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德儉一聽,心頭咯噔一下,糟糕!他太了解許敬宗了,文人一個,文章寫得好,詞藻文采非常華麗,善於搞政治鬥爭,但是內政方面,那可不是他擅長的,這是韓藝擅長的,他要乾的話,那等於就是自掘墳墓。可是他又不能這麼說,而他也明白許敬宗的心理,如今他位極人臣,敵人又都走了,要沒點事干,就會顯得非常無能,不過王德儉也絕非浪得虛名,眼珠一轉,計上心頭,立刻道:「舅舅可切勿大意,如今裴行儉、趙持滿、王方翼他們都因西北一戰,深得陛下信任,倘若我們麻痹大意的話,他日這些人再回到朝中,可就麻煩了。」

  許敬宗嘆道:「可是陛下已經決定停止針對長孫無忌謀反案的調查,老夫不能違抗皇命啊。」

  其實他主要的目標還是長孫無忌,至於裴行儉他們,許敬宗當時只是想順便收拾了,因為這些人在他眼中,那就是小魚小蝦,砧板上的肉,只可惜西北戰事爆發,導致這些人躲過這一劫,他覺得自己要再想盡辦法去對付他們的話,就有失風範了,這些人應該交給袁公瑜他們小嘍囉去對付,他需要的是掌控大局。

  王德儉微一沉吟,道:「舅舅,其實長孫無忌一事,歸根結底,還是在於一個士庶之爭,長孫無忌他一個人,再有能耐,也掀不起這麼大的風浪來,關鍵在於其背後一個關中貴族的支持,如果我們要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就必須繼續打壓士族,如果不壓制住這些士族,關中貴族還是可能重返朝堂。另外,這一直以來都是陛下和皇后所想的,舅舅何不從這方面下手,由此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許敬宗聽得眼中一亮,這主意真是好啊!士庶之爭,持續了許多年,乃是唐朝的主要矛盾,要是干好這一票,那必須流芳萬古呀!而且這是他擅長的,連連點頭道:「不錯,不錯,你說得非常對,咱們還不能鬆懈。」

  第1741章 衣錦還鄉

  韓藝走了,是真的走了,此時此刻,恐怕都已經快要到洛陽了。

  雖然一個多月前,宮中就已經傳出消息,說李治已經批准了韓藝的辭呈,讓他回家守孝。

  但是,許多人都如崔戢刃一般,認為這事肯定還會有轉折,直到韓藝離開長安的消息,都被證實了,但還有不少人抱有幻想。

  還是哪句老話,只有失去了,才會懂得珍惜。

  因為這些年來,國內的許多政策,都是出自韓藝之手,而且每個政策都與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平時就還不覺得,等到韓藝離開時,大家才會突然發現,當韓藝走了,自己的內心會是如此的不安。

  韓藝在,大家心裡都很穩,韓藝一走,大家立刻變得迷茫起來,仿佛失去了方向感一般。

  導致韓藝才走沒幾天,長安的百姓是非常的懷念韓藝,要知道韓藝前不久才出征一年多,也沒有誰懷念過他,這二者還是有區別的,韓藝出征,他還是戶部尚書,但是此番韓藝離開,是以一個百姓的身份離開的,他已經不是官員。

  ……

  ……

  根據利益守恆定律,這長安有所失,揚州自然就有所得。

  在揚州最大的碼頭上,只見茫茫多的人,站在碼頭上翹首以盼,放眼望去,頭皮都發麻。

  「報——!」

  但見一個身穿制服的男人,在人群中高舉著手,大聲喊道。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了進來,他來到一個三十歲出頭,器宇軒昂的男子面前,抱拳道:「啟稟楊刺史,韓小哥的船已經到了。」

  那男子聽罷,眼中閃過一抹激動,立刻舉目望去,這人便是楊展飛。

  周邊百姓聞言,更是踮起腳尖,往北邊望去。

  過得半晌,只見一艘大船出現在河道的盡頭。

  人群中頓時爆發出驚人的歡呼聲。

  又過得好一會兒,大船終於停泊在碼頭上,只見船艙走行出幾人來。

  「韓藝兄弟。」

  碼頭邊上一個白面公子激動的招手喊道,正是韓藝的兄弟沈笑。

  但是他的聲音,很快便被周邊百姓的歡呼聲給掩蓋了。

  「韓小哥!韓小哥!」

  周邊百姓高聲喊道。

  甲板上的蕭無衣、熊弟等人都看傻了,他沒有想到會有這麼壯觀的場面。

  韓藝的事跡早就傳到揚州,因為揚州在韓藝的經濟計劃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韓藝恰恰又是揚州人,故此揚州人都將韓藝視作是揚州的榮耀,從梅村的一個田舍兒,干到戶部尚書,而且還只是用了不到十年的光景,並且南征北戰,立下無數功勞,這就是傳奇啊!

  韓藝的榮光也是屬於整個揚州的,現在揚州人出門,自報家門時,都愛加上一句,韓小哥的同鄉。

  雖然韓藝第一回回到揚州,但是他在揚州的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

  韓藝的回來,對於揚州百姓而言,這就是英雄歸來,沒有人去在乎韓藝守孝的問題,因為韓藝是揚州的榮耀,當然是往死里吹,韓藝的地位越高,揚州百姓出門也有臉。

  由此可見,對於古代的百姓而言,國與家,當然是家更加重要,而且南北是有界限,有競爭的,估計李治來了,揚州百姓也不會這麼熱情,李治乃是關中人,又不是揚州人。

  但是韓藝可不能弄得自己跟英雄似得,如今他只是一介平民,他只是含淚的點了下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