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到這裡,他突然抬起頭來,笑道:「不過如今我終於可以放下這一切,好好陪陪你們,陪著父親大人,這亡羊補牢,總比一錯再錯要好。」

  蕭無衣輕輕點了下頭,突然,她想起什麼似得,道:「那牡丹節和飛雪呢?」

  韓藝道:「當然也得跟我一塊回去啊!」

  蕭無衣道:「可是爹爹他還不知道這些事。」

  韓藝不禁眨了眨眼。

  蕭無衣道:「要不,我去跟爹爹說?」

  「不不不!」

  韓藝連連擺手,道:「這事必須得我親自去跟丈人說,你丈夫雖不是什麼大英雄,但是這點擔當還是有的。現在,你得幫我起草一份辭呈。」

  蕭無衣問道:「你真的決定呢?」要知道韓藝這一走,變數可就多了。

  韓藝非常肯定的點點頭。

  第二日一大清早,韓藝就揣著辭呈入宮,這一見到李治,二話不說,就先將辭呈遞上。

  李治看過辭呈之後,眉頭緊鎖,道:「愛卿,此事朕也了解過了,決計怪不得你,如今朕身邊可是少不了愛卿,朕還正打算升愛卿為尚書左僕射。」

  韓藝拱手道:「陛下對於臣的知遇之恩,臣一直銘記於心,為了陛下,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但是臣的的確確是枉為人子,臣的母親在生下臣不久便去世了,是父親一直以來將臣養育成人,可是這些年來,臣從未回家鄉祭拜過父親,臣真是……不孝之子,將來在九泉之下,也無顏面對父母。」

  說到這裡,他是哽咽難以自已,「還望陛下恩准臣的請求。」

  李治皺眉不語,眉宇間很是掙扎,過得半晌,才道:「朕非常明白愛卿的苦衷,換做是朕,朕也會跟愛卿一樣,只不過此事來的太突然了,朕與朝廷都毫無準備,如今遼東與西北可都需要愛卿,倘若卿不在的話,朕都不知道如何辦是好,朝中也無人可以替代愛卿。」說到這裡,他又道:「這樣吧,朕親自命一人,代卿守孝,可好?」

  「陛下如此厚待臣,臣實在是無以為報,只不過這事如何能讓他人代替,只怕還會連累到陛下。」韓藝又道:「陛下還請放心,如今西北、遼東皆已在恢復的過程,臣會處理完手頭上的事,然後再回家鄉為父守孝。」

  李治沉默不語。

  韓藝一揖到地,「還望陛下恩准。」

  李治遲疑半晌,閉目一嘆,點點頭道:「好吧,朕答應你便是。不過朕也有言在先,待他日卿守完孝之後,得立刻回朝廷,朕與大唐都需要卿。」

  韓藝道:「微臣遵命。」

  第1729章 非戰爭戰略

  且不說李治心裡是作何想,但就算他是真心實意的想留下韓藝,其實他也留不住,因為皇帝也不能阻止一個人去行孝道,再加上外面的輿論,他要強行留下韓藝,那他也會被連累其中。

  在中國人的思想中,忠孝是難兩全,但其實祖先永遠是第一位的,皇帝最多最多也只能排在第二位。

  你要挖我祖墳,那天王老子來了,我也得跟你拼命,但是這皇帝輪流轉,最多也就是換個姓而已。

  李治也只能答應韓藝的請求。

  不過這話說回來,如今李治還真是需要韓藝的時候,哪怕是要過河拆橋,那也得等到過了河再說,如今這河都可還沒有過去呀!

  故此,不管怎樣,李治還是要求韓藝先將手頭上的事給處理完之後,才能離開長安。

  於是李治收起那複雜的心理,又詢問韓藝吐谷渾的情況。

  韓藝將與吐蕃談判的過程,原原本本的告訴李治,當然,那些髒話自然就一語帶過。

  李治聽後,眉頭一皺,道:「也就是說,他日吐蕃還有可能捲土重來。」

  韓藝搖搖頭,道:「不是可能,而是一定,只要有機會,吐蕃一定會捲土重來的,因此臣認為跟吐蕃簽訂任何契約,除了欺騙自己之外,誰也欺騙不了,那何不就這樣,大家心裡都有數,即便吐蕃下回發動戰爭,他們也有理由可尋,不需要再跟這一回一樣,找各種藉口來掩飾,弄得雙方都很尷尬。」

  李治聽後,是怫然不悅,道:「難道卿這麼做,只是避免大唐與吐蕃發生直接衝突?」

  韓藝點頭道:「正是如此。」

  李治更是不悅道:「難道卿認為,我大唐打不過他吐蕃?」

  如今高句麗已經被消滅,這邊上就剩下一個吐蕃,而且只要這一關度過去,李治覺得今後就可以專心一意的對付吐蕃,就不需要再害怕吐蕃,理應是吐蕃害怕大唐才是,故此他認為韓藝這種思想,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因為韓藝這麼做,還是先防範避免與吐蕃產生正面衝突,先將理由都給你留下,下回你來就可以用了。

  韓藝一本正經道:「陛下,記得臣當初就說過,大唐與吐蕃開戰,最先躺倒墳墓裡面的一定是吐蕃,可是拿瓷去撞瓦,不管最終是誰贏誰輸,這都非明智之舉。以前臣還是田舍兒時,經常與街上的潑皮流氓打架鬥毆,但是如今的話,就算他們罵臣,臣也不會多看他們一眼,臣堂堂戶部尚書去跟一個流氓鬥嘴,就是罵贏了,那也不是什麼光榮之事。」

  李治緊鎖眉頭道:「但是吐蕃屢屢挑釁,朕可以忍他一回兩回,但也不可能無止盡的忍下去,這個問題是一定要解決的。」

  語氣非常堅決,因為如果吐蕃沒有出來搗亂的話,那遼東一戰對他而言應該是非常收官,他的英明神武也能展現的淋漓盡致,畢竟是他決定在這時機,果斷出兵,一舉消滅高句麗,可惜天不遂人願,吐蕃突然一腳插進來,導致他後來手忙腳亂,連續幾個政策都適得其反,就差一點點,這不世之功,就要葬送在吐蕃手中,當時他也憋屈,只能忍著,如今可算是騰出手來了,那這新仇舊恨就統統都湧現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