戶,在燭光的照射下,只見兩道人影勾肩搭背,有節奏的來回移動著。

  忽聽得裡面傳來一聲「哎呦」!

  隨即又聽得有人道:「抱歉,抱歉。有沒有踩疼你?」

  「哦,奴婢沒事。」

  「朕真是挺笨的,這才跳了多久,就踩了你這麼多腳。」

  「陛下切勿自責,其實在奴婢教過幾人中,陛下算是跳得最好的。」

  「是麼?」

  「嗯。」

  王萱又道:「陛下,咱們休息一會兒再跳吧。」

  「也好,也好。」

  王萱假扮的紅塵,對於李治而言,那便是毒藥,一旦開始,就根本沒法停下來。

  自從那回來到這裡,與王萱交談過後,李治就開始天天往這邊跑,他又是一個老司機,什麼男女授受不親,對於皇帝而言,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很自然的就與王萱跳起了這新式舞蹈。

  但不得不說,這舞蹈真是太好了!

  李治太喜歡了,因為有這舞蹈,他才能堂而皇之的與王萱親近親近,而且非常自然,毫不做作,有些時候他自己都跳得很起勁。

  「呵呵!紅塵,你這舞蹈還真是非常妙!天天跳上一會兒,朕都感覺身子輕鬆許多。」

  李治一邊抹著汗,一邊向王萱贊絕不口道。

  王萱羞澀地笑道:「陛下過獎了。」

  李治如今是越發喜歡的王萱,美麗動人,性格溫柔,而且還善解人意,跟她在一起,非常舒服,突然道:「朕看你和江巧卿的感情非常不錯。」

  王萱愣了下,旋即點頭道:「奴婢跟卿姨一直以來相依為命,感情要勝過母女。」

  「是嗎?」

  李治笑道:「朕還以為……」

  他欲言又止,王萱卻是心如明鏡,道:「陛下以為什麼?」

  李治道:「朕說了,你可不准生氣。」

  王萱道:「奴婢怎敢生陛下的氣。」

  其實就算你生氣,我也不會怪你的。李治暗道一句,又道:「朕以前聽說過許多關於歌妓的故事,天下間許多女人都是被那些假母給逼著走上這條路的,畢竟有哪個女人喜歡當歌妓,如你與江巧卿這般感情的,還真是少見。」

  王萱忙道:「陛下誤會卿姨了,其實卿姨並未逼迫奴婢,不但如此,她還教會奴婢許多知識。雖然當初是因生活所迫,奴婢才當上歌妓的,但是如今奴婢非常喜歡現在的生活。」

  李治詫異道:「為何?朕一直以為沒有哪個女人喜歡做歌妓?」

  王萱道:「也許有些人會這麼想,但是不一定所有的人都是這麼想的。」

  李治道:「那你是如何想的?」

  王萱道:「因為音樂。」

  「音樂?」

  「對呀!」王萱道:「因為音樂和舞蹈是能夠給人們帶去快樂和歡笑。在奴婢很小的時候,奴婢的父母都還健在,那時候奴婢非常快樂,每天都過得無憂無慮。但是後來因為叛亂,所有的一切的一切都給毀了,奴婢在跟父母逃亡的過程中,見了太多人生活在痛苦之中,奴婢自己也是如此,當時奴婢多麼希望能夠回到以前,從那時候開始,奴婢認為這世上沒有什麼比快樂和歡笑更加重要的,故此奴婢希望可以借音樂和舞蹈給人們帶去快樂和歡笑,每次奴婢上台演出時,看到客人們開心的笑容,奴婢就很心滿意足。」

  王萱的這一番話,那可是韓藝親自傳授的,目的就是要將她那卑賤歌妓身份,升華到一種無我的境界,令李治對於王萱更是另眼相待。

  果不其然,李治立刻被王萱這種純真善良的夢想給深深打動了,因為他身邊的女人那個個都是狠角色,沒有一個如紅塵這樣,擁有純淨無暇的心靈,哪怕是以前的王萱,那也不是善茬,只不過以前的王萱比較蠢而已,這是他身邊最為缺乏的,不禁嘆道:「聽你這麼一說,朕真是慚愧呀!」

  王萱忙道:「陛下,奴婢沒有怪罪陛下的意思,奴婢……!」

  「你別緊張。」

  李治擺擺手,道:「其實關於睦州叛亂一事,朕比你要更加清楚,那天災雖不可阻擋,但若是當地官府全力救援當地的百姓,也就不會讓陳碩真有機可乘。朕作為天下百姓的君主,百姓蒙此大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不管怎樣,朕都是難辭其咎,朕也不想再發生這種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