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也是為什麼一般洛陽當長官都是親王,自家人,即便不是親王,也一定是跟皇室有關係的人,當初楊思訥的父親楊恭仁去洛州當都督,因為李世民還跟他掏心掏肺的說,「洛陽乃是國家要害,我家子弟雖多,但都不無法勝任洛州都督之職,所以我特意將此職務委任於你。」

  是自家人找不出合適的,所以委託於你。還有就是李績也掛名過洛州刺史,那是在李治剛剛即位時,急需施恩於他。

  可見這洛州三巨頭都不是好惹的,李義府也得打起精神來,韓藝畢竟是老對手,他也知道他跟韓藝誰也扳不倒誰,這已經是一個既定的事實,洛陽的官員想來這決策圈參一腳,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權力就這麼多。

  李治心中一喜,道:「韓藝,你若有辦法,為何先前不說?」

  韓藝道:「回稟陛下,臣出身於農耕,這年紀尚輕,才疏學淺,想得辦法也都是一些蠢辦法,而平陽君王他們個個長輩,又都是出身名門,身懷經世之才,故此臣雖有辦法,但是害怕班門弄斧,只不過如今……」

  說到這裡,他羞澀不語。

  那賤賤的表情,好似在自言自語,我怎麼這麼厲害。

  李義府聽得是拼命的抿住嘴,嘴角直抽抽,看得出,他們是忍得非常難受,這話說得真是太寒磣人了。

  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也都不禁莞爾。

  要說這罵人的工夫,韓藝稱第二,沒有人敢稱第一。

  韓藝這言外之意,你們連我這個田舍兒不如。

  權懷恩哪裡沒有聽出這弦外之音,張不苟言笑的臉,更是漲成了豬肝色。

  李鳳害怕權懷恩控制不住,急忙搶先道:「韓尚書既有妙策,何不說來聽聽,我等可都是非常期待啊。」

  權懷恩咬著後壓槽道:「不錯,權某願聞高見。」

  你們讓我說,我就說,我多沒面子啊!韓藝瞧了眼李治。

  「你倒是說呀!」李治那是真期待,因為韓藝給他帶來了不少驚喜,同時也伴隨著不少驚嚇。

  「微臣遵命!」

  韓藝輕咳一聲,道:「當我剛剛成為一個商人時,我就常常在想,怎樣能夠將這商人做好?那首先就得看商人是做什麼的,無非就是買與賣,那麼只有客人要喜歡你的商品,你才能成功,也就是說你的商品一定要能夠方便客人,我正是堅持這一理念,當初才能為一個成功的商人。在我入仕時,我也在想,如果能夠將這官做好,那麼官又是做什麼的,無非就是輔助聖上,安邦定國,這是官員的基本職責所在,那麼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一言以蔽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只要堅定這一信念,錯也錯不到哪裡去?」

  權懷恩見他一個弱冠小兒,也敢在他們這些人面前說教,怎麼聽怎麼怪異,當下不悅道:「韓尚書說了這麼多,卻與三門山事故毫無關聯。」

  「兩者怎會毫無關聯呢?」

  韓藝從容淡定的一笑,又道:「為什麼要急於治理三門山河道?為得是邦,為得是民,如果只是為了一口飯,這太簡單,搬到益州去住啊,那裡土地肥沃,有得是糧食,都不需要漕運。故此,追本溯源,陛下急於治理三門山河道的唯一原因,還是那句話,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李治欣慰的點點頭道:「卿之言,甚合朕意。」

  盧承慶也是讚許道:「韓尚書高論,盧某受教了。」

  「不敢,不敢。」

  韓藝謙虛一笑,又道:「在明確這一理念後,再看看方才二位的辦法,鑿山開河,且不說能不能行,這哪一樣不是要勞民傷財的,為民而傷民,說來也不通啊!更何況二位的辦法多有弊端,方才閻尚書已經點明,我就不多贅述了,要真這麼做了,恐怕只會得不償失。」

  閻立本眼中一亮,原來這事還能這麼來解釋,真是絕了!真是絕了啊!

  權懷恩幾番張嘴,但最終還是忍了下來,心中暗罵,這小子真是太狡猾了。

  這漕運是為了百姓嗎?明顯就是為了統治階級,漕運的糧食都是為皇帝、官員準備的,只有遇到天災,百姓才能享用。

  但是他敢這麼說嗎?說皇帝為了多吃一口飯,不惜百姓死活,要這麼說的話,那麼他的下一代可能就是農耕出身。

  他們頭回跟韓藝打交道,不清楚韓藝的路數,但是許敬宗、李義府是再明白不過了,韓藝每回都是先將拉著皇帝一塊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咱們再來論,這樣的話,你就很難去跟他辯,皇帝加道德,那就是無敵的存在啊。

  「只要當你堅定這一信念,就算你不知道該怎麼做,也不至於做錯。」韓藝道:「基於這一句話,我們具體來分析一下這一次的事故。這一次事故天災人禍各半,天災是不可擋的,但是人禍是可以避免的,如果邢江不強渡三門山,雖然糧食可能會延誤,但不至於做錯。那邊南下的商隊已經有好幾年了,可從未在三門山發生過有人喪生的事故,靠得也就是謹慎,寧可慢一點,也不能冒一丁點險。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何會這樣?」

  盧承慶若有所思道:「商賈運送的是自己的貨,而漕運官……!」

  說到這裡,他突然醒悟過來,趕緊閉口不言。

  「說得好!」韓藝激動道:「盧尚書不愧是當代大家,一語中的。」

  盧程程訕訕一笑,雖得讚賞,但一點也不開心,您說您的,千萬別搭理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