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是根據協議而言,白蘭山就是紅線,因為白蘭山過去就是吐蕃了,其實這白蘭就是緩衝地,等於是吐谷渾越線了。

  因此祿東贊趕緊找來大唐觀察使,帶著觀察使去吐蕃的邊界,你們看,是吐谷渾先越界的,希望大唐能夠出兵幫助吐蕃反攻吐谷渾,並且立刻派了使臣趕來大唐求助,同時吐谷渾也派了使臣趕往大唐。

  達奚勇知道情況不妙,就趕緊回來報告。

  等達奚勇說完之後,李治目光一掃,道:「諸位愛卿如何看?」

  李績便道:「吐谷渾實力還是不如吐蕃,如果我們幫助吐蕃的話,只怕吐谷渾根本抵擋不了。」

  盧承慶愁眉道:「吐蕃和吐谷渾都是我大唐的藩國,並且都與我大唐有聯姻,這與新羅、高句麗大不一樣,我們幫那邊似乎都不妥。」

  許敬宗道:「老臣以為我們已經做到仁至義盡了,當初他們來求助我們的時候,我們已經盡最大努力去調停,並且與他們簽訂了協定,可是這兩家都不聽勸,那何不就由著他們去。」

  李義府也道:「當年吐蕃攻占白蘭,就已經與吐谷渾結下仇怨,吐蕃想攻打吐谷渾,吐谷渾也想奪回白蘭,這幾乎是不可調解的。當初他們也只是因為忌憚我大唐的國威,被迫停手,如今戰火又再度燃起來了,只怕他們兩家都不會輕易停手。我大唐如果再出面調停的話,我估計雙方都不會再聽,到時我們反而會陷入兩難境地,這面子上也過不去,可是出面的話,那就必須得出兵,可是臣以為捲入這一場爭鬥中,絕非明智之舉。因此臣也以為,這事咱們就不管了,由他們自己去自相殘殺。」

  許圉師也點頭道:「臣也贊成李中書之言。」

  都是藩國,而且都有和親關係,犯錯的是吐谷渾,幫吐谷渾是說不過去,但如果幫吐蕃的話,那吐谷渾根本抵擋不了,可問題是,吐谷渾的政權實則是大唐扶植上去的,大唐又不希望覆滅這個政權,因此他們都認為幫哪邊都是錯,索性就讓他們自相殘殺,見機行事。

  李治也點了點頭。

  李績突然道:「陛下,吐谷渾的國力不如吐蕃,如果我們兩不想幫的話,只怕吐谷渾會被吐蕃占領,這對於我們的隴西地區,會造成非常大的威脅,老臣建議,何不直接出兵,先占領吐谷渾,用來保護咱們的隴西地區。」

  許圉師連連搖頭道:「司空,這可不行,吐谷渾乃是我們的藩國,那河源郡王對於大唐是忠心耿耿,如今他們正處於困難之際,我們不幫忙,反而落井下石,此非君子所為,其他的藩國見了,又會作何想。不可,不可。」

  李績瞧了眼許圉師,揚了揚嘴角,有些不爽,但也沒有多說什麼,他只是作為國家第一元帥,專門負責打仗,但是打不打還得看他們這些宰相來決定。

  李治覺得李績這辦法太不道德了,嘆了口氣,道:「好吧,這事就不管了,反正我們也已經盡了力,是他們自己不珍惜,怪不得誰。」

  「陛下!」

  一直沉默的韓藝突然站了出來,道:「陛下,臣以為此事還未到我大唐束手無策的地步,其中還是能夠周旋的,司空說得很對,如果任由吐蕃占領吐谷渾,那對於咱們而言,絕非是好事,吐蕃可以扼住我們出往西域的道路,減弱我們對西北的控制,這對於我們大唐的利益極為不利,畢竟我大唐在西北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而且,雙方使臣都已經在路上,如果咱們置之不理,那今後再發生什麼事,他們也不會再來了,這對於我大唐而言,可也不是好事啊。」

  許敬宗立刻道:「當然不能置之不理,陛下可以派人送兩封書信過去,讓他們雙方停止戰爭,至於他們聽不聽,那是他們的事了。」

  送兩封書信過去,連個使臣都不派,這不是告訴吐蕃,你儘管打就是了,我們不會幫忙的。韓藝非常鬱悶,吐蕃攻打吐谷渾,目的雖是統一高原,但肯定也是想染指西北,那麼他的西北大計劃,只怕是玩不下去了,但是如今李治與大多數樞要大臣,都不想管這事,其實李績也不想管吐谷渾的死活,他只想占領吐谷渾的地盤,為大唐開疆闢土,為自己增加功績。

  就他一個人想法不同,那李治不可能會聽他的。

  韓藝掙扎半晌,一咬後槽牙道:「陛下,臣願出使吐谷渾,調停此事。」

  此話一出,所有人皆是一愣。

  任雅相就道:「韓侍郎,吐蕃、吐谷渾兩邊爭爭鬥斗,亦非一日兩日之事,這矛盾是無法調解的,我看你去了也是徒勞。」

  李治也點點頭道:「任尚書說得是,再加上那裡兵荒馬亂,你又是朝廷重臣,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如何是好。」

  讓你送個糧草,你都弄得九死一生,還跑去那裡,真是太危險了。

  韓藝道:「陛下,其實之所以會鬧成這樣,都是因為臣當初沒有仔細考慮,這事可以說是因臣而起,那麼臣理應為此負責。另外,臣始終認為,如果讓吐蕃吞併吐谷渾,會傷及我大唐的根本利益,我大唐決不能坐視不理。」

  李治皺了皺眉,顯得有些猶豫。

  許敬宗道:「陛下,依老臣之見,倒是可以派韓侍郎前去試一試。」

  李治斜目一瞥,透著一絲不悅,他哪裡不知許敬宗那點小心思。

  許敬宗尷尬不語。

  李治思忖半晌,道:「此事還是等吐谷渾使臣來了再說吧。」




章節目錄