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藝點了點頭。

  他們也只是坐了一會兒,就起身告辭了,他們也知道韓藝剛剛回來,都還沒有來得及喘口氣,沒有必要再大搞特稿,而且韓玄牝早已經滿月了,連滿月酒也都辦了,而且不用說,今日上門肯定不是他們幾個,到時人多了,待在這裡,還挺尷尬的。

  他們也沒有料錯,他們四個前腳剛走,張大象、唐臨二人後腳就來了,這不用說,肯定早就命人在外面候著的。

  一番道賀過後,韓藝向張大象問道:「張侍郎,戶部一切都還好吧。」

  張大象道:「如今天下太平,外無戰事,內無天災,要是財政還出問題,我哪裡還能坐在這裡。」頓了頓,他又道:「不過當初咱們派人跟著韋御史他們出外巡視的人已經回來了。」

  對呀!我差點都忘記這事了。韓藝忙問道:「可有收穫?」

  張大象道:「他們完全按照你的吩咐,將一些資料收集完備,各地的財政狀況都非常好,大問題倒是沒有,只是——!」

  韓藝皺眉道:「只是什麼?」

  「只是有一些小問題罷了!」張大象道:「據我們的調查所知,山東、江淮一代,有些州縣的地主用一些手段去兼併百姓土地,因為就我朝稅制而言,奴婢和道僧是不需要交稅的,因此有些大地主忽悠百姓,讓百姓成為自己的部曲,這樣就可以避免交稅,而他們只收納朝廷稅收的四分之一,還有一些則是與道僧聯合,建辦寺廟,見自己的土地劃到寺廟名下,避免交稅,但是這種現象非常少。」

  韓藝問道:「那韋中丞沒有管麼?」

  張大象道:「韋中丞此去主要是整頓吏治,這些民間之事,他可無暇顧忌。」

  韓藝聽得沉吟片刻,笑道:「偌大的一個國家,要是財政上面連一點問題都沒有,那也太假了,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問題,既然這不是大問題,那就先別管了吧!」心裡卻道,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詢問完戶部之事後,韓藝又向早就摩拳擦掌的唐臨道:「唐尚書,最近你的日子應該好過呀,自從上回畢正義一案,李義府應該收斂了許多。」

  唐臨神情激動道:「要是這樣那就好了,李義府也就收斂了一兩個月,如今還變本加厲,你有空可以去李府看看,看看有多少人上他們家尋求仕途,李義府根本就不要這臉,肆無忌憚的將自己人提拔上去,如今朝中不少有本事的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可是——可是經過畢正義一案,他們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韓藝笑著點點頭,道:「聖人說得好,這多行不義必自斃。」

  唐臨頗為不滿的看了眼韓藝,如今他們全部站在韓藝旗下,可是韓藝老是對李義府忍了又忍,令他很是不爽,李義府別的部門不管,就將吏部視作聚寶盆。

  韓藝也知道唐臨過得很憋屈,笑道:「如今李義府勢頭正勁,咱們沒有必要與他們硬碰硬,當避其鋒芒,正好陛下準備在西北那邊全面建立官府——」

  他話未說完,唐臨和張大象就異口同聲道:「此話當真?」

  「我哪敢虛傳聖意,具體情況,我暫時也不便多說。」韓藝又道:「但是我希望藉此機會,將咱們的一些人派去西北做官。」

  「西北?」唐臨皺眉道:「通常只有被貶的官員,才去哪裡啊?」

  韓藝笑道:「這得看什麼時候,如今西北可是最好立功的地方。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不能隨便派一些人去,我希望這些人符合三個條件,其一,年輕,其二,有真才實學,其三,身處在朝堂邊緣。」

  唐臨還是一臉困惑。

  韓藝道:「具體我就不多說了,但是這份名單非常關鍵,你一定要慎重又慎重,一定要是一些值得培養的人,如果你弄一些紈絝子弟過去,那就是害了他們,也是害了我們。」

  唐臨聽著有些懼意,這是在幹什麼呀?可見韓藝又不願多說,也只能點頭應承下來,心想,這事得去找太尉商量一下。

  韓藝都看在眼裡,其實他就是希望唐臨去找長孫無忌。在人員安排方面,長孫無忌稱第二,那是沒有人敢稱第一的。

  三人沒有交談多久,還得留一些時間,給後面的人,可是他們剛走不久,下人就又來通報,這大司空李績上門。

  這倒是令韓藝有些受寵若驚,李績沒道理來這裡與他攀關係,應該是他去跟李績攀關係,他知道一定有事,這可不能怠慢,韓藝趕緊收起那不耐煩的表情,急忙出門將李績迎進廳內。

  這李績一坐下,輕描淡寫的道了一聲喜,是很沒有誠意的那種,旋即便道:「這天底下老夫最佩服三個人,這第一個,就是太宗聖上,第二個,就是大將軍李靖,這第三個,太尉長孫無忌。如今可又得添上你這戶部尚書啊!」

  韓藝聽罷,誠惶誠恐,道:「小子何德何能,先先前三位相提並論,不敢,不敢。」

  「因為你能忍!」李績笑道:「老夫自問忍性不錯,但是在你這般年紀時,卻遠不及你,祿東贊都要你的性命,你竟然還能顧全大局,與之相談,實在是令人嘆服,要是換做他人的話,只怕會煽風點火,挑起大唐出兵吐蕃,報這一箭之仇。」

  韓藝愣了片刻,隨即苦笑道:「司空,你就莫揶揄晚輩了,晚輩如實跟你說吧,晚輩不是不生氣,而是他祿東贊是有備而來,我完全沒有預料到他會這麼做,先機已經被他占得,如果我們倉促應戰的話,只怕也占不到便宜,要是還輸了,反而更會助長吐蕃的囂張氣焰,到時只怕會得不償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