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番話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大了,他們一時都消化不了,紛紛交頭接耳,低聲商量起來。

  韓藝也回到了座位上,旁邊的弘化公主側身過來,小聲道:「不知朝廷可有打算在吐谷渾建立金行?」

  韓藝笑道:「吐谷渾乃是交通要衝,要是缺了吐谷渾,這個體系也建立不起來。」

  弘化公主笑著點點頭,吐谷渾也經常蒙受天災,他也在想辦法,怎麼來幫助百姓抵抗天災。

  兀可烈突然站起身來,道:「各位,各位,我們能有今日,全憑朝廷的西北計劃,我相信韓尚書不會騙我們的,雖然我們還無法領悟透韓尚書的想法,但是當初簽訂牧場協議的時候也是如此,當時我們不都對牧場協議有過諸多疑慮麼?可是之後我們深受其益,我相信這一回也不例外,我覺得我們應該要支持韓尚書。」

  他可是非常崇拜韓藝的,他覺得韓藝要坑他,輕而易舉,哪裡需要弄得這麼複雜。

  「不錯,如今雖然我們都比較困難,但是比起當年的情況,可是要好得多,當初韓尚書都能夠幫助我們迅速的恢復過來,這一回也不會例外的。」

  「韓尚書,就按你說得辦吧。」

  經兀可烈這麼一吆喝,大家都選擇相信韓藝,雖然他們還不能算清楚這筆帳,但是幾個關鍵信息,他們還是聽得真切,盈虧之間,也有一個大概的判斷。

  韓藝拱拱手道:「多謝各位的支持,多謝,多謝。但是我們是商人,我們追逐的共贏,相信我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們要共同努力,我們知道你們暫時還不太了解整個計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現在會坐在這裡,如果我只是要講這一番話,我也犯不著請你們前來,接下來我們要一道商量,如何建設好西北,我剛從高句麗那邊來,對你們的情況知道的甚少,我們還有許多事要做,所以我希望你們自備了乾糧,剛剛經歷戰火的吐谷渾,可不能每天都如今日這般招待你們。」

  「哈哈……!」

  大家聽得這最後半句,又都紛紛大笑起來。

  就連弘化公主都忍俊不禁。

  第1724章 囊中之物

  似曾相似呀!

  又是修路,又是大興土木。

  但是好招不怕使第二回。

  韓藝做事永遠是選擇最為簡單的方式,這一套路數,大家都非常熟悉,上手也快。

  而且,即便西北沒有戰事,韓藝也是有這打算的,因為他剛剛從高句麗掠來不少的奴隸,而其中有些人是頑固反唐份子,難以教化,故此中原商人還不一定鎮得住,韓藝已經打算將這些人全部扔到西北來,讓更加彪悍的西北酋長來教訓他們。

  比流氓,誰怕誰呀!

  另外,也不會有損中原大國的名聲。

  而修建道路,是貿易之根本,想要連通西北地區,道路一定要通達。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建造金行也是韓藝的規劃之一,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浩大的工程,就是修建學院。

  這是一定的,哪怕是賠錢,也得建。

  民族之間的融合,用武力只會適得其反,沒有哪個民族是能夠通過武力征服的,必須還得通過文化,軟實力。

  而文明文化其實才是唐朝的最強兵器,因為唐朝的文化,非常之特別,它沒有獨尊儒術,也沒有固守中原文化,唐朝的文明文化本就是吸收了很多民族的文化,就連統治者都是胡漢雜交出來的,它本身就具有一個包容性,胡人也能夠在唐文明中間找到自己的影子,這種會有一種歸屬感,而唐朝的文明文化乃是當今世上最為先進文明文化,任何方面都是如此,博大精深,璀璨奪目,無可匹敵。

  宋朝武力雖不行,但是文化非常高,同時期的遼、金二國,都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而這一句話,恰恰證明,他們已經被同化了,可見宋朝當時已經拿出了最強兵器,只可惜後來來了一個完全不可同化的民族,導致功虧一簣。

  而如今這年代,誰敢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原。」那簡直就是自取其辱,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就可以將對方給懟到牆角裡面去。

  可見唐朝還沒有使出自己的最強兵器,就是派了個天可汗去打打頭陣,唐朝還有很高的提升空間,因為唐朝的最強武器都還收著沒用。

  所以這學院是一定要修建的,賠錢也得建,只要對方接受,那就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打一場戰爭,可以修建多少學院。

  而此時西北百姓當然願意接受唐文化,他們的市場在中原,要是不懂漢語,不懂漢字,怎麼去跟中原商人交流,其實經過上回的修路工程,就已經有很多人直接說漢語,因為老闆都是漢人,你要不會說漢語,你就永遠沒法升職。

  但是這不是一句話就能夠概括的,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計劃,幸虧這就是韓藝西北計劃的第二步,否則的話,時間這麼趕,他哪裡拿得出來。

  大家就坐在一起商量,他們當地的情況如何?那裡又可以開闢的新的道路?你們州縣又有什麼特產?怎麼將這些特產運營成商品?大家怎麼資本化?

  人人都是熱情高漲,幹勁十足。

  要知道當初簽訂牧場協議的時候,參與的都是各部落的酋長,但是這一回,坐在這裡可都是商人,哪怕是酋長,本質上也是一個商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改變,只不過沒有人注意到。另外,這個計劃其實就是穩固了他們的地位,因為現在他們是最清楚朝廷政策的人,那麼其餘人當然得聽他們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