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這也就是危言聳聽,南北兩衙那麼多禁軍,他們那點奴婢哪裡夠看啊!

  可韓藝不管,你一個人是不夠看,可是長孫無忌也不是一個人謀反呀,是一批元老,你看清洗了多少人出去,遍布全國,要是將這些人都是算上,那是非常可觀呀!

  那些官員都非常無語,甚至有不少人將過錯怪在許敬宗頭上,你看你這事辦得,不是給皇帝提供整我們的理由嗎。

  如今朝中恨不得人手一個算盤,開始算多少奴婢才能利益最大化,我養頭豬,我還能賣了,現在你去賣奴婢,誰敢要,這賣奴婢就要就交稅,戶籍轉換又得交稅,這買來還得交稅,成本真是太高了,這個不是開玩笑的,這哪裡蓄養奴婢,簡直就是供奉奴婢呀。

  結果當日新羅婢、崑崙奴的價格是騰騰的往上漲,國內奴婢是一個勁的往下掉,那些從事國內奴婢買賣的商人,差不多快要崩潰了,我商品都沒有賣出去,結果就得交稅,這太坑爹了,那真是急於脫手,不少奸商看準這個商機,一下子全部買回來,然後全部簽訂終生制,因為終生制相對於勞工法案還是好太多了。

  這官員是沒有辦法,這國舅謀反案還懸在頭上,而這又是他們自己弄的,最多也只能說皇帝是借題發揮,那麼他們就是咎由自取,怨不得人。

  可是那些士紳、地主、富商就覺得自己非常的委屈,你們官員自相殘殺,憑什麼讓我們受罪,我們招誰惹誰呢?

  他們這個階級是反抗得最為厲害。

  商人天天跑去戶部找韓藝,想問一個明白,雖然韓藝是沒有見著,但是張大象親自跟他們解釋,韓藝不見你們,是無顏面對你們,因為他只是一個執行者,下令的是皇帝,他不可能違抗聖旨。

  這回韓藝堅決不背鍋,不得罪任何一個人,讓皇帝頂在前面。

  可就在這時候,一個計算公式引起了大家的主意。

  這個計算公式主要就是針對保留多少奴婢,利益才能最大化,等於就是這一刀砍在中小地主和大地主之間,因為韓藝在設置這個稅收時,也是仔細調查過的,這些中小地主回去算算帳,突然發現自己並沒有損失多少,完全是可以承受的,而且他們勢力弱,也不太敢跟朝廷叫板,他們就不做聲了。

  這大臣不做聲,小弟也不做聲,更加可悲的是,前兩年一些高門大族早就轉型投資商業,賺了不少錢,這終生制比勞工法案的那些待遇簡直差太多了,主要權益也就是提升為良人一等,不能再隨意打罵,而如今他們也只想賺錢,他們又不是暴虐狂,他們也想得挺開,趕緊給一些強壯奴婢簽訂終生制,老的就全部還良,減少一些稅收,這樣一來,那些傳統的鄉紳、高門大族就很孤單呀,怎麼算來算去,都是衝著咱們來的。

  然而,這元家也是屬於其中一員,而且元家事先也並不知道此事。這對於韓藝而言,雖然這都是計劃好的,你要我幫你們籌備糧食,他肯定是要索取回報的,可問題韓藝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打,他不會去主動建議的,他才不背這鍋,李治、李績要求出兵,他暗地裡支持就行了,事先就沒有跟元家商量。

  不過韓藝也恰到時候來到元家堡。

  「韓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元禧一看到韓藝,就急切的問道,要真這麼做的話,他們元家可是交稅大戶啊!

  韓藝笑道:「大伯,此事乃是我跟陛下一手策劃的,只不過事情來的有些突然,我沒能及時告訴大伯。」

  元禧聽得這是韓藝策劃的,心裡稍稍鬆了口氣,因為外面傳言韓藝並未參與此事,反而非常小心道:「那此事能夠跟我們說麼?要是不能,那你就不要說了。」

  你要是跟別人謀劃還好,你偏偏跟皇帝一起謀劃,可想而知,這是機密來的,元家對於這種機密,非常敏感,能不知道儘量不知道,免得捲入不必要的麻煩之中。

  韓藝點頭道:「當然可以說,要是不可以的話,我也不會這麼說,因為元家在這個計劃中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元家一定對此保密,不可能將此事泄露出去,否則的話,那可能會造成非常大的麻煩。」

  元禧聽後,直接一揮手,道:「你們都先出去,我跟韓藝私談。」

  「這沒有必要吧!」韓藝愣了下,我老婆牡丹可還坐在邊上,你這不是陷我於不義嗎。

  元禧都沒有說話,元樂笑呵呵道:「無妨,無妨,既然此事事關重大,那還是少些人知道的好。」

  於是他與元鶴招呼著元哲、元牡丹離開。

  等到議事堂就剩下他們兩個後,元禧才非常謹慎地問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高句麗!」

  韓藝道:「朝廷將會在一年之內攻打高句麗,但是此事暫時還得暗中進行。」

  元禧一聽,暗道,果然如此,幸虧將他們給叫出去了。道:「那我們元家能夠幫什麼忙?」

  韓藝道:「朝廷這麼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令地主、商人對於外國奴婢的趨之若鶩,從而讓他們出錢出糧分擔國庫的壓力。但是有些話朝廷不能明說,如果讓大家都知道的話,那朝廷的名譽將會受到損害。故此,這只是第一步而已。這第二步就需要元家的幫助。

  待此事降溫之後,我會煽動百姓對於高句麗的仇恨,為朝廷出兵打好基礎,而元家需要的做的是,說服關中集團其餘成員,以關中集團的名義,堅決支持朝廷出兵,這也是有理由的,當年隋煬帝征高句麗時,十萬關中子弟兵葬身於高句麗,關中貴族理應支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