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人聽罷,不禁面色一變。可又聽韓藝說道:「不管是洛西二倉,還是三門山,那都是屬於洛州的管轄範圍內,故此這必須還得經過三位的同意。」

  三人面色又是一變,李鳳忙笑道:「好說,好說。」

  其實他們三人來就是為了這兩件事,第一,漕役。第二,倉庫。當他們聽到韓藝要廢洛西二倉時,心裡其實是非常驚慌的,如果將倉庫給弄走了,那還玩個球,洛陽的地位必將是一落千丈,但是三門山也是屬於都畿道,韓藝也表示這裡歸他們管,那他們就無所謂了,只不過是將倉庫挪動一下而已。

  而且,如今都不用他們開口,韓藝就全說出來了,而且暗示他們,我只負責計劃,具體實施,還得交給你們去辦。

  這大家都各有所得,故此整個交談是非常愉快,彼此都是有求必應,無非就是利益交換而已。

  可見這政客就是這麼虛偽,但利益相左時,那就是仇人,而當利益相同時,那就是親兄弟,這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當然,這都是韓藝刻意而為,因為韓藝也明白,這個計劃需要得到他們的支持,他不可能老是待在洛陽,管理的洛陽的還是他們三人,而且他的目的不是說要增加自己在洛陽的權力和地位,而是這個計劃,只要這個計劃能夠順利進行下去,那便足以,其餘的他真心無所謂,故此,給他們一些利益,換取他們對自己的支持,這一筆買賣是非常划算的。

  而且,只要在他的計劃內,那麼他就是無敵的存在,今日給你們的,我隨時可以拿回來。

  ……

  ……

  行宮。

  武媚娘坐在桌旁,右手端著一杯已經冷卻的茶,怔怔出神,那如羊脂玉般晶瑩白皙的玉手,令手中的玉杯也是暗淡失色。

  「唉……!」

  門外忽然傳來一聲嘆氣,同時也打斷了武媚娘的思緒,她偏頭一看,只見李治一臉愁悶的走了進來。

  武媚娘趕忙放下手中的玉杯,起身迎了過去,先是行得一禮,又如賢妻一般,幫助李治取下外衣來,嘴上卻是好奇道:「陛下為何嘆氣?」

  「還能為什麼。」李治突然冷哼一聲,氣沖沖道:「上午杜正倫才來找得朕,說三門山一事已經塵埃落定,而中書省公務繁忙,故此要回長安去。可這下午李義府就來了,理由、說法與杜正倫如出一轍。呵呵,朕還真是幸運呀,身邊有如此盡心盡力的宰相,何愁國家不興。」

  這明顯就是反話來的。

  武媚娘眼中掠過一道精芒,卻是黛眉一皺,憂心忡忡道:「他們二人急著要回長安,不用說也定是為了那雜色入流之事,在此事上面,他們二人似乎有著很大的矛盾。」

  李治聽罷,再也忍不住了,滿臉慍色道:「若他們真是為國著想,只不過是政見有些不同,那倒也罷了,此乃常有之事。當初父皇提出精簡官吏事,侯君集、房玄齡、舅舅他們也有意見不合,雖然他們多多少少都包含一些私心,但他們還是以國家利益為先。

  可是他們兩個分明就是為了自己的面子,自己手中的權力而爭。那李義府仗著朕對其的寵幸,在朝中飛揚跋扈,賣官鬻爵,真當朕毫不知情麼,朕只是念及他曾今幫助過朕,故此才一直維護他,可這也得有一個限度,他若再不知深淺,終有一日,朕不會再包庇他。

  還有那杜正倫,也是倚老賣老,這麼大年紀,也不知道收斂一些,銳氣比年輕人還要盛,整日就知道與那些後輩去爭,去斗,去舅舅他們相比,真是差遠了。」

  他為什麼躲到洛陽來,不就是厭煩了大臣們得爭吵。因為這種爭吵,都是大臣們對於權力的爭奪,當初長孫無忌下野,朝中面臨重新洗牌,大家都得鞏固自己手中那來之不易的權力。但是這對於李治而言,這是沒有任何益處的,李治的目的就是要將權力分散,不能再集中在某個人手中,威脅到皇權。另外,李治如今剛剛掌權,當然希望是勵精圖治,弄點政績出來,可如今他們竟然還追到洛陽來,並且將其逼回長安,因為雜色入流一事,在長安鬧得是沸沸揚揚,導致他必須得回去處理這事。

  可問題是這上午杜正倫才來過,下午李義府就來了,都急著要回長安,很明顯就是要打算一決勝負,這兩個中書令的鬥爭,又是因為雜色入流一事,這必定會涉及到滿朝文武。

  李治想到這一點,就頭疼不已。

  武媚娘面露愧疚道:「陛下,此事皆因臣妾……!」

  不等武媚娘將話說完,李治便道:「朕已經說過,此事與你無關,你的本意是好的,只是這下面的人,想藉此事興風作浪。」

  武媚娘微一沉吟,又道:「陛下,臣妾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說。」

  李治道:「你但說無妨。」

  武媚娘道:「雜色入流一事,涉及面廣,若是控制不得當,可能會導致朝堂分裂,到時只怕會陷入無止盡的黨羽之爭。」

  李治皺眉道:「這也是朕所擔憂的。」說著,他突然看向武媚娘,問道:「不知皇后可有這應對之策。」

  武媚娘沉吟半晌,隨即便如同以往一般,當機立斷道:「既然如此的話,陛下何不殺雞儆猴。」

  「殺雞儆猴?」李治眉毛一揚,道:「皇后此話怎講?」

  武媚娘道:「若是杜正倫、李義府知道其中深淺,共同商量出一個好的辦法來,那是再好不過。可若是他們二人不顧朝堂分裂,只顧自己利益,在朝中爭鬥不休,臣妾認為,陛下應該給予他們一些教訓,而只要將他們兩個給制服了,那麼這一場風波自然能夠平息了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