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這就是唐軍最為擅長的戰術,靈活出擊,出其不意,攻打敵人薄弱的點,不跟你們玩陣地戰。

  薛仁貴、高侃在商定計劃後,立刻統帥全軍,輕裝上路,撲向建安城。

  楊萬春一看這唐軍果然經不住誘惑,去攻打建安,立刻派兵出擊,攻占唐軍的後方陣地,也就是遼河的東岸,切斷唐軍的補給線,唐軍的補給是一定得過遼河的,沒有補給,這唐軍立刻就會成為強弩之末。當然,楊萬春也不會傻到渡河去進攻大唐的本土,他這點兵力防守有餘,要想進攻大唐的本土的話,那絕對是痴心妄想,扔到中原,恐怕都找不著了。

  因為建安城只是一個誘餌,防守確實薄弱,而唐軍是全軍出擊,故此在薛仁貴和高侃的猛攻之下,這一日之間,便攻破了建安城。不過,薛仁貴和高侃選擇最不人道的方式,那就是屠城,還了放了一把大火,將建安城燒得是家徒四壁,因為沒有辦法,他們只是要打通去往石城的道路,並非是要占領這裡,這時間可是非常趕的,留他們在,等回來的時候,就還得再攻打一次,他們當然是選擇最為省事方式,反正也不是第一回了,這就是戰爭的殘酷性。

  也真是無法避免的。

  我要不殺你們,我就會被你們殺死。

  而在石城和積利城,也正在展開著激戰,雖然獨孤無月與劉仁願一直壓著敵軍打,但就差那麼一點點。

  石城、積利城的統帥石勇器知道唐軍渡海來攻,這兵力肯定不足,而且吸取了上回的教訓,是堅決不出城跟唐軍決戰,我打不贏你,我就當孫子,我躲著你們。故此任憑唐軍如何挑釁,就是不出門決戰,其實整個高句麗的戰術都是一樣,就是往後拖,待入冬季,你們就得退兵了。

  可是石勇器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援軍沒有到,唐軍的援軍竟然趕到了,而且不是渡海來的,是從北邊來的,難道安市城被攻破呢?

  因為安市城是非常重要的一道防線,不但保護著平壤,也兼顧石城和積利城。

  如果安市城被攻破,那這裡就是唐軍碗裡的菜,不可能守得住,這消息又傳不過來,一時間二城的守軍是軍心大亂。

  薛仁貴、高侃兵分兩路,薛仁貴配合劉仁願攻打石城,高侃領兵配合獨孤無月攻打積利城。

  如此一來,唐軍兵力還占有絕對優勢,而且這都是唐軍精銳來的,可不是偏師,這就真心沒法打了,在高侃、薛仁貴、劉仁願、獨孤無月四個猛人的夾擊之下,兩城相繼淪陷。

  第1680章 兵至如歸

  那安市城的統帥楊萬春原本以為薛仁貴、高侃所部攻打建安城,主要還是為了攻打安市城,那麼切斷他們的補給,在堅守一些時日,他們就成強弩之末,可圍殲這一路唐軍。

  故此,當他占領遼河東岸時,還在沾沾自喜,這下唐軍可就回天乏術了,沒有補給你們打個球啊。

  哪裡知道那薛仁貴、高侃這一路就奔南邊去了,什麼補給,什麼後勤,我們才不在乎。

  這楊萬春完全看不懂了,其實南邊的石城和積利城戰略位置不是那麼重要,你占領了那裡,對於平壤以及高句麗的核心地帶不具有太多的威脅,那只是邊陲之鎮,而且,就算讓你占得那裡,可一旦唐軍被擊退,你們還得老老實實的將城池還回來,因為唐軍是守不住那裡的,光靠海上補給,你怎麼守?

  而且薛仁貴、高侃都是輕裝上路,不然不可能跑那麼快,帶著那麼一點點糧食,你們能夠支持多久?

  最為重要的是,你們這一走,你們中軍的側翼不就完全暴露了出來麼。

  這只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如果楊萬春早知道他們是奔石城去的,一早就跑去救援新城,夾擊李績的中軍,他也害怕這是唐軍的引蛇出洞之計,如果他去打李績,萬一薛仁貴他們回過頭來,安市可就守不住了,安市城最大的優勢,就是它的防禦系統,楊萬春可不敢輕易離開這一座堡壘。

  直到薛仁貴、高侃與劉仁願回合拿下積利城和石城後,楊萬春才幡然醒悟,敢情你們還真是奔著那兩座城池去的,差點沒有氣得吐血,原來老子遇到的是幾個不懂軍事常識的傢伙呀!

  但是他已經失去了攻擊李績側翼的最好時機。

  薛仁貴和高侃實在是太快了,這個計劃就是要打時間差。

  但是還有一點令楊萬春想不通,就是唐軍的補給怎麼辦?一塊餓死嗎?因為他已經將陸上的所有補給線都給封鎖住了。

  他知道唐軍一直靠海運將糧草運往營州,但是運往營州,還要為了陸上運輸,他沒有想到,這一回唐軍是將大部分的糧草全部放在船上,營州的糧草只是為北路大軍準備的。薛仁貴、高侃在得知劉仁願、獨孤無月成功登陸之後,便毫無顧忌跑了過來,因為那邊也沒多少糧草,這邊才是真正糧倉。

  楊萬春對此是一無所知。

  韓藝的到來,令楊萬春徹底感到了絕望。

  韓藝親自統帥著五百餘艘糧船浩浩蕩蕩的來增援石城。

  僅僅這一個時辰三個碼頭就全部建好了,船隊陸續靠岸,大量的糧草傾瀉到岸邊,要是楊萬春看到這些糧草,估計他會重新預估一下此次戰役。

  因為韓藝在萊州的這段時間,就在萊州練習如何快速建造碼頭,建造糧倉,甚至於押糧車,關於碼頭的一切材料,都已經在作坊全部做好了,來到這裡就是組裝而已,大量且反覆的操練,已經變成了後勤軍的一種本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