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武媚娘是如此,其實韓藝同樣也是如此。

  可以說,這天下烏鴉一般黑。

  但這是非常可怕的。

  進程也正如武媚娘預計的一般,許州一事,很快就傳開了。

  各個地方的鄉紳、地主一看這情況,不禁都汗顏呀,他們之前只敢利用鄉法禁止百姓去城裡務工,以此來維護自己的權威,沒有想到許州的村民將商船燒了,朝廷竟然服軟了。

  可見朝廷的商業政策,只不過是一隻紙老虎而已,只會虛張聲勢,其實不堪一擊。

  於是各地鄉紳、地主開始團結起來,造勢、宣傳,抵制商人。

  這都不用去想怎麼宣傳,因為古代有太多抑商的例子,幾乎每個朝代都有,而且那些聖賢也都是反對商人的,要引經據典的話,就沒有一句說商人的好話,這真是太簡單了。

  於是乎,各個地方的鄉紳、地主開始大肆宣傳商人危害論,將商人比作蝗蟲、老鼠、害蟲,等等。

  那些鄉民一下子就被煽動起來,其實他們也不蠢,這些人都是一些農夫,他們辛辛苦苦的耕地、種田,就還不如工匠發明一個小工具,因為如今商人非常重視技術,要是手下工人發明出一個什麼來,且可以用於生產,那麼商人非常願意賞給他們大筆的獎金,但這對於農夫而言,這就太不公平了,說好得士農工商,如今工商階級過得都比咱們農夫好,咱們農夫還是交稅的主力,這誰想得通。

  這不公平,故此我們要抵制商人,要富大家就一塊富,要窮大家就一塊窮,這其實就是人性啊。

  宣傳過後那就是行動,各地的農夫就開始堵住碼頭,擋住道路,不准商人的貨物進入他們的地盤,這道路一旦已經出問題,商人的半條命就沒了。

  但是燒商船的事就再也沒有發生過,那武媚娘也不蠢,如果繼續採用暴力的話,她也害怕局勢失控,所以李義府、許敬宗等人事先就給予那些士族暗示,你們可別亂來,別再犯法,否則的話,朝廷就會派軍隊鎮壓的,這是朝廷不允許的,那些士紳當然也比較害怕,他們只是要維護自己的權威,維持鄉村勢力,不准發展城市經濟,而不是要搞亂國家,搞亂的話,那對誰都不好。

  很快,延運河這一條商業線,就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反商主義。

  而因為韓藝的商業發展,也才剛剛起步不久,農夫、地主都還是國家的主體,商人再失去朝廷的支持,怎麼會是他們的對手,這些人又沒有去長安鬧,而是在自己的地盤。

  這對於剛剛崛起的資本主義,這簡直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不管是任何方面,毀滅永遠比建設要快得多。

  當然,也有一些地方是例外,揚州、陸州就是例外。

  揚州的話,因為韓藝就是揚州人,韓藝當初就幫助揚州抵擋住陳碩真的叛軍,保護了揚州百姓,而且還從一個小農夫當上了宰相,是揚州的全民偶像。另外,韓藝上任之後,是將揚州當做一個中轉站,也使得揚州變得非常繁榮,那麼揚州的百姓當然認為韓藝這麼做,只是因為韓藝是揚州人,所以他要照顧揚州百姓,那麼反過來說,韓藝的政策是一定對揚州有利的,他們當然也非常擁護韓藝的政策。

  在揚州周邊的鄉村,其實也出現不少反商主義,他們也想堵住碼頭和道路,但是城裡的百姓就自發組織起來,包括碼頭周邊的鄉村,碼頭周邊的鄉村都跟著碼頭的繁榮而發財,揚州的工商階級是非常強大的,而且,又有韓藝這個光環在,導致大家都非常齊心。

  但是這種情況想不暴力都難。

  楊展飛當然不會管,因為兩邊都是百姓,幫哪邊都是錯,民安局的皇家警察也只能勸阻,他們人手也不夠,但是哪裡勸得住。

  兩邊一打起來,那些農夫就頓時就作鳥獸散,一下子就跑了,農夫雖然彪悍,但是並不齊心,揚州城的百姓是生活在一個城裡面,而農夫只是一個鄉一個鄉的,人數雖多,但是力量也是分散的,各自有各自的領導,而且他們只是被煽動起來的,商人又沒有殺他們全家,而城裡的人那都是為了自己飯碗,雙方心態也不一樣,城裡的百姓可不管了,你們要砸我飯碗,我就是來個你們拼命的。

  陸州就更加搞笑了,陸州的百姓都是直接跑去隔壁州縣去打,這陸州本地是沒有人鬧事的,即便有反商主義,也都不敢吭聲。

  這都是因為當初陸州讓陳碩真那麼一搞,基本上整個州都癱瘓了,要啥沒啥,一片焦土,連個領導人都沒有,因為當地士紳基本也沒有存活幾個。就當時那情況而言,陸州當地的鄉紳、地主,要麼就被陳碩真給殺了,要麼就跟著陳碩真混,這陸州可是陳碩真的大本營呀,陳碩真怎麼可能允許大本營還有心存異志的人在。然而,後來陳碩真失敗了,那麼跟著她混得鄉紳、地主,也只有死路一條,他們這些人肯定是頭目,而朝廷是不可能寬恕一個造反頭目的。

  而戰後,朝廷也沒法給太多的補助,最多就是免除他們的稅收,小農經濟就是如此,沒有什麼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剛好就撞上韓藝的經濟政策,他們也不是說聰明,而且沒有其它的選擇,要搞農業的話,恢復是非常慢的,在戰後的兩年,他們的生活非常痛苦,也因此陸州人工非常便宜,而且又多,大家都沒有事干,商人就開始往這裡砸錢,陸州的百姓就一股腦就沖了進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