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問題是,如今這年代,流行的是獨奏,都不能說是流行,就是獨奏,最多就是兩個人,而且,奏樂永遠都是輔助的,坐在台下的,主要還是歌舞表演,你這一下子弄了幾十個樂師上去,這是什麼節奏啊?

  饒是長孫無忌都沒有見過這陣仗,不過看上去倒是非常震撼。

  大家統統都屏住呼吸。

  咚的一聲!

  夢思撥動了琴弦。

  但就這一聲響,卻立刻觸動了每個人的心靈。

  這就是那神奇的聲音麼?

  第1522章 妙不可言的交響樂

  在此之前,古人對於音色的追求,都是窮盡智慧用於樂器上面,好比說尋找更好的材料來製作琴弦,琴架,最最最上等的琴是可以賣到一千貫的,是奢侈品來的,可見古人對於音色的追求,是非常努力的。

  可是,從未有人想過在另一方面去追求音色,好比說周邊環境。

  而此時此刻無衣琴發出的這咚的一聲響,其中音色是他們從未感受過的。

  故此才會有一種震撼的感覺。

  這也是大劇院最為神奇的地方,或者說整個大劇院就是為了這一聲響而設計的,擁有著天然的擴聲系統,到大家耳朵裡面音色自然有別於平常聽到的琴音。

  在坐的人立刻沉浸了進去。

  無衣琴的琴音非常柔和優美,在夢思的演奏下,令人心情平和,外面的紛紛擾擾拋之腦後,曲調仿佛也是在映襯當下的太平盛世。

  再加上夢思那優美的姿態,無衣琴自身散發出來的高貴氣息,令賓客們不管是從聽覺上,還是視覺上,都有一種前所未有的享受。

  漸漸地,無衣琴的琴音開始在往回收,但是曲調卻變得令在坐的賓客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仿佛是在誘使賓客們從回憶中搜索,這曲調究竟是在哪裡聽過?

  等到無衣琴的優美琴音漸漸遠去時,七名琵琶樂手同時撥動琵琶弦,曲調陡然上升,立刻變得激昂起來。

  大家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李世民生平最喜歡的《破陣樂》麼。

  只不過這《破陣樂》以前都是以舞蹈為主,大臣們聽到這破陣樂,就忍不住要起來翩翩起舞,音樂其實只是輔助的,而這一回可是純音樂,並且前面還有無衣琴的引入,等於是經過一些改編的,故此大家一時都沒有反應過來。

  但見舞台中除夢思之外,幾乎所有樂師都動了起來。

  樂曲激烈,震撼人心。

  在坐的觀眾,聽得個個都是熱血沸騰,完全忘記了什麼舞蹈,皆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這種演奏方式,真是無人見過。

  其實這就是交響樂。

  不過,這並不是韓藝想出來的,韓藝只是從中點撥了幾下,韓藝音樂造詣可不低哦,但他從未說過要搞什麼交響樂,主要還是夢思她們的智慧。

  很多人都說,這交響樂誕生在西方,是因為中國的古樂器不適合交響樂,適合獨奏,這其實都是狗屁,你給古人一個大劇院,古人就會還你一曲交響樂。

  就以前那中幽靜、狹小的環境,又沒有擴聲系統,誰會想著去弄交響樂,而如今韓藝弄了一個這麼大的舞台,而且強調要凸顯出大劇院的特點,特點就是擴聲系統,那當然得從音樂方面著手,這一個人上去演奏,就顯得非常單調,必須要有很多人上去演奏,才能展現出大劇院的特點來,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交響樂。

  藝術都是自然誕生的,不是誰能夠刻意去推動的。

  這交響樂一出,那真是震撼人心啊!

  饒是那些好弄詩賦的士大夫們,都覺得非常超級的,真是不虛此行啊。

  原來音樂還能這樣演奏。

  他們本來只是來散散心,娛樂娛樂,卻沒有想到能夠見到這一幕,值了,簡直太值了,一貫錢真是太低了一點,太廉價了,就算是十貫錢,也是值得的。

  而年輕一代,更加激動不已,他們接受新事物遠比那些老人快一些。

  整個大廳都在音樂的氣氛當中。

  短暫的震撼過後,大家又沉醉在音樂之中,由於方才無衣琴最後的演奏,令大家進入了一個回憶狀態,如今又爆發出《破陣樂》。當然,這個《破陣樂》是經過改動的,不光是演奏戰場上的氣氛,還融合了貞觀時期很多的起起伏伏,嚴格意義上來將,這演奏的就是貞觀之曲,長孫無忌等老一輩的,都沉浸在回憶貞觀時期的崢嶸歲月,而年青一代,也在想著父母講得故事,猶如高潮一般,這種感覺實在是妙不可言。

  就連聽過無數遍的劉娥、曹繡等人,真到這演出的一刻,她們也都是激動不已,雙拳緊緊握著。

  一陣大高潮過後,曲音開始回落,當最後一個琵琶手停下的瞬間,夢思再度撥動琴弦,琴音還是那麼的優美、柔和,又將大家的思緒從回憶中,拉回到顯慶年間的太平盛世,但是與之前相比,多了一份憧憬在裡面,讓人非常放鬆,但同時對於未來充滿了希望,首尾呼應,高潮迭起,這與大唐目前蒸蒸日上的國力也是配合的相得益彰啊!

  這個過程那就是韓藝設計的,現在,過去,未來,無不令人拍案叫絕。

  咚的一聲響,餘音繞樑。

  但同時也宣告這開幕曲結束了。

  可觀眾們兀自靜靜的坐著,還在回味方才那一首《破陣樂》,簡直都不敢信,自己有生之年能夠聽到恁地美妙的音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