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盧師卦搖搖頭道:「這世上之事,有得必有失,沒有不勞而獲的,凡事還得平常心對待得好。李義府淪落到今日這地步,不就是因為他太貪婪了。」

  王玄道點點頭道:「盧兄言之有理。」

  崔戢刃一笑,也不在爭。

  盧師卦看著城下,道:「想不到百姓對於李義府有這麼大的怨念,可見這公道自在人心啊!」

  「可不見得!」崔戢刃微微一笑,目光往周邊一掃。

  盧師卦環目四顧,只見這城牆之上還站著不少人,能夠站在城牆上的人,自然不是一般人。

  這李義府平日裡在朝中飛揚跋扈,如今落到如此田地,自然會有許多人來落井下石。

  崔戢刃笑道:「李義府雖作惡多端,但是這些年長安百姓的生活還是越來越好,百姓不應該對李義府有這麼大的怨念,可見這事背後是有人故意安排的。」

  盧師卦卻是嘆道:「但是大家畢竟同殿為臣,縱使李義府再作惡多端,事已至此,又何必咄咄逼人,他們中誰又敢保證,自己就不會有這一日,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皇宮內。

  「呼——!」

  楊氏略顯疲憊的走進屋來。

  武媚娘立刻起身相迎,問道:「娘,李義府已經走呢?」

  楊氏點點頭,道:「走了!可是走得還真是不容易啊!」

  武媚娘先是一揮手,使退下人,又是笑問道:「有很多人去送他麼?」

  楊氏苦笑道:「可不是麼,仿佛大半個長安城的人都去了,不過我想李義府可不願他們來送。」

  說到後面,語氣中還是夾帶著那麼絲絲內疚,畢竟李義府一直以來對她是恭恭敬敬,也送了很多禮物給她,而楊氏也非常享受這高高在上的感覺,她還真是有些捨不得李義府。又道:「女兒,據我所知,這事是有人在背後操縱的。」

  「這我已經料到了,我也需要他們這麼做。」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如今這些人正四處排擠與李義府有關的一切人等,而那些經李義府之手招入朝中的官吏,雖然目前還不至於受到牽連,但是他們也難免會感到忐忑不安。娘,麻煩你去告訴袁公瑜,讓他出面安撫一下這些人,讓他們不用過分擔憂。」

  「袁公瑜?」

  楊氏微微一愣。

  武媚娘點點頭道:「袁公瑜官職不高,在朝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都不能與李義府相提並論,由他出面的話,那些人自然會明白。」

  楊氏稍稍點了下頭,道:「若是讓許敬宗前去,那又何必廢除李義府。」

  李義府是中書令,位極人臣,在朝中的黨羽也不少,他身上的皇后光環不是那麼的明顯,所以只要他羽翼豐滿,他是可以離開武媚娘的,但是袁公瑜不同,袁公瑜官職不高,只是一個小角色,沒有什麼影響力,他憑什麼去安撫那些人,那當然憑藉的皇后的光環,他身上的皇后光環是非常明顯的,武媚娘在這種危急時刻,選擇向那些人伸出橄欖枝,那他們自然會選擇投靠武媚娘,他們也沒有別的選擇。

  武媚娘又道:「哦,如今朝中對於李義府一定有諸多非議,再讓袁公瑜上一道奏章給陛下,請求陛下下命讓關報不准再發關於李義府的文章,爭取早日平息此事。」

  楊氏好奇道:「這又是為何?我想這種事還是不要讓陛下知道的好。」

  武媚娘笑道:「娘,你難道忘記李義府上來取代的是誰麼?」

  楊氏愣了下。

  武媚娘笑道:「我想朝中一定有人懷念長孫無忌、褚遂良、來濟等人,或者拿他們來比較,此事理應要讓陛下知道。」

  ……

  再說那李義府出得長安城之後,是馬不停蹄的趕路,只想早日擺脫這一切的紛紛擾擾。

  行得兩日,終於來到了長安縣的邊界,車隊這才停下來。

  李義府也下得馬車,畢竟在裡面悶了兩日,實在是難受極了。

  「丈人,前面便是長安縣界碑。」

  柳元貞來到馬車旁,向李義府說道。可是李義府似乎沒有聽見,他站在馬車旁,遙望長安城,眼中是充滿了不甘。

  柳元貞見罷,暗自一嘆,退了下去。

  稍作歇息,吃過午飯之後,又準備趕路,畢竟天色已經不早了,他們得爭取在天黑前,趕到前面的驛館。

  但是李義府倒也不急著上馬車,而是選擇步行,如今的馬車可不是高鐵,非常顛簸,尤其是出了長安城後,顛簸的就更加厲害了。

  又行得二里路,出得長安縣的界限,李義府的夫人突然指著前面道:「夫君你看!」

  李義府舉目望去,只見路邊上的一棵大樹下有著一個算卦攤,一個道士坐在攤位上,雙目微合,似在閉目養神。

  「夫君,我們要不過去問問。」這李夫人畢竟是一個婦道人家,突然遭此大難,又無解決之法,那自然會想到求神保佑。

  李義府可不信這些,道:「這江湖術士之言,不可信也,我們不必理會。」

  待走近時,柳元貞突然道:「不過丈人,這道士的口氣還真是不小呀,你看他那招子上寫的詩句。」

  李義府定眼一瞧,但見那招子上寫著四句詩,正是:不必長安訪冠子,何須西蜀詢君平?緣深今日來相會,道吉吉凶不順情。機藏體咎榮枯事,理斷窮通壽夭根。任你紫袍金帶客,也須下馬問前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