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三,應急機制。隨著各地倉庫的興建,從而保證了貨物的均衡性,尤其是在突發事件的情況下。好比如,我們的軍隊在東邊作戰,如果糧草被燒毀,以往的情況是長安接收的消息,然後再命令各州縣籌集糧食,運往前線。而在我這一條管理模式下,因為貨物的往來,各地倉庫一定都有存糧,等到發送到各地,朝廷只需要跟一些商人商量,花錢購買他們的糧食,相信在這種情況,商人也一定會答應的,那麼便可以最快的速度,直接從離前線最近的倉庫將糧食發送到前線,而且,倉庫已經都建立在要衝上面,四通八達,將會為前線將士節省許多的時間。

  當然,這只是其中一種應急事件,這些倉庫能夠在很多應急方面發生巨大的效應。

  其四,將全國州縣連接起來,讓信息變得通訊,讓朝廷的指令能夠最快,最有效的落實。

  其五,給地方州縣帶去財富,改善地方州縣的情況,如今來說,許多州縣還是比較清貧的,而主要問題就是因為他們當地的糧食產量不足,並且道路閉塞,無法與外界聯繫,而在我這一套運營模式下,是要儘量的將全國州縣連起來,那樣的話,那些因糧食產量不足的州縣,還可以製作商品,換取糧食和財富。」

  這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韓藝可沒有跟商人說這些,當然,他也不會跟李治討論這成本問題,他跟李治說得這些,都是關乎著整個國家,分析的也是這一套運營模式會給國家帶來多大的益處,至於投入、成本問題,韓藝跟他們說,他們也不懂啊!

  而這些問題,他們都是一聽就懂,因為這是他們經常的遇到得困難。

  李治聽得是激動不已,哈哈大笑道:「愛卿此舉,可追那秦朝宰相李斯的車同軌,書同文矣!」

  許敬宗目光閃爍了幾下,也道:「陛下所言極是,此法的確是妙不可言!」

  李義府聽得一驚,怎麼許敬宗在這時候跟韓藝穿一條褲子去了,但仔細一想,便也明白過來,如果朝廷政令可以變得更快,更有效,對誰最有利,當然是對於宰相呀,這無疑是減輕了地方州縣的權力,增強中央權力,以往許多事,中央是鞭長莫及,只能交予地方州縣自己去解決,好比平倉法,這個只能交由州縣自己解決,中央的糧食也運不過去,如果信息來往快速的話,那麼中央可以很快得到消息,並且傳達指令。

  宰相如此,皇帝就更是如此了,如果採取這套運營模式,什麼節度使就肯定要作古了,唐朝中期的節度使為什麼那麼強大,就是因為他掌握著財政、行政,以及軍政,而其中財政尤為關鍵,沒有財政,去談軍政,那就是在耍流氓,人家打仗是為了錢,誰給錢,我聽誰的。

  這糧食、金錢一旦活動起來,中央的權力實際上是沒有增加,但是降低了地方州縣的權力,相比之下,中央的權力就增加了。

  好比說在西北軍政,你不需要在大都護那麼遠的地方去囤積糧食,在周邊囤積就可以了,只需要在大都護府囤房保證其運作的糧食就可以了,一旦大都護府需要糧食,周邊倉庫立刻發糧過去。只要打通各地的聯繫,就可以將權力分散。

  當然,目前而言,能否在西北產生這麼大的作用,還只是一種暢想,真的要達到那種地步,還需要許多的努力,因為西北道路不太好走,又沒有水路運輸,但至少在中原見效是沒有問題的,這羅馬也不是一日建成的。

  李治極其開心的拍了拍韓藝的肩膀,道:「愛卿儘管放手去做,朕一定支持你。」

  「多謝陛下,臣定不辱使命。」

  「好好好!」

  第1595章 如火如荼

  在李治全面了解韓藝的計劃後,立刻下詔,表達自己對於三門山事故的遺憾,並且強調朝廷將會進一步減輕漕運給百姓帶去的負擔,避免類似的事故再度發生,但他並未說直接廢除漕運,這還是在給自己留有餘地。另外,就是補償問題,朝廷將會免除遇難勞役家裡五年稅收,還會給予一定的撫恤金,具體金額沒有細說,這個李治也是交予韓藝去處理。

  古代的撫恤金再多也就那樣,以前幾乎沒有,死了就死了,這回也是韓藝建議的,而且因為有樞要大臣以及李鳳等人「慷慨」捐贈,這一回的撫恤金註定比以前得要多多了。

  當然,絕大多數的百姓關心得也不是撫恤金,這跟他們沒啥關係,而是漕運之役,這可是關乎天下百姓的,百姓們也在翹首以盼,究竟朝廷會如何改革,如何進一步減輕百姓的勞役之苦。

  不管怎麼說,李治的這一道詔令下去之後,就是對於韓藝的最大肯定,因為目前除了韓藝的這個計劃而言,也沒有人提出更好的辦法,能夠減輕漕運給百姓帶來的負擔。

  而韓藝的這個計劃之所以通過的如此順利,所遇阻礙甚少,是因為這個計劃確實對於最高階層以及最低階層都非常有利的。

  但是話說回來,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韓藝就會忍著,他不會去強求某些東西的,這也是老千的職業素養,儘量不去強求,因為當你希望在原有的基礎上,爭取更多的利益,那麼風險就會成本增加,這是不划算的。其實很多事,他是可以去爭取的,但是因為把握不大,他就不太願意為此付出過多的努力,他儘量只爭取自己計劃之內的利益,之外的話,他一般不去多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