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要是以前,武媚娘肯定是虛情假意,籠絡人心,但是如今這一番話,武媚娘也是發自肺腑,因為她漸漸明白,像李義府的這種忠心,是非常難得的,一定要重用他,不能再跟以前那樣,將李義府當做一塊抹布,髒了就扔。

  「相信許侍中已經將其中緣由告知了你吧?」寒暄過後,武媚娘就立刻進入了正題,因為她可不想韓藝再回來,韓藝只給了她三年。

  李義府點點頭,道:「臣已經知道,這一切都是韓藝在從中作梗。」

  武媚娘嘆道:「這都怪我,若非我錯信韓藝,也不會令李中書蒙受此難。」

  李義府忙道:「這怪不得皇后,韓藝實在是太狡猾了,臣當時得知他乃長孫無忌的人,一時也不敢相信,韓藝幾乎是瞞過了所有人,不過如今的話,他想要再欺瞞我們,是不可能的,我李義府對天發誓,此生與其勢不兩立。」

  如今的話,就算武媚娘不打算動韓藝,他也一定要殺韓藝。

  武媚娘點點頭,又嘆道:「可是要對付韓藝亦非易事啊!因為陛下可是非常看重韓藝的,而之所以陛下看重韓藝,蓋因韓藝的富國強兵政策,深得陛下的認同,前不久的西北一戰,朝中所有人都束手無策,可韓藝一去,立刻就安撫西北,可見只要延續他的政策,那麼就不能動他,陛下也不會允許的,甚至國家都離不開他。」

  說到這裡,她頓了頓,又道:「不過他有所長,自然也有所短,我對他還算是比較了解,其實他的行政能力是非常一般的,而且他只會這一套,如果能夠廢除他的政策,改變國家發展的方向,那麼他就成為多餘的,陛下也不會再重用他,如此一來,我們便可將他剷除。」

  李義府、許敬宗異口同聲道:「皇后聖明。」

  隨後李義府又道:「如今韓藝不過是一介平民,而且他在朝中勢力衰微,有我跟許侍中支持,要廢除他的政策,並非是難事。」

  「沒有這麼簡單。」

  武媚娘輕輕一嘆,道:「如今韓藝的政策都執行的非常好,長安百姓也都非常支持,若無足夠的理由,便廢除他的政策,百姓一定會反對的,這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們不可做違背民意之事,否則的話,只會作繭自縛。況且,陛下也一定不會答應的。」

  許敬宗道:「皇后的意思是挑起士族與商人的鬥爭?」

  武媚娘輕輕點頭,道:「不瞞你們,韓藝在我身邊,為我出謀劃策,他的很多思想、理論,我也是非常認同的。他曾總結過前朝滅亡的教訓,其中有一條是這麼說,隋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隋朝站在了百姓對立面,好比說,隋朝末年大興土木,都是由朝廷來做,故此,韓藝才建議陛下,讓商人走在前面,朝廷作為一個中間人,如此便能避免站在百姓的對立面,又能利用商人達到目的。

  同樣的道理,我們也不能站在任何人的對立面,不管是士族,還是商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挑起士族與商人的鬥爭,那我們能夠進退自如。而如今商人的勢力,遠不如那些鄉紳、地主,只因陛下一直以來都非常支持韓藝,而且韓藝還籠絡了一批紈絝子弟,但是只要朝廷稍微公正一點,相信商人便不會再像以前那麼輕鬆。」

  李義府道:「皇后說得是,臣在回長安的路上,曾路過江南地區,發現有許多鄉紳、地主都在抵制商人,嚴禁鄉民入成務工,甚至有些士紳還向官府提出抗議,不准商人進入他們的縣城。」

  武媚娘黛眉一皺,道:「他們抗議什麼?」

  李義府道:「以前的絲織品都是農婦在家一針一線織成的,但是如今的話,因為那些作坊的興起,導致成本降低,大量絲織品湧入各地州縣,導致各地州縣百姓收入降低,甚至於面臨進退維谷之境地,因為一方面,當地的鄉紳嚴禁她們入城務工,但是另一方面,她們生產的絲織品,不但價格高,費時費力,而且不如作坊出來的漂亮。那些士紳也知道長久下去,這些百姓還是會走出去的,於是才向官府提出抗議。」

  武媚娘道:「竟有這等事,我怎未聽說過。」

  李義府道:「回稟皇后,臣在長安的時候,也少有聽說,臣認為這都是因為韓藝的政策在長安發展的非常好,故此容易讓人產生錯覺,認為他的政策是能夠造福百姓的,但其實不然,有很多地方的百姓因此受到了傷害。」

  武媚娘眼光一閃,道:「原來如此。這樣的話,那就好辦了。那些鄉紳只去官府抗議,與當地官府交流,這自然不能引起重視,若是他們能夠鬧大一點,朝廷才能夠介入其中。」

  李義府目光閃動了幾下,立刻心領神會,道:「臣知道該怎麼做了。」

  武媚娘笑著點點頭,道:「不過這事一定要謹慎,切不可讓人察覺出什麼來,否則的話,只會引火燒身。」

  李義府道:「還請皇后放心,臣一定不會令皇后失望的。」

  許敬宗當然也明白,但是他也知道,這不是什麼好收買人心的好事,他索性就不做聲,讓李義府去做。

  人家李義府無所謂,反正他人品已經這麼差了,再差一點又如何。

  在這方面,武媚娘對於李義府是相當有信心,突然道:「對了,李中書,在你走之後,李崇德曾在大唐日報上面告訴世人,你非趙郡李氏出身,此事你可知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