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來到屋內坐下,鄭善行嘆了口氣,道:「真是想不到這短短几個月內,發生了這麼多事。」

  韓藝苦笑道:「其實有些事是一定會發生的,只不過是早與晚的區別。」

  鄭善行心裡當然也明白,道:「有件事我想請你幫幫忙。」

  韓藝道:「你說得是長孫延?」

  鄭善行點點頭,道:「可惜當時我不在長安,未能與他見一面,也未有來相送。長孫的為人,你我皆清楚,縱使國舅真的謀反,他也不會參與其中的,而且他能力出眾,少了他,乃是我大唐的損失,我不求你將他調回來,我只希望你能夠保他性命無憂就可以了。」

  韓藝點點頭道:「這我明白,其實我也不想,但是這事我無能為力,因為陛下並未讓我參與其中,他的被貶,都是許敬宗他們在安排,我沒有藉口插手。這得看長孫延自己的造化,我認為如果他真得有能力,那他是能夠躲過這一劫,而且我對此是抱有很高的期望。」

  鄭善行不屑的笑了一聲,「我想得剛好與你相反,在這官場之中,若不死也只是上天的眷顧,這與個人能力的大小,道德的高低毫無關係,長孫一直以來兢兢業業的為國出力,為君分憂,可換來是什麼?」言語間滿是諷刺之意。

  韓藝笑道:「還是那句話,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這官場中,如果你做每件事,都想著回報,那跟許敬宗之流也沒有區別,咱們能做一點是一點,但求無愧於心,至於那些榮華富貴,呵呵,還是不要太在意的好。」

  鄭善行點點頭道:「言之有理。」

  韓藝輕咳一聲,道:「言歸正傳,漕運一事進行的怎麼樣?」

  鄭善行也收起對於長孫延的情緒,道:「原本是進行的非常順利,可是奴婢一事出來之後,又可能會生出許多波折來,因為在漕運改制的過程中,是需要用到奴婢的,不過,我不是在抱怨,我是非常支持的,我相信這也不是什麼困難,如果能夠改變奴婢制度,多付出一些努力,也是值得的。」

  韓藝笑道:「你放心,這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很快,這場風波將會得到平息,只會有少數的人,對此心生怨念。」

  鄭善行哦了一聲,道:「難道這背後還有著另外的含義?」

  韓藝點點頭。

  「是什麼?」

  「高句麗。」

  「高句麗?」

  鄭善行當時就愣住,這事跟高句麗有什麼關係。

  韓藝便將此事的始末,告知了鄭善行。

  鄭善行聽後,立刻道:「此等機密,你為何要告訴我?」

  他只是一個小小的主事,而這事裡面卻包含著一個非常大的陰謀,這要是透露出去,會引起非常大的負面影響的。

  韓藝告訴他當然是相信他的人品,但這也只是其次,道:「因為我需要你的幫助。」

  鄭善行道:「在這事上面,我最多也就是能夠捐助朝廷一些物資而已,其餘得我哪裡幫得上忙。」

  「你可以的。」

  韓藝笑了笑,道:「這個計劃的關鍵,在於糧草,打仗是最耗費國力的,而如今國家正在高速發展中,如果消耗過多的國力,這將會阻礙國內的發展,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一些人參與進來,來分擔國庫的壓力,而高句麗所在的地區,離山東地區最近。」

  鄭善行道:「所以你想讓我們山東士族帶頭,為朝廷分擔糧草的壓力。」

  韓藝點點頭,道:「但這不是捐助,朝廷也會給予他們回報的。」

  「奴婢!」

  「還有資源和土地。」

  鄭善行道:「但是你不覺得這麼做,非常殘酷嗎?既然我大唐此次出兵是要要占領高句麗,那麼那裡的子民也將會是陛下的子民,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古明君,可都是採取寬厚的態度去對待這些人,倘若當時先帝也是如此對待東突厥的百姓,那你認為東突厥還會如今日這般安定嗎?而且,將來與其他國家開戰,那麼那裡的百姓也一定會誓死抵抗我大唐的,此非明智之舉。」

  韓藝笑道:「這只是我們兩個說說而已,朝廷當然不會這麼做,朝廷還是會一如既往的以德服人,這一切只會由商人來做,朝廷只不過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鄭善行聽著呆愣半晌,隨即搖頭道:「這真是我聽過最為卑鄙的勾當。」

  韓藝道:「你以前沒有聽過,那只是因為你沒有身在朝中,記得當年先帝在討論如何處理東突厥時,魏徵就曾建議先帝將他們全部殺光。」

  鄭善行道:「所幸的是,先帝並沒有採納。」

  「但那是出於魏徵之口,你能說魏徵卑鄙嗎?他是大唐的臣子,他當然得為大唐著想,中原在與東突厥的戰爭中,死傷多少人,這些人可都是我大唐的百姓,魏徵這麼做,只是不想咱們中原百姓再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身為大唐百姓的你我,真心不能說他這番話有錯。而比起東突厥而言,高句麗就更加反覆無常,隋煬帝當初不就是上了他們的當,故此才會損失慘重,若是寬容對待他們,換來將會是更多中原百姓為此喪生,十萬,二十萬,這罪過,你可以負擔得起麼?」

  第1653章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鄭善行啞然無語。

  這打是肯定要打的,既然當初李世民說要繼承這一筆筆與高句麗的血海深仇,那總得有一個了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