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還真是這些九品院士走運,趕上了一個好時機,如今工商業發展的太快,太迅猛了,如果現在不規範的話,將來想要規範就更加難了,其實這也是為了下一步工商業的爆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趁著這個機會,五家醃菜作坊也全部選定,但是沒有一家獨吃的,都是相互聯合,包括小胖也是跟第一樓合作,這是因為得購買作坊,這要的錢可是不少,不是出不起,只是這個行業還未發展起來,商人們也不敢冒險投入太大的資金,聯合其他人,那麼就可以減小一些壓力,而且,如果如韓藝當初所言,那麼即便是聯合,利潤也不會低的。

  另外,長安民間還成立了兩大印刷坊,這第一個就是以崔、盧、鄭、王為首的山東集團成立,第二個就是以韋、裴、柳、薛為首的關中貴族。區別就在於,山東集團就是運輸那個山東集團,只不過是在旗下又成立一個子集團,而關中集團並未參與,因為元家對於這一行沒有太大的興趣,元家求得是利益,對於文化上的影響,真的看得挺淡的,他們也不願意出這個風頭,他們是關中集團的龍頭老大,他們不參與,關中集團其他成員自然也的作罷,或者與其他人成立。

  這消息一出,其餘那些本有想法的人,就立刻打消了這個主意,到目前而言,加上鳳飛樓外,一共也只有三家。

  道理很簡單,士大夫都是這幾個家族的人,名望又這麼高,那今後人家出書,首選肯定是這兩家,簡直國家免檢產品,值得信賴,而那邊還有一個鳳飛樓,擠進來也沒有什麼利益了,還不如將錢投到其他方面,這印刷坊利潤回的慢,也比較久。其實也就他們這些貴族能夠做,因為出書是要講究技術的,是要有眼光的,沒有眼光,出多少就賠多少。

  等於印刷行業將會被這三家壟斷,那麼今後肯定盜版一詞,肯定就要在華夏作古了,因為他們三家加在一起的威望那是空前的高,實力也是非常強大的,誰敢盜版他們的書,那不是找死麼,而且他們名望也能夠很快的將知識產品的思想,普及下去,當人們有了這種思想,那麼盜版的可能性只會越來越少。

  因為華夏民族還是非常講究這個禮儀人倫的,儒家思想在這方面倒是奠定了一個非常好基礎,基本的道德觀還是有的,如果朝廷、貴族、士大夫都覺得某種行為是可恥的,那麼百姓也就不會這麼做,這其實跟三從四德也是一個道理。

  就在他們註冊的當天,他們就跟鳳飛樓簽訂了墨水、紙張的供應契約,韓藝對此是非常爽快,並且給予了他們非常低的價錢,因為從韓藝的利益來看,印刷書籍能夠賺多少錢,真心看不上,智慧財產權才是他最看重東西,由他們三家壟斷印刷行業,可以非常迅速的普及智慧財產權。

  然而,這是朝中大臣始料未及的,要知道朝廷一直都非常重視民間輿論的,即便是如滿清一樣控制輿論,那也是重視的一種,朝廷怎麼可能不關注這印刷坊。

  政事堂。

  韋思謙、杜正倫、盧承慶、韓藝、許敬宗、李義府幾個樞要大臣坐在其中。

  許敬宗道:「今日我找各位前來,是有一件事想跟大家商量一下,我想是不是可以以朝廷的名義開辦一個印刷坊。」

  盧承慶皺眉問道:「不知許侍中為何要這麼做?」

  許敬宗道:「這是由弘文館的大學士提議的,這個印刷坊可以專門為朝中官員發表文章,以及書籍,等等。而且我也一直認為,朝廷應該擁有一份類似於大唐日報的報紙,作為官用,讓百姓能夠及時得知朝廷的一些政策,而不是借大唐日報說出來。」

  韓藝聽得微微皺眉,這許敬宗早不提,晚不提,偏偏在這時候提,原因就只有一個,就是因為山東集團和關中貴族染指印刷坊,他不願意貴族繼續主導輿論,因此他希望利用朝廷來打壓這兩方。

  盧承慶聽罷就搖頭道:「我是不贊成這麼做。這可是一門買賣,朝廷要這麼做,那就是要與民爭利,這將會破壞我大唐一直以來的政策。」

  許敬宗道:「盧尚書未免言過其實了,不過就是印刷坊而已,這裡面有多少利潤,老夫從未想過從中盈利,老夫只是認為朝廷應該有一家印刷坊。」

  盧承慶道:「此非多少的問題,一旦開了這口,將來就會有酒作坊,鹽作坊,等等。」

  許敬宗聽得怫然不悅,道:「盧尚書,我知道你們山東士族剛剛註冊了印刷作坊……」

  不等許敬宗說完,盧承慶就道:「如果許中書這麼說的話,我寧可讓我們盧家退出這個印刷坊,我也不願朝廷去跟民爭利,太宗聖上當初就提到過,國家應該遵從藏富於民的思想,隋朝朝廷是強大,但是百姓沒錢,這結果如何,大家也都看到了,一個國家的安定是基於百姓的安定,百姓豐衣足食,國家自然也就安定,國庫充盈,而百姓顛沛流離,國必亡矣。」

  這是他的政治理念,也是儒家的傳統思想。

  許敬宗知道在這上面,爭他不過,因為這是如今朝堂的主流思想,中國歷史上最有趣的一點,就是一定會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隋朝朝廷那是相當有錢,唐朝能夠存活過來,主要還是繼承隋朝朝廷的財富,貞觀初年,百姓窮得叮噹響,哪有錢交稅,故此許敬宗又向其餘幾人問道:「你們認為呢?」

  韋思謙當然是站在盧承慶這邊的,李義府當然是站許敬宗這邊的,杜正倫保持中立,因為杜正倫是中書令,朝廷這麼做,肯定也會擴大的三省的影響力,對於他也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時他不想跟李義府站到一塊去,因此他保持中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