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來你還想穩住我,然後打我一個措手不及,唉……何必了,其實隨便想一個辦法表示一下就行了,我這人挺容易的對付的。韓藝見武媚娘還對他如此照顧,那心如明鏡,但臉上卻是故作欣喜道:「臣代內子多謝皇后的相助。」

  武媚娘笑道:「這就不用了,我也是一個女人。」

  二人一邊聊著,一邊來到屋內坐下,待下人將茶奉上之後,武媚娘微微一揮手,身旁的宮娥非常識趣的退了下去,這屋內就剩下武媚娘與韓藝兩個人。

  武媚娘微微瞧了眼韓藝,見其毫不心虛,跟以往沒有什麼兩樣,心道,若非我已經知曉,此時定也被他蒙在鼓裡,唉……此人才弱冠之年,便能有如此城府,也真是世上少見啊,但越是如此,我就越不能留他,否則的話,等到他將來羽翼豐滿,我還真不一定能夠贏得了他。突然問道:「關於國舅謀反一案,我一直都想聽聽你的看法,只不過前些日子,朝中動盪不安,我也不便召你入宮詢問,今日此案雖然已經塵埃落定,但我還是想聽聽你對此案的看法。」

  韓藝道:「若是其中有何錯漏,那即便皇后不召入宮,臣也會主動去求見皇后的。其實臣一直認為這是必然的,乃是大勢所趨,心裡對此也是非常支持的。」

  武媚娘哦了一聲,「此話怎講?」

  韓藝道:「這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國舅的確為我大唐做出很大的貢獻,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那都是在他年輕的時候,可見這年輕人才是國家的未來,作為長輩而言,就應該急流勇退,將位子讓給年輕人,自己回家享享清福,不管他的生活過得多麼奢華,那都是他憑藉自己的能力賺來的,這無可厚非,國家也應該給予他厚待,這才是一個老人該過的生活。

  如今國家變化大,發展迅速,而他們那些老人,最喜歡堅持己見,老是認為自己是對的,年輕人不堪重任,這反而阻止了國家的發展。退一萬步說,如果他對於權勢念念不忘,那麼他之前做得那些事究竟是為了這個國家,而是為了今日自己的權勢?如果他是為了自己的話,那他就沒有資格站在朝堂上,如果是為了國家,他們自己也該離開,如果他當年急流勇退,什麼事都沒有,其實他們已經阻礙了國家發展。故此,我認為國舅最近這十年來,做得最為正確的一件事,就是離開了長安,不管是被逼的,還是自願的。」

  武媚娘笑問道:「這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呀,如果你到國舅這個年紀,你會選擇急流勇退嗎?」

  「絕對不會。」韓藝搖頭道。

  武媚娘愣住了。

  韓藝又道:「如果臣到國舅這個年紀,還要天天早早起來,去官衙做事,我會覺得非常悲慘,如果幸運的話,我最多也是干到四十五歲,因為我還得給自己留點精力去享受一下生活。」

  武媚娘道:「當真?」

  韓藝點點頭道:「其實臣從未想過有朝一日能夠入仕,是蒙陛下與皇后親睞,臣才有今日,臣認為臣將一生中精華的時段奉獻給了國家,也算是報答了陛下與皇后的知遇之恩,但臣也許多夢想,不如說週遊全國,臣不能等到六七十歲才去。而且臣一直都認為,這年輕人才是國家的未來,要不斷更替,這樣國家才會越來越強大,也正是因為如此,臣前幾日曾建議陛下對於那些年輕、罪名較輕,且有才幹的臣子網開一面,因為臣覺得他們留下來比離開,要利大於弊。」

  武媚娘沒有想到話一下子就轉到這邊來了,因為她本也打算詢問的,如今見韓藝自己主動提出來,於是就順著這個話題問道:「此事我也聽許敬宗提過,說是你出面保住了趙持滿等人。」

  韓藝搖頭道:「這許侍中真是誤會我了,我從未點名說要保誰,我當時也不知道誰會受到牽連,我只是勸陛下對於那些年輕、有才幹,罪名較輕的人才網開一面。雖說朝中最近提拔上不少的人才,但是璞玉也需要打磨的,他們的經驗尚淺,是否能夠補上去,這還猶未可知,但是對於國家,可是不能出丁點錯誤,我覺得此事還應該求穩。」

  武媚娘若有所思的點點頭,道:「你說得也不無道理。」

  韓藝忽然微微皺眉,道:「倒是有件事,我打算提醒一下皇后。」

  武媚娘好奇道:「什麼事?」

  韓藝道:「我覺得皇后你現在應該做些什麼。」

  武媚娘道:「此話怎講?」

  韓藝道:「關於國舅與皇后的恩怨,這不是什麼秘密,在此案爆發之後,一直都有傳言,說皇后你也參與其中,而國舅在關中地區的名望非常高,我覺得皇后重視這些傳言,而不是充耳不聞,這人云亦云,百姓可不懂這些,這假話說了一百遍,也有可能變成真話。」心裡又補充道,況且這是實話。

  武媚娘不禁謹慎起來,因為她感覺韓藝這是在挖坑呀,問道:「那依你之見,我該當如何做?」她當然也知道這些傳言,這不是韓藝在這裡故弄玄虛,嚇唬人的,但是她也沒有打算否認,凡事有利必有弊,她要推的話,只能推倒皇帝身上,這些她並不在意,她就是要弄死長孫無忌,知道就知道唄,如今她更多的認為韓藝說這話,一定有他的目的。

  韓藝道:「我建議皇后還是繼續走親民的路線,不要去奢望那些貴族的理解,那些貴族說話之所以有分量,不還是因為百姓支持他們麼,故此只要得到百姓的支持,那麼貴族也就不足為慮。那麼昭儀學院無非還是最適合的辦法,我個人願意捐助一萬貫給皇后,在關中地區再建造三所昭儀學院,專門供那些貧窮家庭的孩子讀書,如今有了收費制,這免費的就會顯得更加突出一些,而且百姓讀了書,對於貴族的依賴也將會減少,從而削弱貴族的影響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