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

  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

  「駕——!」

  小野騎著青海驄馳騁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盡情飛奔,好不快活。

  而在他身後還跟著一大隊人馬,正是弘化公主與韓藝等人。

  「韓侍郎,這可真得好好謝謝你,要不是你的話,我可是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弘化公主一臉感激的看向韓藝。

  如今這一條條政策頒布下去,都得到了很好的執行,而且從上至下,大家都是熱情高漲,這讓弘化公主是長長鬆了口氣,但是她知道,這一切都是韓藝的功勞,沒有韓藝,就沒有這一切。

  韓藝笑道:「可汗過謙了,正所謂下等人勞力,中等人勞智,上等人勞人,如果可汗知道該怎麼辦,那可汗就不是可汗了。而我要是不知道該怎麼辦的話,那我就當不上這戶部侍郎。」

  弘化公主笑道:「韓侍郎真是妙語連珠。」

  韓藝呵呵道:「多謝可汗讚賞,我身邊某些人都覺得我很嘮叨,跟個婦人似得。」

  弘化公主饒有興致道:「此話當真?」

  「韓藝可不敢欺瞞可汗!」韓藝說話時,餘光瞟了眼陳碩真。

  陳碩真當然知道他是在指自己,故作沒有聽見,繼續觀賞這青海的風光。

  弘化公主輕輕一笑,道:「縱使是嘮叨,我認為韓侍郎的嘮叨,那可是千金難求。」

  不愧是可汗,果然識貨!韓藝嘴上卻是極其謙虛道:「這韓藝可不敢當,要真是這樣,那我還做什麼買賣。」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又道:「其實我不過就是說了幾句,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吐谷渾自身家底雄厚,光這一片湖,就不知道能夠養活多少人,要不是如此的話,這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弘化公主笑道:「這也全虧韓侍郎,要不是韓侍郎相告,我也不曾知道原來這一代蘊含著這麼多鹽田。不過光憑這鹽,真得能夠支撐起整個國家的財政嗎?」

  青海湖蘊含著非常龐大的鹽田資源,是個中國人都知道,韓藝來過青海湖N多次,對於這一片是非常熟悉,這城鎮可以變化,但是這自然環境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就目前來說,青海湖的鹽田開發的還是比較少,是到西夏的時候,才發現很多鹽田,並且大力開發,成為西夏主要的財政收入,韓藝讓弘化公主將青海湖國有化,基本是衝著這鹽田去的。弘化公主起初還不信,我家的財富,你比我還了解一些。

  於是秘密派人去勘察,當然,如何勘察,也都是韓藝教他們的,並且還傳授了弘化公主一套製鹽技術。

  韓藝笑道:「這要在貞觀時期,估計難,但是如今的話,絕對能夠,因為大唐商業正在高速發展,百姓變得富裕,對於鹽的需求是越來越大,多少也消耗的盡。而且,恰好大唐正在開始西北大計劃,會有許多中原人去草原,相信很多人都是選擇走吐谷渾,這人來來往往,總得吃吧,這鹽的消耗自然大,到時北邊草原的百姓也需要鹽,只能說吐谷渾的地理位置實在是太好了,不搞貿易真是浪費,因此光憑鹽和路,足夠撐起整個吐谷渾的財政,不需要徵收任何稅賦。我回去之後,就會建議陛下,大量採購吐谷渾的鹽。」

  目前來說,鹽是比較貴的,因為沒有海鹽技術,百姓都得非常節省,可是韓藝大力發展經濟,什麼能夠代表經濟,自然百姓的生活水平,進口鹽,那是勢在必行的。

  現在吐谷渾是小國寡民,只要一個行業發光發亮,就足以發財了。

  弘化公主卻道:「你要回去呢?」

  韓藝微一沉吟,道:「原本沒有打算這麼快回去,但是前幾日裴將軍來信邀我去一趟北邊,可汗應該也知道牧場協議,我得去看看。」

  西北的平靜,皆是來自於韓藝的那一份牧場協定。

  弘化公主黛眉微皺,道:「可是我這裡還需要韓侍郎相助。」

  韓藝笑道:「可汗請放心,等我回長安的時候,會再經過這裡的。」

  弘化公主聽罷,還是面泛憂慮之色,這才剛剛開始,你這個締造者就要離開,萬一出什麼問題,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韓藝知她因何憂慮,道:「可汗博覽群書,應該知道商鞅變法的故事吧?」

  弘化公主點點頭。

  韓藝道:「可汗只需要跟商鞅學習即可,以法治國,不但要以身作則,還要要求每個子民都遵守規矩,絕不手下留情,只要這個規矩不壞,再壞也壞不到哪裡去。」

  「多謝韓侍郎賜教!」弘化公主輕輕點了下頭,非常惋惜道:「只可惜吐谷渾未有像韓侍郎這樣的人才。」

  其實她很想留下韓藝的,要是韓藝不是大唐宰相,那她決計會請韓藝來這裡當宰相,只可惜韓藝本就是宰相,不可能跑到吐谷渾來當宰相。

  韓藝謙虛一笑,道:「可汗過獎了。」

  一行人在鹽田地區視察了一圈,如今這裡已經全部控制,歸國家所有,韓藝又親自傳授一些技術給弘化公主,可都還沒有視察完,宮裡面就來人了,弘化公主就回去了。

  沒有辦法,如今事務的確非常繁忙,弘化公主只能急忙忙趕回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